王海永
(山東省諸城市畜牧獸醫管理局262200)
毛皮動物大腸桿菌病防治
王海永
(山東省諸城市畜牧獸醫管理局262200)
隨著養殖時間延長、養殖群體擴大及養殖密度提高,眾多養殖場因為沒有完善控制疾病措施,導致養殖動物發病頻繁,死淘率增加,用藥成本增加,生產效益降低。因此,為了動物養殖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應遵循以防為主,防重于治,防治結合的原則,確保動物健康必須加強動物疫病防控措施。目前,在毛皮動物養殖過程中,毛皮動物的犬瘟熱、犬細小病毒性腸炎、綠膿桿菌病、狐貍腦炎等疫病的預防已形成了程序化免疫,正確的免疫程序大大減少了疾病的發生,增加了毛皮動物養殖業的經濟效益。大腸桿菌病是毛皮動物最常見流行的一種以腹瀉、敗血癥為特征的細菌性傳染病。該病由多種致病性大腸桿菌引起,該菌也可侵害呼吸系統和中樞系統。成年母獸患該病常引起流產和死胎。因大腸桿菌血清型非常復雜,同一次發病的動物或不同時間感染發病動物其血清型在感染個體間差異很大,很難用疫苗控制。該病的發生主要與環境條件有密切關系,在天氣驟變,飼養失調引起消化不良時易發生本病,如不及時治療會造成大批死亡,給養殖業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
大腸桿菌屬革蘭氏陰性桿菌,兩端鈍圓,散在或成對。周身鞭毛,能運動,無芽孢,有的有莢末。代謝能力強,易氧兼性厭氧,最適宜生長溫度37℃,最適生長pH7.2~7.6,普通瓊脂培養基上生長良好,圓形凸起、光滑、濕潤、半透明、灰白色菌落,直徑約2~3mm,麥康凱瓊脂培養基上長成紅色菌落,在伊紅美蘭瓊脂培養基上呈黑色帶金屬閃光的菌落。在血平板上致病性菌株常出現β—溶血現象。對熱的抵抗力較其他腸道桿菌強。55℃加熱60min或60℃加熱15min仍有部分細菌存活,常用的新潔爾滅、聚維酮碘、雙季銨鹽類消毒劑均對其有良好的殺滅作用。
毛皮動物 (狐、貉、貂)不分年齡、品種都可發生,幼獸多發,幼仔及母獸感染后危害嚴重;一年四季都可發生,但夏秋高溫季節多發。本菌為環境常在菌,感染途徑多樣,可經呼吸道、消化道 (飼料腐敗、酸敗及飲水大腸桿菌超標)、外傷 (注射、創傷)、腸道菌群失調等感染發病,嚴重的應激導致機體免疫力下降可誘發本病,某些病毒性傳染病可繼發大腸桿菌感染而加重死亡。
腸炎型:腹瀉,最初為灰色糞便,然后排綠色、黃色、粉色糞便;消瘦、脫水、被毛蓬亂無光;幼獸排黏稠的、帶有氣泡和未消化的乳塊。
肺炎型:經呼吸道感染,前期咳嗽,逐漸出現哮喘,呼吸衰竭而死亡;病獸發熱,呼吸困難,急性病例往往出現口鼻流血的情況。
腦炎型:病獸采食大腸桿菌超標飼料,天氣悶熱導致其中暑,血腦屏障通透性增加,出現腦部感染;主要表現為癱瘓、抽搐,走路搖擺,口吐白沫。
外傷型:感染部位腫脹、紅腫。
腸炎型:腸黏膜腫脹,彌漫性出血,腸壁變薄,腸系膜淋巴結水腫、出血。
肺炎型:氣管內大量泡沫,氣管環出血,肺臟淤血腫大、出血,胸腔內有血色液體,部分病例有化膿灶。
腦炎型:可見腦膜充血、出血。
外傷型:可見感染部位組織炎性浸潤或者彌漫性出血、化膿。
由于其耐藥性產生較快,建議進行藥敏試驗,選擇敏感藥物,定期輪換用藥,防耐藥性產生,如慶大霉素、硫酸新霉素、硫酸黏桿菌素、復方新諾明等或者注射恩諾沙星、頭孢噻呋鈉等。
本菌為環境常在菌,加強飼養管理優為重要。應加強獸群管理,保持獸舍衛生狀況,堅持帶獸消毒,消滅蚊、蠅、鼠等;保持日糧飼料品種穩定,防止飼料突變,若飼料品種改變,應逐漸改變,平時日糧中應添加益生素等有助于降低腸道應激反應,幼獸采食至生長發育前期于飼料中添加益生素、酵母粉、胃蛋白酶等提高幼獸消化能力,并及時清理剩食剩料;做到給動物提供新鮮、營養豐富的全價日糧,防止飼料腐敗變質,酸敗、霉變,天氣變熱時,可在飼料中添加保鮮劑;遇到天氣突變、斷奶分窩、疫苗注射等應激嚴重狀況,于飼料中添加抗應激藥物和消炎藥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