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碧娟 楊美戀 孫美珍
·基礎護理·
應用品管圈降低住院患者口服給藥錯誤發生率
凌碧娟 楊美戀 孫美珍
目的:應用品管圈(QCC)的方法和技巧,降低住院患者口服給藥錯誤發生率。方法:首先建立品管圈質量控制小組、確定主題,然后通過制定行動計劃、鎖定目標,對住院患者口服給藥錯誤原因進行調查,解析問題及分析主要原因,最后制定對策、組織實施、確認效果、對結果進行標準化、形成制度,使品管圈持續實行。結果:QCC活動后,住院患者口服給藥錯誤發生率、延服率、服藥時間錯誤率、漏服率均低于QCC活動前(P<0.05)。結論:品管圈活動在護理工作中切實可行,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品管圈活動;口服給藥;錯誤;發生率
品管圈(QCC)就是以全員參與的方式,持續不斷的推進管理及改善自己的工作場所,提高護理質量的工作方法,從尊重人性出發,通過輕松愉快的現場管理方式,由成員自發、主動的參與管理活動,從而提高護理服務質量的活動小組[1]。2015年5月份開始我科針對住院患者口服給藥錯誤發生率較高這一問題,開展了以“降低住院患者口服給藥錯誤發生率”為主題的品管圈活動,取得了顯著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選擇2015年5~7月我科住院患者共3597例次的口服給藥為品管圈活動前,將2015年8~10月住院患者共3982例次的口服給藥為品管圈活動后。品管圈活動前后患者性別、年齡、疾病種類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2.1 成立品管圈小組采取自愿報名方式,成立由10名護士組成的品管圈小組,其中主管護師2名、護師3名、護士5名,小組投票選舉1名護士為圈長,負責整個活動周期的計劃和實施,護士長擔任輔導員,建立品管圈微信群,定期召開會議、組織學習、匯報活動進展、商討疑難問題及制定下一階段的工作計劃。
2.2 活動主題的選定
2.2.1 主題的選定圈員通過腦力激蕩法從上級政策、可行性、迫切性及圈能力4個方面對5個候選主題進行評估,最后確定總分最高的“降低住院患者口服給藥錯誤發生率”為本次品管圈活動主題。
2.2.2 選題理由我科主要收治胃腸腫瘤術后化療的患者,由于患者反復入院接受化療、化療療程長、患者隨意性較大、依從性較低,家庭支持系統較差,患者不用藥期間經常自行離院、用藥期間無家屬陪護及化療藥物的胃腸反應等原因,造成口服藥漏發、漏服、延服等口服給藥錯誤發生率高,已成為當前護理工作中急需解決的護理問題。
2.3 制定活動計劃本次品管圈的活動周期為2015年5~10月,5~7月收集資料(品管圈活動前的資料收集),7月底對資料進行分析原因并制定措施,8~9月份實施具體措施,9月底邊實施措施邊改進措施,10月份進行改善后的數據收集分析和進行檢討與改進。
2.4 現狀調查經過圈員討論,本次采用自制調查記錄表格,對所有執行口服給藥的住院患者進行調查及記錄口服給藥錯誤發生情況,我科5~7月份住院患者口服給藥共3597例次,出現口服給藥錯誤65例次(患者延服29例次,服藥時間錯誤15例次,漏服11例次,藥房擺錯藥、漏發藥6例次,護士漏發藥4例次),錯誤發生率為1.81%。
2.5 目標設定根據問題點解析目標值設定公式,得出目標值=現況值-(現況值×圈能力×改善重點),在主題選定時本品管圈能力為60%,按照80/20原則,認為患者延服藥、患者服藥時間錯誤、患者漏服藥是本次品管圈活動中需要改善的重點問題,改善重點為84.62%,計算得出住院患者口服給藥錯誤發生率的目標值為0.89%。
2.6 分析原因及確定主因目標確定后,根據5W1H分析法,使用魚骨圖對改善重點項目進行展開,綜合分析,查找原因,最后得出以下要因:(1)給藥流程不規范、崗位制度未落實。(2)患者自行離院或外出,依從性差。(3)護士雙核對未落實、身份識別不到位。(4)藥理知識培訓不到位、溝通效果不佳;宣傳材料單一、形式單調。(5)家庭支持系統差。見圖1。

圖1 口服給藥錯誤風險因素分析魚骨圖
2.7 對策擬定針對以上原因,全體圈員通過頭腦風暴法尋找改善對策,運用評價法從可行性、經濟性、圈能力3方面進行評分,根據二八法則選定對策并進行改善實施。
2.8 對策實施與評價
2.8.1 規范給藥流程,合理安排人力資源,嚴格實行雙核對制度,落實責任到具體崗位。每天上午查、對牌兩名護士核對完電腦醫囑發送到藥房,由查牌護士到藥房與發藥師核對口服藥發放是否正確,對牌護士發放午餐口服藥,由治療護士核對;P班(上夜)兩名護士核對發放晚餐和睡前口服藥;N班(下夜)兩名護士核對發放隔天早餐口服藥。
2.8.2 加強入院宣教,強調患者住院化療期間必須有家屬陪同,患者不得隨意自行離院,特別強調住院期間按時服用口服藥的重要性,對于外出檢查或不在的患者,暫不發放口服藥,登記在科室制作的特殊交班本,做好交班并在患者床頭放置溫馨提示卡并電話通知患者,讓患者或家屬回病房憑提示卡及時到護士站取回口服藥。
2.8.3 加強給藥過程中的身份識別。核對床頭卡、手腕帶、詢問患者姓名等至少兩種方式以上的身份識別,做到給藥前、中、后的核對,確保正確的口服藥發放給正確的患者。
2.8.4 對科室常用藥及新藥定期進行用藥知識培訓,尤其是對新畢業護士的培訓,將科室常用藥的相關知識列入護士規范化培訓內容并考核;利用科室每月質控會集中學習常用藥的適應證、禁忌證、不良反應及處理流程并作為每月晨會提問內容。
2.8.5 做好給藥時的宣教指導工作。發放口服藥時,應向患者或家屬說明所給口服藥的名稱、藥理作用,交代好口服藥的服用時間、劑量、注意事項及不良反應,與患者交流應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對理解力差的患者應重復說明;加強巡視,檢查患者的服藥情況、觀察服藥后療效及反應,對于食欲差、惡心或口感較差的患者,建議可將口服藥摻在食物或果汁中送服。
2.8.6 完善宣傳教育材料??剖颐績蓚€月出1期健康宣傳教育板報、每間病房配有1本健康教育手冊,采用多媒體視頻反復播放、發放健康教育處方、定期開展健康教育座談會等多種宣教形式,宣教材料多樣化,患者易于接受和理解,用最小的投入獲取最大的回報[2],讓家屬積極參與各種宣教活動,提升家庭支持力度。
2.8.7 與藥房溝通,建議口服藥能做到獨立包裝,包裝袋外面標識藥品名稱、服用次數(時間)、劑量、餐前或餐后、空腹或飯后等給藥要求,有助于護士給藥時核對,同時方便患者知曉用藥情況,保障了患者的知情權[3]。
2.9 鞏固措施在措施實施過程中,不斷總結出自身存在的問題,邊實施邊整改,逐步完善,最終制定出一系列的整改措施并鞏固實施。
2.10 評價指標比較品管圈活動前后住院患者口服給藥錯誤發生率、患者延服率、患者服藥時間錯誤率、患者漏服率。
2.11 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
3.1 有形成果(表1)

表1 品管圈活動前后患者口服給藥錯誤發生情況比較例次(%)
3.2 無形成果由10名圈員自主評分,得出活動成長值,結果顯示:圈員解決問題的能力、品管手法、專業藥理知識、溝通能力、團隊凝聚力、自信心、積極性等方面都得到了提高。
口服給藥是臨床最常用、最重要的給藥途徑和治療方法。國際醫療衛生機構認證聯合委員會(JCI)標準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就是藥品安全管理,安全是JCI標準的核心[4],在藥品管理與使用章節中明確指出:要確保在正確的時間對正確的患者調配正確劑量的藥品。口服給藥不規范不僅影響治療效果,還可以引發醫療糾紛,護士作為口服給藥的直接執行者,風險暴露概率最高[5]。有研究統計結果顯示,口服藥差錯占全部統計差錯類型的17.65%[6],而口服給藥的準確性直接影響到患者的治療效果,因此,落實崗位責任制度、規范口服給藥流程是確保給藥安全的基礎,加強護士藥理知識培訓、提高溝通技巧、加強對患者及家屬的健康宣教等措施對安全給藥至關重要。
本次品管圈活動圓滿結束,通過這次QCC活動,全體圈員深入學習品管圈的方法和技巧,為完成同一目標而努力,彼此建立了信任,增強了團隊的凝聚力,活躍了科室的氣氛。我科化療患者多,療程長,規范的口服藥物治療是化療方案中的一部分,由于護理隊伍年輕化,護士藥學知識掌握不夠,常常對用藥宣教力不從心[7],起不到很好的宣教指導作用,最終均會導致患者延服藥、漏服藥及服藥時間不正確,延緩疾病的康復,大大增加了患者的醫療費用,給患者造成雙重的損失。經歷了這個主題的運作,我們及時發現患者主要存在的用藥安全隱患,而保障患者醫療安全是我們的護理核心內容,因此,我們全體圈員集思廣益,查找原因,并對原因做了分析及提出對策,使患者了解口服藥治療的重要性,從而提高了依從性;護士責任心增強了,對藥物相關知識的全面掌握,降低患者口服給藥的錯誤發生率,提高患者對我們護理工作的滿意度。QCC活動是一種新的管理模式,可把科學管理和人員管理結合在一起,從而容易實現管理目標[8],不但解決了護理工作中的實際問題,而且提高了護士的自我價值、工作的責任心、創造力和凝聚力,使護理質量持續改進,為科室樹立了良好的品質與形象,在護理工作中確實可行,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張君洪.蘇春燕.周玉潔.等.分層管理模式對提高護理質量的效果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12,47(5):399-401.
[2]葛玲.品管圈活動提升患者口服藥知曉率的效果分析[J].中外醫學研究,2013,11(33):103-104.
[3]鄧嬌燕.彩色標簽藥袋在口服藥發放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13,27(5C):1462.
[4]俞申妹.馮佳.汪佳楠.根據JCI標準改進口服給藥流程[J].中華護理雜志,2014,49(6):693-695.
[5]謝建飛,丁四清,劉愛忠.用藥環境重現在病房藥品貯存管理中的應用[J].中華護理雜志,2011,46(8):809-810.
[6]陳彩芳.護理差錯136起原因分析及對策[J].齊魯護理雜志,2009,17(5):77-79.
[7]劉麗珍.王媛曉.心內科臨床安全用藥的護理現狀及展望[J].中國醫學創新,2013,10(8):70-71.
[8]林燕梅,施金玉,蔣麗金.品管圈在降低住院患者口服給藥差錯中的應用[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5,23(19):72.
Application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 to reduce the rate of w rong oral drug delivery in hospitalized patients
LING Bi-juan,YANG Mei-Lian,SUN Mei-zhen(Zhangzhou Municipal Hospital Affiliated to Fujian Medical University,Zhangzhou 363000)
Objective:To reduce the rate ofwrong oral drug delivery in hospitalized patients by the application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s(QCC)methodsand techniques.Methods:First,the quality control team in the quality control circle should be established and the theme should be determined.Then through the development of action plans and targeting,the reasons for wrong oral drug delivery in the hospitalized patients were investigated and analyzed to find the main reasons.Finally,countermeasuresweremade and implemented.The effects and results were also checked tomake standard system,promoting the quality control circle continuously.Results:After QCC activities,the rate of oral drug delivery errors,prolongation rate,medication time error rate and missed rate of drug taken in patientswere lower than those before the implementation of QCC(P<0.05).Conclusion:Quality control circle activity is feasible in nursing work and it is worth popularizing and applying in clinical practice.
Quality control circle activity;Oral drug delivery;Wrong;Incidence
2016-08-20)
(本文編輯 崔蘭英)
363000漳州市福建省醫科大學附屬漳州市醫院普四科
凌碧娟:女,本科,主管護師,護士長
楊美戀
10.3969/j.issn.1672-9676.2016.22.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