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禮影
摘 要: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為教育技術的現代化提供了條件,聾兒語言康復教學也隨之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時代,多媒體輔助教學進入了聾兒特殊教育課堂。在聾兒語言康復教學中運用多媒體,不僅可以改變聾兒的學習方式,使教學過程充滿童心、童趣,而且能充分活躍聾兒思維,激發聾兒學習的興趣。
關鍵詞:多媒體 語言語言康復 運用
在聾兒語言康復中,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能輕松解決教學重難點,調動聾幼兒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真正提高教學的效率,很好地實現教學目標。只要把多媒體與平常的教學有機結合起來,就能更好、更有效地優化聾兒語訓的課堂教學,提高聾生學習說話的能力。
一、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現代教學理論認為,學生強烈的學習愿望是實現教學目標的重要動因,而學生正常的情緒和濃厚的興趣對培養強烈的學習愿望起著很大的作用。先天與后天的語言障礙,造成聾兒沉默寡言的性格,傳統的語言康復訓練的模式,又易使聾兒產生厭學、怕學的情緒,他們覺得學習是又苦又累的事。因此要使聾兒主動學習語言,親自參加學習語言的實踐,就必須首先培養聾兒學習語言的興趣。
多媒體教學手段,具有極強的趣味性優勢,它運用了圖、文、聲、像等多種媒體信息刺激聾兒多個感官,使聾兒的大腦處于興奮狀態,從而調動了他們的學習情緒,增強了他們的學習興趣,提高了他們的學習積極性,為最終牢固掌握語言創造了有利條件。
例如在教各種動物名稱時,教者編輯了《動物世界》中幾個精彩的片斷,有怒吼的獅子,調皮的猴子,有長鼻的大象,長途跋涉的駱駝等。聾兒在這些生動畫面的感染下,學習的愿望異常強烈,紛紛提問這是什么,于是顯示屏上反復出現這些動物的名稱,并以特寫鏡頭顯示出拼音“hǔ”、“shī”等;當孩子們想要發音拼讀時,顯示屏上又以動態畫面詳細呈現發音的要領和方法。這樣使他們對拼讀和說話產生極大興趣,很自然的步入積極的思維狀態之中。在不長時間的模仿中,他們很快認識了這些動物,記住了這些動物的顯著特征及生活特性,而且還能較準確地說出這些動物的名字。
二、營造學習氛圍,調動積極性
由于個性和環境的差異,聾兒之間的語言表達能力存在著明顯的差異。在教學中,為了充分調動每個聾兒的學習積極性,激發聾兒的學習興趣,使語言表達強的聾兒有語言表達的興奮點、語言表達差的聾兒又有語言表達的憑借物,在教學中我借助多媒體,通過聲音、動畫、圖像等多種表現形式,為聾兒營造了學習語言的氛圍。如教學《春雨的色彩》時,首先播放課件,引導聾兒欣賞春天花園的自然美景,聾兒欣賞時,我重點引導聾兒觀察迎春花、梨花、桃花、小草的顏色。聾兒通過觀察對照,明白了因為不同的花開放的顏色不同,所以春雨落到它們的身上就出現了不同的顏色,從而也突破了活動的難點。
三、強化感知,化難為易
兒童對事物的理解,往往要以具體的形象為基礎,帶有明顯的直觀動作思維痕跡,聾兒對實物的理解更是如此。由于聾兒的語言障礙,他們通過語言認識形象的能力大大低于正常兒童,從而造成他們理解能力與正常兒童的差距。在聾兒康復訓練教材中有些內容對聾兒來說比較抽象,難以借助聲音語言和身體語言加以表達,這就為教學增添了困難。因此,必須借助形象演示或實物操作形成表象,才能幫助聾兒正確理解。
多媒體教學具有直觀性優勢,可以化解教學中的此類棘手問題,起到變難為易效果。它可借助軟件程序,將課件素材按聾兒理解需要來組合創作,將難以直觀表達的教學內容活生生展現在聾兒面前,充分利用他們的視覺功能,以理解為基礎,喚起他們的思維活動,并引發他們的注意力從事物表象特征轉移到事物的內在特征,實現了從形象直觀向抽象概括轉化。
如舌根音、翹舌音、前鼻音與后鼻音等的發音,聾兒感到非常難,教者花了很大氣力,他們也無法區別和理解,原因是教者很難直觀地教出發音部位及氣流運動的具體過程。但設計一個多媒體課件,將發音器官作生理解剖,并直觀地演示出發音的全部動態過程,學生就很快找到了發音部位和技巧,掌握了發音要領、正確地發出了這些讀音,教學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啟迪思維,發展語言
思維的形成離不開語言,語言的發展離不開思維。聾兒的語言康復訓練必須以思維為核心,思維的發展,又必然帶動語言能力的提高。聾兒由于生理的缺陷,他們的思維往往要更多地依賴于具體形象,必須借助形象直觀和實物操作形成表象。但是,由于聾兒特殊的社會屬性,他們的生活經驗不及正常兒童,以語言媒介手段來補充的形式又不適合于聾兒這一特殊對象,于是,造成了聾兒思維和語言發展的惡性循環。
多媒體的形象性優勢,突破了語言交際的局限性,為啟迪聾兒思維,發展聾兒語言,開辟了一條新道路。多媒體的巨大信息量,能夠反映即時生活,也能夠重現歷史畫卷,還能夠透視未來世界;古今中外,天文地理,隨時都可以反映在聾兒的眼前,開拓了聾兒的視野,充實了他們的生活經驗,為他們的思維發展提供了保證。多媒體的多種信息顯示形式,使抽象的概念、難懂的語句轉化為形象、直觀的畫面,適應了聾兒的認知特點和思維規律。聾兒借助圖象烘托,音樂渲染等手段,加強了視覺、聽覺等多種感官的協調,在視聽直覺感知中進行記憶、思維、想象,為培養聾兒的思維,發展聾兒的語言奠定堅實的基礎。
五、豐富聾兒情感,培養審美情趣
真正完美的聾兒教育,除了為他們傳授知識,培養思維,使他們掌握一定的技能技巧外,還要使他們形成崇高的審美觀念,具備一定的審美能力。因為只有能欣賞美,才能創造美。只有具備創造能力,聾兒才能在未來的社會施展才華,成為社會的偉大創造者。
多媒體集聲、形、色、體于一身,可以說是語言藝術、聲音藝術、色彩藝術、造型藝術的集大成者,是高品位的藝術大師。多媒體課件設計者,將生活素材經過特殊加工,就能將最美好的生活畫卷奉獻于聾兒面前,讓孩子們在輕松、美好、和諧的氣氛中學習,這樣,既增長了知識,培養了能力,又陶冶了情操,并從審美愉悅中感悟審美的方法和技巧,審美能力得到了極大的提高。
總之,在聾兒語言康復教學中合理運用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不僅是錦上添花,更是雪中送炭,發揮多媒體教育技術在語言康復教學中的作用,是優化課堂教學過程,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之一。
參考文獻
[1] 李君蘭.多媒體在聾兒語言康復教學中的運用[J].教育學文摘,2013(11).
[2] 許向陽.多媒體教學在聾兒聽力語言康復中的運用[J].現代教育科學,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