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周嵐 (廣西柳州市鹿寨縣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 545600)
雞傳染性法氏囊炎病因及防控
覃周嵐 (廣西柳州市鹿寨縣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 545600)
雞傳染性法氏囊炎又名甘波羅病,是由傳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雞的一種急性傳染病。OIE將它列為B類疫病。該病主要危害2~6周齡雛雞。以法氏囊腫脹、出血、壞死為主要特征。由于該病可引起雞體免疫抑制,降低或不能產生免疫球蛋白,導致免疫機能障礙,目前仍然是養雞業的主要傳染病之一。
該病的發生與日齡有關,不同日齡的雞對該病敏感性不同。一般情況下,2~11周齡的雞可發病,集中發病多在3~6周齡雞,其中以4周齡為最多。
該病在易感雞群發病率很高,可達80~100%,死亡率不等,當繼發其他疾病時,死亡率可高達40%以上,雛雞幾乎可以達80%及以上。
該病發生無季節性,全年均能發生,初夏季節 (如5~7月)發病居多。該病具有高度傳染性,可在病雞和弱雞之間、病雞和隱性感染雞之間快速傳播。雞場病雞糞是該病的主要傳染源。另由于用戶使用弱毒疫苗,弱毒可長時間存活于欄舍中,污染雞場會造成新進雞苗感染。
本病遍布于全世界許多養雞發達國家和地區,從1988年以后,國內不同規模的雞場流行性爆發,致使養殖場經濟損失巨大。發生過法氏囊炎的雞場容易導致ND、大腸桿菌病、雞馬立克氏病等疫苗接種失敗,隨之發病率和死亡率就加速飚高。
腔上囊是位于禽類泄殖腔上方的一個囊狀結構,又稱法氏囊,禽類專屬的中樞免疫器官,是促進B細胞分化和成熟必需的環境條件。當法氏囊受到損壞時,B細胞分化受到阻礙,最終引起各類疫病疫苗的免疫失敗。
因此,筆者結合近年來的診斷經驗總結了引起雞法氏囊炎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過熱、過寒、氣候變化、養殖密度大等因素都易引起雞群發生應激性癥狀,導致雞群發生免疫抑制。
(2)疫苗保管不規范。養殖者不按規定冷鏈運輸、貯存,進而導致疫苗失效。
(3)一些養殖戶文化水平低,沒有用規定的稀釋液稀釋疫苗、稀釋液超標或過少、或用有污染的自來水稀釋疫苗等,這些不規范操作都不能達到有效免疫。
(4)部分養殖戶防疫意識差,抱有僥幸心理。有的養殖戶只對政府要求強制免疫的疫苗進行接種,而從不接種其他疫苗。
(5)部分養殖戶養殖管理不嚴謹,不重視環境滅菌消毒,隨便讓外人出入本雞場,尤其是養殖者和養殖場者互相串舍,為疾病傳播提供傳播途徑。
(6)雞苗質量殘次。有部分養殖戶為了省錢,不走正規途徑引進雞苗,買入的雞苗大多數都是別人淘汰的殘次品。
堅持全進全出養殖方式,雛雞要和大雞分欄舍養。欄舍要保持經常通風透氣,避免密度過大造成擁擠,日糧搭配要善于添加必需的維生素和礦物質,增強雞體抗病力,減少和避免各種應激因素等,防止早期感染。
針對雞傳染性法氏囊炎的病原特點,要經常對欄舍、飲水器、飼料盆等進行消毒。帶雞消毒可選擇0.1~0.2%過氧乙酸消毒液,雞舍門口的消毒池用1∶400有機氯消毒液,糞便消毒用0.2~0.5%過氧乙酸,進雞前的空舍用馬林熏蒸消毒為宜。
(1)種雞:除了在雛雞階段進行中等毒力的活疫苗免疫以外,還要在120~140日齡以及280~300日齡左右時分別用傳染性法氏囊炎油乳劑滅能苗進行免疫。
(2)中等弱毒力疫苗進行免疫雛雞:雛雞脫殼后每相隔72h用瓊脂擴散法監測雛雞的母源抗體,當雞群陽性率接近30~50%時,就可以進行一免;一免后7~10d內進行二免。沒有條件進行實驗室監測的雞場,可以在雞2周時進行一免,3~4周齡進行二免。
(1)早期發病,全群用傳染性法氏囊炎高免血清 (或者高免蛋黃勻漿)緊急注射。當有細菌病混感時,要對癥下藥控制疫情。
(2)用含氯制劑或福爾馬林嚴格進行環境消毒。
(3)合理降低飼料中的蛋白含量,增加維生素含量,控制雞舍環境溫度,5%的糖或者補液鹽拌水飲用,降低各類應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