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仁強 李巧梅
應用品管圈提高手術用物準備完好率的實踐
王仁強 李巧梅
目的:探討品管圈在提高手術用物準備完好率中的應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以提高手術用物準備完好率為活動主題,調查現行手術用物準備完好率現狀。通過品管圈方法,制定目標,尋找原因、確定要因,針對要因制定并實施對策,遵循PDCA循環分析方法和解決存在問題。結果:品管圈管理活動后手術用物準備完好率高于品管圈活動前(P<0.05)。結論:品管圈在提高手術用物準備完好率中取得較好的效果。
品管圈;手術用物;準備完好率
品管圈(QCC)是由同一個工作場所的人為了解決現場工作問題,提高工作績效,自動自發地組成一個團隊,然后團隊成員分工合作,應用品質管理的手法工具,進行各種分析,解決工作場所的問題以達到改善業績的目標。現代品管圈的管理內容和目標突破了原有的企業質量管理范圍,被推廣應用于各種行業,也逐漸運用于醫療衛生領域[1]。我國臺灣地區20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引入品管圈活動,近年來,國內幾家醫院也引入了全面質量管理理論。開展品管圈活動,取得良好的效果[2]。品管圈作為質量持續改進的有效手段在2014年3月被引入我院,并首先應用到了臨床護理領域。我科護理單元成為了第二批品管圈活動試點科室。在學習中開展品管圈活動。規范、嚴格的手術前準備是成功開展手術的基礎與保障,每一名手術室護士都應加強操作練習,提高專科理論知識,以此確保和提高手術前準備質量[3],降低手術安全風險。然而,精確的手術準備又為我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準備的手術方式準確,用物不多不少,這樣不僅能減少護士的工作量,還能減少因為準備過多的浪費,降低科室支出成本。所以,我科應用了品管圈持續改進的工作方法探索出一系列措施提高手術用物準備完好率的措施,并且將這些措施列入科室常態化工作中,取得了滿意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外科大樓三樓手術室有8個手術間,護理人員32名,男5名,女27名。年齡21~54歲。手術室工作時間>10年的6名,工作時間5~10年9名,工作時間<5年的17名,新入人員7名。目前開展外科手術12個科室,包括普外、肝膽、普胸、泌尿外科、神經外科、骨傷2個科、婦科、產科、口腔科、耳鼻喉科和肛腸科。
1.2 方法
1.2.1 成立品管圈采取自愿報名的形式于2015年1月15日組圈,圈名為“綠營圈”。圈員共12名,圈員中位數年齡27.4歲。其中副主任護師1名,主管護師3名,護師4名,護士4名。設計出圈徽,選出2名圈長,1名輔導員。活動實施日期2015年1月15日~9月15日,每月召開圈會3~4次,每次0.5~1 h。
1.2.2 主題選定品管圈小組成員運用頭腦風暴法提出多個可行的主題,結合手術室工作的特殊性,最后綜合全科室人員的意見,以投票計分方式篩選出主題(優秀5分,尚可3分,差1分的方法,小組成員從問題的重要性、迫切性、可行性、院方政策、圈能力給予評分),確定總分最高的“提高手術用物準備完好率”為主題,通過計算,本次活動圈能力為68.4%,計算公式為:(全體圈員實際評分之和/5×全員總人數)× 100%。
1.2.3 現狀調查圈員通過查閱資料,自行設計調查表,調查表固定于手術間,在圈長的指導下,每天巡回護士根據實際情況客觀填寫調查表,2015年2月2~13日調查期間除門診、局麻小手術共有手術149例,調查手術80例,調查率為80/ 149×100%=53.69%。其中備物不全的有31例,手術用物準備完好率現狀值為49/80×100%=61.25%。
1.2.4 目標設定結合科室現狀,通過小組成員打分,計算出圈能力為68.4%,根據公式計算出目標值為82.60%。即手術用物準備完好率要由61.25%提高至82.60%。
1.2.5 解析與要因分析圈員通過頭腦風暴法,對手術用物準備過程中的人、物、法、環境等情況進行解析,繪制出魚骨圖,得出了5個方面的原因:業務不熟、責任心不強、術中手術方式變更、手術醫師習慣不同、術前未預習。見圖1。再通過修改調查表,由圈員進行手術用物準備中出現的原因進行調查分析。其中責任心不強、業務不強、術前未預習和手術醫師習慣不同占了累計百分比為87.50%,根據80/20原則,在接下去的步驟中,我們主要對這4個真因進行對策擬定和實施。

圖1 手術用物準備完好率低魚骨圖
1.2.6 對策擬定和實施針對主要原因,采取相對應措施,定期召開會議,針對業務不熟、責任心不強、術前未預習和手術醫師習慣不同提出對策并監督執行。
1.2.6.1 業務不熟的對策對全科人員進行手術用物準備知識摸底考核,平均得分78.6分;每周一下午組織全科人員進行科內業務培訓學習;授課內容主要圍繞手術相關知識及手術用物準備的方面知識;制作手術用物準備指南,每周六早晨對指南進行更新;再次進行手術用物準備知識考核,平均得分91.8分。
1.2.6.2 責任心不強在辦公室貼勵志標語;制定科室共同信念;加強團隊協作意識和責任意識培養;每個成員輪流參與主持晨會;發現準備缺陷現象圈長根據實際情況做相應處罰。
1.2.6.3 手術前未預習術前1 d下午班和配合護士共同準備手術用物;每日匯報手術配合要點,匯報時間定位每天下班前,匯報的手術包括當日配合手術和次日手術。
1.2.6.4 手術醫師習慣不同制定手術醫師喜好卡,對手術醫師習慣改變的及時登記,并在晨會上告知每位護士;對于一些新開展手術或特殊手術,加強與手術醫師的溝通。
1.3 評價方法品管圈活動前調查手術80例,品管圈活動后調查手術86例,比較品管圈活動前后手術用物準備完好率。
1.4 統計學處理采用PEMS 3.2統計學軟件,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1 有形成果(表1)
2.2 無形成果通過此次品管圈活動的開展,圈員們在對QCC認知和應用及團隊協作,責任心等各個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圈員們也成長起來。
通過品管圈活動的開展,提高了科室人員的團隊精神,增強了護理人員參與護理管理的意識,護士術前用物準備充足完善,減少了在術中外出補充用物的工作失誤,使醫護的手術配合更加流暢,效率更高,提高了手術醫師滿意度的同時,也提高了護士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減輕了工作強度,提高自身滿意度[4]。在此過程中,與手術醫師加強了溝通,增進了理解,創造了和諧的工作環境。加強了護士的職業成就感,對護士的職業發展起到積極作用。隨著科技的進步和醫學的飛速發展、手術種類的增加、手術方式的改變和手術儀器設備的更新,以及手術者手術習慣的不斷改變,我們手術用物準備依然存在著缺陷,為了保持我們的手術配合質量,以品管圈活動為主的質量持續管理方法納入科室常規工作,在各項措施實施后并動態監測我們手術用物準備完好率,并通過PDCA循環不斷改進相應措施,保證活動成果得到延續。因此,可以看出品管圈開展的意義重大,值得推廣應用。

表1 品管圈活動前后手術用物準備完好情況比較(例)
[1]張幸國,王臨潤,劉勇.醫院品管圈輔導手冊[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4:1-2.
[2]付文煥,王曉舜.品管圈活動在藥劑科制劑部門的應用與成效[J].中國藥房,2009,3(10):1033-1036.
[3]閔秀麗,張偉,姜艷明.手術室人員手術前準備[J].中外健康文摘,2013(23):415.
[4]鄭自群,盧志為,戴惠容,等.可視化流程圖在泌尿外科腔鏡手術配合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5,21(6):110-111.
2016-07-04)
(本文編輯 崔蘭英)
725000安康市陜西省安康市中醫院手術室
王仁強:男,本科,護師
10.3969/j.issn.1672-9676.2016.22.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