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興然 葉寶娜 王莉 李金華 張同芬 (河北省青縣農林局 062650)
淺談豬氣喘病防治措施
秦興然 葉寶娜 王莉 李金華 張同芬 (河北省青縣農林局 062650)
豬氣喘病又稱豬支原體肺炎,是由豬肺炎支原體引起的一種慢性接觸性傳染病,也是一種重要的免疫抑制性疾病,更是豬呼吸道疾病綜合癥的重要病因之一。該病呈地方性流行,無季節性,冬春多發。主要癥狀表現為咳嗽和喘氣,以慢性或隱性經過,病豬體溫正常或略高,食欲稍減,飼養管理和衛生條件差是該病發生和死亡的重要原因。
氣喘病潛伏期7~14d,病豬精神、食欲、體溫無明顯變化或略高,發病初期以連聲短咳為主,且次數逐漸增多,后期出現喘氣、呼吸困難表現為明顯的腹式呼吸,急促而有力,嚴重的張口喘氣,有喘鳴音,根據癥狀和病程長短可分為急性型、慢性型、隱性型。急性型病豬主要發生于初染病豬,哺乳仔豬和斷乳仔豬多發,無前期癥狀,突然發病,精神萎靡,呼吸加快,站立一隅或趴伏于地,咳嗽低沉,張口腹式呼吸,伴有喘鳴音,食欲費絕,后因呼吸困難窒息而死,死亡率高。慢性型病豬主要發生于老疫區、育肥豬或后備豬,急性未死的轉為慢性,病豬長期咳嗽,輕微氣喘,清晨受冷空氣刺激和驅趕運動后出現劇烈咳嗽和氣喘,同時出現少量灰白色鼻液流出,體溫、食欲變化不明顯,但日漸消瘦,病程較長,死亡率不高。隱性型病豬主要出現在老疫區,病豬不表現任何癥狀,偶有個別豬出現咳嗽,生長發育正常,但病豬機體出現免疫抑制,從而影響疫苗免疫效果,并作為隱性傳染源而被忽略,造成水平或垂直傳播。
豬氣喘病的病變主要表現在肺部、肺門淋巴結和縱膈淋巴結。有明顯肺水腫或肺氣腫,肺部病變由心葉開始,逐漸擴展到尖葉及隔葉,兩側肺葉病變呈對稱性。早期病變如綠豆大肺炎灶,逐漸擴展為融合性支氣管炎,呈灰紅色、半透明狀,外觀如 “胰變”或 “蝦肉樣變”,切面濕潤,可從小支氣管擠出灰白色黏液。肺門淋巴結和縱膈淋巴結顯著腫大,切面外翻,濕潤多汁,呈黃白色。
細菌培養這種方法比較敏感,但操作復雜,耗時較長;免疫熒光技術,此種方法適用于急性感染期;血清學檢測,血清學抗體檢測主要用于監測豬群的健康狀況,通過比較血清中抗體效價的變化或特異性抗體的有無來判斷是否存在病原體的感染,酶聯免疫吸附試驗 (ELISA)、間接血凝試驗(IHA)、補體結合試驗,血清學檢測方法具有一定的特異性和敏感性,是常用診斷方法;PCR檢測技術,此種檢測方法與病原培養相比,具有快速、特異的特點,但診斷費用和操作要求都較高。
堅持 “自繁自養,慎重引種,嚴格隔離檢疫”。應用全進全出的飼養方式,避免交叉感染。實行科學的環境控制措施,嚴密監測圈舍內氨氣、二氧化碳、硫化氫等有毒有害氣體,及時通風換氣,科學處理通風與保溫的關系。嚴格執行消毒制度,定時消毒,以便殺死環境中的病原體。
在飼養過程中嚴格執行程序化免疫,加強豬氣喘病的免疫接種。免疫接種是有效控制氣喘病發病的現實措施之一。采用豬支氣管肺炎弱毒苗和滅活苗結合應用方法,新生仔豬5日齡前注射弱毒苗2.5ml,15~21日齡注射滅活苗2ml,種豬、后備豬每年8~10月份注射弱毒苗5ml。
在對氣喘病治療過程發現:中西藥結合使用效果更佳,病豬使用林可霉素每千克4萬單位或泰樂菌素每千克15mg連續肌肉注射3d,配合使用中藥自擬組方杏仁、麻黃、枳殼、甘草、各20g,百部、麥冬、知母、貝母、黃連、黃芩、蘇子各40g,研沫拌料飼喂每日2次連用3d,具有比較明顯的效果。
豬氣喘病近年來對青縣養豬業影響比較明顯,在對該病防治過程中防重于治,積極地科學防控對該病控制意義重大,疫苗免疫注射是該病預防的重要手段;科學飼養管理把握圈舍衛生環境、空氣質量、溫度等要素的關系至關重要;中西結合治療療效顯著,但該病診治過程中確診比較困難,常要進行剖檢診斷結合實驗室診斷;且易發生混合感染,導致治療難度加大。因此,隨著養豬業的不斷發展、規范,豬氣喘病的綜合防治方法也要逐步應用到實際養殖管理中,提高該病重視程度,加大防控力度,以促進養豬業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