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劍鳴
集束化呼吸鍛煉對COPD患者呼吸鍛煉依從性和生活質量的影響
江劍鳴
目的:探討集束化呼吸鍛煉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呼吸鍛煉依從性及生活質量的影響。方法:隨機選取我院在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6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為研究對象,并將其隨機等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其中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干預,觀察組患者實施集束化呼吸鍛煉,對比分析兩組患者的呼吸鍛煉依從性及生活質量差異。結果:觀察組患者的呼吸鍛煉依從性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者的生命質量指標顯著優于對照組,兩組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集束化呼吸鍛煉能夠有效提高COPD患者的呼吸鍛煉依從性,并明顯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集束化呼吸鍛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依從性;生活質量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是臨床常見的多發病、常見病,該疾病常累及全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種常見的呼吸科疾病,疾病具有病程長、易反復等特點,典型表現特征是氣流阻塞,如果不及時治療護理,很可能演變成肺心病或呼吸衰竭等慢性疾病,降低了患者生活質量,給患者帶來了較大痛苦[1-2]。臨床研究表明,對COPD患者進行必要系統的呼吸鍛煉護理干預能夠緩解疾病發展、提高其生活質量[3]。近年來,我院在COPD患者的臨床治療中開展了呼吸鍛煉集束護理,取得了令人滿意的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本組研究對象均為我院在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期間接收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64例為研究對象,男40例,女24例。年齡39~78歲,平均年齡(57.9± 10.4)歲。均符合我國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會分會關于這種疾病的診治指南標準[4];患者認知功能良好,文化水平都是小學以上,精神意識清醒具備一般正常的交流能力;沒有嚴重心臟病或者是限制行動的致殘性疾病;主動自愿參與此次實驗研究。采用隨機法將其等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臨床中采取常規方法治療,對于患者使用無創呼吸機治療,并應用普米克令舒霧化吸入治療,使患者霧化吸入普米克令舒2.5 mg,每日2次,對于較重患者每日4次,每日霧化吸入2次,對于較重患者每日霧化吸入4次,每次10~15 min;同時在對患者進行無創呼吸機治療過程中給予常規護理干預。
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的呼吸內科護理,即做好常規護理、專科護理、用藥護理等,并密切觀察患者的臨床癥狀。觀察組則接受呼吸鍛煉集束化護理。具體如下:
1.2.1 確認管床責任護士人選,充分了解患者情況與主管醫師溝通了解患者的問診和檢查結果,了解患者的血氣、胸片、癥狀等全面評估患者的病情,分析護理的重點和難點。由于患者接受氧療期間會有較為強烈的不適感,所以要耐心的聽取患者的感受和需求,做好心理干預的工作;及時與經驗豐富的護理人員溝通了解護理中的問題并及時糾正,結合問診和檢查結果制定綜合護理計劃。
1.2.2 基礎護理指導患者采取正確的體位,做好口腔和皮膚護理,避免口腔發生感染或者身體壓瘡,并嚴密觀察患者病情和臨床體征。觀察患者的體液和皮膚,躁動的患者設好床檔,必要的可以加設束縛帶,嚴格禁止使用鎮定劑,避免出現呼吸抑制。
1.2.3 給予相應的呼吸鍛煉護理
1.2.3.1 腹式呼吸根據患者實際病情選擇鍛煉體位,常用體位有坐位、立位和臥位。如患者取臥位,將軟枕墊于患者兩膝之下,使之半屈,放松腹肌。首先應放松全身肌肉和緊張的呼吸肌群。過程中所隆起和下陷的腹部是腹式呼吸的外在表現,所以在呼吸中要留意腹部活動。一般將左手和右手放在前胸部和上腹部,目的在于觀察胸腹運動情況[5]。具體操作為,一手按在上腹部,腹部會在呼氣時下沉,此時該手可加大力度來增加腹內壓,以此上抬膈肌。同時上腹部會在吸氣時對抗該手的壓力,逐漸隆起。由此一來,患者可通過手感了解胸腹活動是否和相關要求相符,以便于及時糾正。整個過程要求從鼻吸氣后再從口呼出,呼吸氣應均勻和緩慢,吸氣時可見上腹部隆起,呼氣可見其凹陷,胸廓不動或保持小幅度活動,慢慢延長呼氣時間,而吸氣、呼氣二者之間達到1∶2~3。
1.2.3.2 縮唇呼吸該呼吸方式是腹式呼吸的一個組成部分,鍛煉過程中需結合腹式呼吸。由患者自行調整呼氣時縮唇大小程度,呼氣會因縮唇口形太小而遭到過大的阻力,呼氣費力也會延長呼氣時間,反而減少呼出氣量。如果縮唇口形太大則不能達到防止氣道過早陷閉的目的[6]。以能使距離口唇15~20 cm處蠟燭火焰,隨氣流傾斜且不會使蠟燭熄滅的程度制定縮唇大小口形和呼氣流量。
1.2.3.3 全身性呼吸體操鍛煉該鍛煉方法可結合多個動作改善肺功能,第一節為長呼吸,通過身體直立放松全身肌肉,經鼻吸氣后從口呼氣。先練習深長呼吸,把氣呼盡后再自然吸,吸氣和呼氣之間的比列為3∶1,呼吸頻率以每分鐘16次,以不頭暈為度。第二節為腹式呼吸,方法與1.2.3.1相同,故不再重復闡述。第三節為動力呼吸,以吸氣和呼氣做兩臂上舉或放下。第四節為抱胸呼吸。患者取直立位,兩臂以交叉的形式壓緊于胸前,身體主動前傾呼氣,兩臂慢慢上舉,擴張胸部,最后吸氣。第五節為彎腰呼吸,患者取立位,雙臂腹前交叉,向前彎腰時呼氣,上身還原兩臂向雙側分開時可吸氣。第六節為壓腹呼吸,患者取直立位,雙手叉腰并將拇指朝后,剩余4指壓在上腹,身體主動向前傾斜呼氣,慢慢抬高兩臂吸氣。第七節為行走呼吸,患者走兩步呼吸1次,之后再走5步呼吸1次,每個階段呼吸時間為30 s,根據患者實際病情制定鍛煉次數和時間,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7]。同時做好呼吸道護理,如濕化以及排痰等,并密切觀察有無并發癥的發病前兆,一旦出現,立即通知責任醫師。
1.3 評價指標觀察患者護理后的呼吸鍛煉依從性變化情況,采用SF-36健康調查問卷對患者進行生活質量的評定[8],該量表包括8個維度,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的生活質量越好。護理滿意度采用我院自制的護理滿意度調查表進行評價。
1.4 統計學處理采用SSPS 20.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的t或t’檢驗,等級資料采用兩獨立樣本的Wilcoxon秩和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1 兩組患者的呼吸功能鍛煉依從性比較(表1)

表1 兩組患者呼吸鍛煉依從性比較(例)
2.2 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比較(表2)
表2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比較(分,±s)

表2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比較(分,±s)
注:1)為t’值,2)為t值
組別例數心理健康精力軀體功能軀體角色功能情感角色功能社會功能軀體疼痛總體健康狀況觀察組32 62±11 63±12 72±18 55±16 59±13 68±13 55±12 59±11對照組32 50±16 51±14 62±16 43±12 51±14 59±11 66±19 52±10統計量3.4961)4.1362)2.3492)3.3942)2.3692)2.9902)2.7691)2.6642)P值<0.05<0.001 0.022 0.001 0.021 0.004<0.05 0.01
COPD是一種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疾病主要不良癥狀是長期咳嗽、咳痰及氣促,嚴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質量,積極有效地改善這種慢性疾病對人體傷害及延緩病情發展已經成為了現在護理學的研究方向[9]。臨床上對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還沒有明確定論,一般認為慢支和阻塞性肺氣腫等因素參與到了該病的發展,已發現的危險因素為個體易患因素和環境因素。其中個體因素多為遺傳因素和氣道反應性增高,環境因素為粉塵吸入、化學物質及大量吸煙導致呼吸道感染。患者多表現為氣短、慢性咳嗽、咳痰、呼吸困難、喘息及胸悶等臨床表現[10]。老年人是該病的高發群體,多因老年患者隨著年齡增高,身體各項機能逐漸下降,呼吸系統功能退化,肺活量減少及肺組織修復機能減退,易發生肺部疾患。隨著藥物治療的深入和診療技術的發展,雖然對急性期和末期患者心肺功能治療取得良好的效果,但還需重視綜合的肺康復治療。集束化護理是一種通過一系列循證為基礎的護理措施,臨床上常用來應對某種疑難病例的護理工作,最早由美國健康促進研究所提出,主要目的是為了提高護理服務的質量并改善護理結果[11-12]。為此我院對該護理方法的應用進行了研究,療效顯著,接受集束化護理的觀察組臨床療效和生活質量顯著提高,且平均住院時間顯著降低,顯示了呼吸鍛煉集束化護理護理方法良好的臨床效果。本組研究護理中,護理人員謹遵醫囑使用藥物,例如抗生素、緩解電解質平衡等藥物,并結合不同藥物的副作用觀察患者用藥反應。結合患者病情程度選擇有創或者無創機械通氣治療;氧氣濃度不能過高,鼻導管要持續低流量給氧,氧療后30 min做動脈血氣復查;向患者和家屬指導疾病治療和康復有關的知識,并指導其采取正確的痰液標本,霧化吸入的正確技巧等;另外,對于不能進食的患者做靜脈高營養補充,可以進食的患者注意飲食搭配;本文研究運用的系統化呼吸功能鍛煉分為腹式呼吸、縮唇呼吸及全身性呼吸體操鍛煉等,其中腹式呼吸在于改變輔助呼吸肌參與的不合理淺速呼吸方式,有利于改善氣體分布,提高潮氣容積,減少無效死腔,增加肺泡通氣量,緩解氣促癥狀,進一步降低呼吸功耗[13-14]。縮唇呼氣可延緩降低呼氣氣流壓力,提高氣道內壓,避免胸內壓增加對氣道的動態壓迫,防止小氣道的過早閉合,更易于排出肺內殘氣,吸入更多新鮮空氣,改善缺氧現象[15]。本組的研究結果表明,采用呼吸鍛煉集束護理干預的觀察組患者腹式呼吸、縮唇呼吸及全身性呼吸體操鍛煉等鍛煉依從性較對照組明顯提高(P<0.05)。
綜上所述,在老年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康復期應用系統化呼吸鍛煉能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緩解臨床癥狀,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是一種經濟又理想的治療方式,值得臨床推廣和應用。
[1]曾華云.護理干預對COPD患者呼吸功能鍛煉依從性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4,20(5):86-87.
[2]Wang,HC,Chao YF,Tsai JC.et al.Development and preliminary validation of a questionnaire on regular exercise beliefs among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J].Jclin nurs,2014,23(7-8):1133-1143.
[3]楊在英,朱金君,洪丹霞,等.持續質量改進方法在COPD患者呼吸功能鍛煉中的應用[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4,20(8):908-910.
[4]張京軼,唐麗華,李碩,等.PDCA循環健康教育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疾病認知程度和呼吸功能鍛煉依從性的影響[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4,22(5):63-64.
[5]黃燕潔.綜合護理干預對無創呼吸機治療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5,34(7):1007-1008.
[6]胡歡歡,喻思紅,張華君.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康復鍛煉依從性影響因素及對策[J].現代臨床護理,2015,14(4):68-72.
[7]唐淑慧,王匯,趙林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功能鍛煉依從性的現狀分析及對策[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5,12(9):24-26.
[8]Wang Y,Zang XY,Bai J.et al.Effect of a Health Belief Modelbased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Chinese patients with moderate to severe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J].JClini Nurs,2014,23(9-10):1342-1353.
[9]湯慧,席明霞,卿利敏.循證護理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訓練依從性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5,21(5):95-97.
[10]劉曉麗,張巖.心理護理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抑郁焦慮患者治療依從性和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4,17(3):107.
[11]唐麗.護理干預對COPD伴抑郁及焦慮患者治療依從性的影響[J].現代醫藥衛生,2014,30(20):3161-3162.
[12]Chau JP,Lee DT,Yu DS,et al.A feasibility study to investigate the acceptability and potential effectiveness of a telecare service for older people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J].Int JMed inform,2012,81(10):674-682.
[13]胡玉萍,吳丹,張靜,等.影響老年住院患者吸氧依從性的原因分析及護理對策[J].臨床護理雜志,2014,13(6):43-44.
[14]沈曼玲.呼吸功能鍛煉對緩解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影響[J].護理學報,2007,14(5):54-55.
[15]陳琰,吳菊芬,熊華,等.一體化護理模式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訓練依從性的影響[J].護士進修雜志,2013,28 (1):28-29.
Effect of cluster respiratory training on comp liance and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w ith COPD
JIANG Jian-m ing(Foshan First People’s Hospital,Foshan 528000)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cluster respiratory training on the compliance and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Methods:Randomly selected 64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who wer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October 2013 to October 2015 as research objectsand divided them into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group.The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routine nursing intervention,and 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given cluster respiratory training.The differences of the compliance and quality of life between the two groupswere analyzed.Results:The compliance of respiratory training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The quality of lif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of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was of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Conclusion:Cluster respiratory training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compliance of patients with COPD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these patients with COPD.It is worthy of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in clinical practice.
Custer respiratory training;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mpliance;Quality of life
2016-08-09)
(本文編輯 馮曉倩)
528000佛山市佛山市第一人民醫院
江劍鳴:女,本科,主管護師
佛山市衛生局2013年度立項課題(2013017)
10.3969/j.issn.1672-9676.2016.2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