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燕 查海燕 艾桂蘭
延續護理在改善老年冠心病患者生活質量及焦慮情緒中的應用
云燕 查海燕 艾桂蘭
目的:探討延續護理在改善老年冠心病患者生活質量及焦慮情緒中的應用。方法:選取2013年6月~2015年7月我院確診治療的老年冠心病患者120例,并隨機等分為常規組和延續組,常規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干預;延續組患者在此基礎上給予延續護理干預。采用健康調查簡表(SF-36)評估患者生活質量,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評估焦慮狀態,隨訪12個月,觀察患者遵醫行為、干預前后生活質量及干預前、干預后3,6,12個月的焦慮情緒。結果:延續組患者遵醫行為依從性優于常規組(P<0.05);干預后延續組患者SF-36得分高于常規組(P<0.05);延續組患者干預后3,6,12個月的SAS評分明顯低于常規組(P<0.05)。結論:延續護理干預可有效提高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服藥依從性,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及焦慮情緒,值得臨床作進一步推廣。
延續護理;老年患者;冠心病;生活質量;焦慮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簡稱冠心病,由冠狀動脈血管發生動脈粥樣硬化病變而引起血管腔狹窄或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壞死所致,可分為無癥狀心肌缺血(隱匿性冠心病)、心絞痛、心肌梗死、缺血性心力衰竭(缺血性心臟病)和猝死5種臨床類型,可導致典型胸痛、心前區不適、心悸、乏力等癥狀,嚴重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1]。目前,藥物是治療冠心病的基礎,需要長期服用且還需生活、飲食等習慣轉變方可達良好的治療效果,但常規護理干預只限于院內干預,出院后就終止了護理服務,由于患者不當的生活方式和對疾病知識的缺乏,易導致老年患者出院后康復治療不佳,故如何將護理服務延伸至院外從而使患者繼續獲得良好的護理服務成為了廣大學者重點關注的問題[2]。對此,本研究通過給予患者延續護理干預,探討其在改善老年冠心病患者生活質量及焦慮情緒的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3年6月~2015年7月我院確診治療的老年冠心病患者120例,納入標準:經臨床癥狀、病史、心電圖或CT檢查、血常規等確診為冠心病[3];年齡>59歲;患者或其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伴有心、肝、腎等重要器官嚴重性疾病;有精神病病史;中途退出或資料收集不完整者。將120例患者隨機等分為常規組和延續組,常規組中男34例,女26例;年齡60~77歲,平均(68.47±10.29)歲;依據冠心病類型分為心絞痛22例,心肌梗死20例,無癥狀性心肌缺血18例;依據文化程度分為小學及以下13例,初中26例,高中12例,大學及以上9例。延續組男37例,女23例;年齡61~77歲,平均(68.98±10.48)歲;依據冠心病類型分為心絞痛23例,心肌梗死21例,無癥狀性心肌缺血16例;依據文化程度分為小學及以下12例,初中24例,高中13例,大學及以上11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冠心病類型、文化程度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常規組患者在住院期間給予疾病講解、飲食指導、藥物使用指導等基礎干預,指導其每日補充水分,維持水、電解質平衡等,且指導餐后應進行適量的運動,叮囑患者定期復診等,并闡述心血管的日常注意事項及防范措施等。
1.2.2 延續組患者在常規護理干預基礎上,給予延續護理干預:(1)檔案建立。患者于入院后立刻收集其相關臨床資料,如性別、姓名、年齡、聯系方式、住址、文化程度等,在病情評估后(如心電圖、血常規等檢查)根據檢測結果調整飲食結構或遵醫囑調整藥物使用方案等,并取得患者家屬的同意和微信聯系方式,通過掃描二維碼的方式進入群聊及關注公眾號的方式接受微信指導,最后建立個體的“冠心病延續干預檔案”。(2)講座宣教。科室責任護士組織科室護士定期舉行冠心病知識講座,每月舉行1次活動講座,持續3個月,講座宣教內容主要包括冠心病疾病知識講解及飲食護理要點(詳細介紹和講解冠心病的相關知識和飲食護理的重要性及二者的相關性,協助患者制訂一日三餐食譜,強調營養均衡,兼顧治療與人體正常生理的需要)、持續用藥護理要點(藥物治療對冠心病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時告知患者用藥用量用法等,及用藥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的不良反應,并講解此乃正常現象,叮囑患者遵醫囑用藥、不擅自換藥、停藥或減量等)、心理指導護理要點(詳細講解冠心病的疾病知識,引導患者不必過于糾結疾病病情,同時講解不良情緒對冠心病的不良影響,幫助患者建立足夠的自信心)、適當活動指導護理要點(詳細講解進行適合的運動對疾病的積極影響,協同患者控制運動量和運動時間,如散步、做操、太極拳等有氧運動,培養患者良好的興趣和愛好,保持心情愉快、穩定,勿大起大落)、生活習慣指導護理要點(詳細講解生活習慣對疾病的影響,指導患者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科學飲食,戒煙戒酒),在每項環節講解過程中穿插提問環節,耐心回答患者提出的問題,并給出合理有效的建議,同時鼓勵患者積極與醫護人員進行互動,營造良好的宣教氛圍。(3)跟蹤指導和隨訪。患者出院后,每周電話隨訪1次,每3個月家庭隨訪1次,掌握患者的心理健康狀況和及時解決治療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通過微信向患者家屬咨詢以反饋患者的個人實際情況和協同患者家屬指導患者進行院外護理,主要通過語音、圖片或文字等方式提出各種問題,以解決患者的常見困惑等。在微信朋友圈中,主要展示內容為醫院及科室新動態和開展的新技術介紹,并可定期推送最新的冠心病知識介紹,以實時更新護理指導信息(所有信息均由科室或醫院負責人進行修改審核后才可推送或發布,同時避免產品推銷等商業化活動,以確保資料的質量和惠民理念),重點推薦新的技術和細節問題,營造良好的科普教育氛圍,樹立專業權威的專家形象,以獲得患者及其家屬的信賴和提醒患者院外遵醫指導的重要性。
1.3 觀察指標和標準[4-5]采用生活質量量表(SF-36)評估患者生活質量,并通過電話、微信或復診等方式進行為期12個月的隨訪,統計分析所有患者遵醫行為、干預前后生活質量、干預前和干預后3,6,12個月的焦慮癥狀(SAS)評分情況。遵醫行為包括正確用藥、合理飲食、適當活動、定期復查4個方面,每個方面有4個選項,分別為完全(4分)、經常(3分)、有時(2分)、從不(1分),得分越高代表依從性越高,其中得分>12分為依從,8~12分為基本依從,<8分為不依從。SF-36量表包括8個維度,即生理機能、生理職能、軀體疼痛、健康狀況、精力狀態、社會功能、情感職能以及精神健康,按要求逐項打分,每個維度得分均為正向得分,并按得分轉換公式轉換成100分制,其中公式為單項得分=(實際得分-該項最低得分)/該項總得分×100%,每個問題采用5級評分,1分最差,5分最好,共計100個問題,得分越高生活質量越高。SAS總分為100分,其分界值為50分,<50分為正常,50~59分為輕度焦慮,60~69分為中度焦慮,>70分為重度焦慮。
1.4 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 20.0統計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處理,等級資料的比較采用Wilcoxon秩和檢驗,計量資料的比較采用重復測量設計的方差分析。檢驗水準α=0.05。
2.1 兩組患者遵醫行為比較(表1)

表1 兩組患者遵醫行為比較(例)
2.2 兩組患者干預前及干預后各時段SAS評分比較(表2)
表2 兩組患者干預前及干預后各時段SAS評分比較(分,±s)

表2 兩組患者干預前及干預后各時段SAS評分比較(分,±s)
注:兩組患者干預前及干預后各時段SAS評分比較,組間,不同時間點、組間與不同時間點交互作用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個月常規組60 65.86±6.41 58.27±5.87 52.75±5.37 40.69±5組別例數干預前干預后3個月干預后6個月干預后12.91.21延續組60 65.39±6.49 52.26±5.61 45.87±5.11 30.02±3
2.3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SF-36得分比較(表3)
表3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SF-36得分比較(分,±s)

表3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SF-36得分比較(分,±s)
注:兩組患者干預前后SF-36得分比較,組間、不同時間點、組間與不同時間點交互作用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精神健康組別例數精力狀態生理職能情感職能干預前干預后延續組60 41.12±5.23 73.54±6.99 44.79±6.08 85.54±6.76 40.57±5.43 76.54±7.12 57.46±5.78 86.24±干預前干預后干預前干預后干預前干預后6.53常規組60 42.56±5.41 66.45±6.52 44.29±6.04 80.72±6.51 42.31±5.68 69.24±6.87 57.63±5.42 82.77±軀體疼痛健康狀況6.43組別例數社會功能生理機能干預前干預后延續組60 48.83±5.43 78.46±6.58 54.26±5.21 84.73±6.29 47.72±6.04 76.42±6.32 44.58±5.73 73.27±干預前干預后干預前干預后干預前干預后6.12 6.34常規組60 49.08±5.63 74.17±6.31 55.19±5.43 79.07±6.19 46.58±5.93 71.27±6.24 44.73±5.52 67.76±
冠心病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心血管疾病,與高血壓、血脂異常、不良生活、飲食習慣等因素有關,好發于中老年人群,其治療關鍵在于延緩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病變的發展和堅持長期的標準治療[6]。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飲食等習慣發生改變,且社會老年化趨勢,老年冠心病的發病逐年上升,其康復治療也逐漸受到人們的關注。
有研究顯示,隨著對冠心病的認識不斷加深,在康復治療過程中,患者的遵醫行為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良好的遵醫行為有利于提高康復治療效果及改善患者生活質量[7]。而張翠萍[8],梁少芬[9]研究表明,延續護理是一種院外護理模式,可將護理服務從院內延伸至院外,在患者出院后仍可與患者及其家庭進行交流,指導患者及其家庭的生活方式。本研究通過給予患者延續護理干預,發現干預后延續組患者遵醫行為依從性優于常規組,SF-36得分高于常規組,SAS評分干預后3,6,12個月逐漸降低且均低于常規組,表明延續護理干預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服藥依從性,及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及焦慮情緒。本研究結果提示在護理干預過程中,患者在住院期間給予疾病講解、飲食指導、藥物使用指導等基礎干預,可有效提高良好的護理服務,但可能由于患者年齡較大、學習能力、記憶能力較低等原因,多數患者出院后易發生由于缺乏醫護人員的適時指導、疾病知識認知不足等而導致遵醫行為不依從,影響康復治療效果[10-11]。而延續護理干預可在不同健康服務系統或相同健康服務系統的不同條件下為患者提供一種有序、協調、不間斷的專業性與非正式的治療與護理行為,即通過建立患者個性化康復檔案可有效了解和掌握患者的個人情況和病情;通過講座宣教可在院外延續性為患者提供治療方面的指導,為患者在治療和恢復過程中遇到的困難答疑解惑,及時解決問題,可一如既往的得到住院期間的治療服務,指導并督促患者嚴格執行醫囑,增強治療的延續性,且個性化飲食食譜制定、適當活動指導等可最大限度符合患者自身的實際需要,有利于患者逐漸轉變日常生活中的不良習慣,并形成良好的習慣,進而提高遵醫行為依從性[12-13]。
此外,本研究中還通過微信方式取得與患者家屬的聯系,通過微信方式可增加與患者及其家屬的溝通交流,實時掌握患者的實際應用狀況及其存在的問題,并通過圖片、語音等方式更形象表達院外護理知識,使患者更直觀、更容易接受應用指導,滿足實時性、延續性、參與性及權威性等諸多要求,可有效增進患者對醫護人員的信賴感,使患者更有效、更全面了解自身疾病情況。通過實時指導可有效解決患者院外護理中所遇到的問題,進而減少患者因得不到有效指導建議或干預所引起的焦慮、不安等不良情緒的發生,有利于降低不良情緒對疾病病情的不良影響,進一步提高患者的遵醫行為依從性。因此,在延續護理干預中通過微信實時指導可從多方面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及焦慮情緒,從而使患者在院外亦可獲得良好的護理服務[14-15]。
綜上所述,延續護理干預可有效提高老年冠心病患者的遵醫行為依從性,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及焦慮情緒,值得臨床進一步推廣。
[1]李崢,楊關林.蔞香丹通心顆粒對冠心病穩定型心絞痛痰濁血瘀證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華中醫藥雜志,2016,31 (2):437-440.
[2]寧余音,鐘美容,鄧秋蘭,等.鏈式中醫護理模式促進冠心病介入治療患者康復的隨機對照研究[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5,24(29):3281-3284.
[3]馬子燕.老年冠心病患者生活質量影響因素及其與生活質量的相關性[J].心血管康復醫學雜志,2016,25(2):118-122.
[4]石娜.延續護理對冠心病二級預防治療依從性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6,10(5):232-233.
[5]張培.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鈣片聯合護理干預治療高血壓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40例臨床觀察[J].中國藥業,2016,25(5):79-81.
[6]吳林靜,洪農,陳媛.CCU-病房-院外連續管理模式對ACS患者二級預防目標的早期干預效果[J].護理研究,2015,29(11C):4188-4190.
[7]寧杰良.延續護理干預對出院冠心病患者健康行為依從性及預后的影響[J].天津護理,2016,24(1):35-37.
[8]張翠萍.延續性護理對冠心病康復期患者服藥依從性社會功能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5,19(22):4-6.
[9]梁少芬.綜合護理干預對老年冠心病患者生活方式和生活質量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6,22(5):79-80.
[10]李建華,朱宏彬,趙剛,等.綜合心理護理干預對老年冠心病患者心理狀態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煤炭工業醫學雜志,2016,18(2):321-324.
[11]甘莉.延續性護理對冠心病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后患者自護能力及心理狀態的影響[J].蚌埠醫學院學報,2015,40 (12):1734-1738.
[12]李玉潔,李燕,馬曉雷.延續性自我管理教育對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冠心病術后疾病認知水平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5,12(21):3254-3256.
[13]陳雪云,黃映華,余鳳嫦.跨理論模式健康教育在冠心病患者自我護理能力和生活質量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6,13(5):1-4.
[14]馬艷茹,趙亞婷,夏英華.基于微信平臺的延續性護理干預對乳腺癌患者術后功能鍛煉依從性的影響[J].醫學臨床研究,2015,32(3):598-600.
[15]Moser DK,McKinley S,Riegel B,et al.The impact on anxiety and perceived control of a short one-on-one nursing intervention designed to decrease treatment seeking delay in people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J].Eur JCardiovasc Nurs,2012,11(2):160-167.
Application of continual nursing care in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life and anxiety of elderly patients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YUN Yan,ZHA Hai-yan,AIGui-lan(Luohu District People’s Hospital of Shenzhen,Shenzhen 518001)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of continual nursing in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life and anxiety in elderly patients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Methods:Selected 120 elderly patients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diagnosed and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une2013 to July 2015 and randomly divided them into routine group and continuation group.Conventional nursing intervention was given to the patients in the routine group.On the basis of this,continuing nursing intervention was given to the continuation group.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was evaluated by using SF-36 scale.The anxiety status was assessed by SAS,a self-rating anxiety scale.The follow-up period was12 months.The patients’compliances,quality of life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anxiety at3 months,6months and 12months before and after the intervention were compared.Results:The patients’compliance in the continuation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routine group(P<0.05).After the intervention,the score of SF-36 in the continu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routine group(P<0.05);after the intervention in the continuation group,the SAS scores of the continuation group at the third month,sixthmonth and twelfth month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ventional group(P<0.05).Conclusion:Continual nursing intervention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medication compliance of elderly patients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and anxiety of the patients.It isworthy to be further popularized in clinical practice.
Continual nursing;Elderly patients;Coronary heart disease;Quality of life;Anxiety
2016-08-22)
(本文編輯 陳景景)
518001深圳市廣東省深圳市羅湖區人民醫院心內科
云燕:女,本科,主管護師,護士長
10.3969/j.issn.1672-9676.2016.2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