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據國家衛計委能力建設和繼續教育中心透露,衛計委將在今后全國將逐步建立政府層面、統一的院長職業化培訓標準,形成院長職業化培訓領域的行業規范。未來,中國或將設定公立醫院院長職業認證體系,醫院院長開始職業化。這就意味著,接下來的公立醫院院長在任職前,必須通過職業資質認證,先“領證”再上崗。消息傳來,不少醫務人員驚呼:“難不成院長也跟我們一樣,要規培了嗎?”
管理精細化、
院長職業化
一直以來,在公立醫院改革中涉及院長職業化能力建設的問題備受矚目,在近日出臺的《“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中也明確規定,要推進衛生管理人員專業化、職業化。11月2日,據國家衛計委能力建設和繼續教育中心透露,衛計委將在今后全國將逐步建立政府層面、統一的院長職業化培訓標準,形成院長職業化培訓領域的行業規范,并于11月1日正式設立公立醫院院長職業化能力建設專家委員會(以下簡稱“專委會”)。目前,專委會下設13個分委會,分別代表醫療保險、法律、經濟、財務、發展戰略等13個涉及醫院管理的不同領域。
未來,中國或將設定公立醫院院長職業認證體系,醫院院長開始職業化。這就意味著,接下來的公立醫院院長在任職前,必須通過職業資質認證,先“領證”再上崗。消息傳來,不少醫務人員驚呼:“難不成院長也跟我們一樣,要規培了嗎?”
院長為什么要職業化?
實際上,院長職業化培訓跟醫生規培是兩碼事。目前我國絕大多數公立醫院院長是有醫學背景的專業人士,都是“學科帶頭人”。但是,醫院管理本身是門非常專業的學科,部分院長并未接受過完整的醫院管理培訓。而公立醫院院長的職業化,則意味著院長任職前必須通過職業資質認證。
分析人士認為,護士和醫生是院長身邊最標準的職業范本。如果想讓院長職業化,就應該在任職前通過職業認證。所謂的職業化,也就是崗前培訓。職業認證就要有標準,要通過職業認證,就需要按照標準進行培訓。
過去院長們并沒有真正的職業,現在又要給別人職業化的培訓,在操作上就只能按照上一批院長走過的路設計內容,好讓后繼者新任院長時還能有所選擇。
半數院長沒有崗前培訓
我國目前缺乏對院長職能的統一標準,更沒有統一的培訓及認證系統。中國醫院協會此前公布的“中國醫院院長職業培訓情況調研”結果顯示,50%以上院長的管理知識來源于平時的工作經驗積累,只有不足一半的醫院院長接受過短期專業崗位培訓。由此可見,院長職業化培訓亟待開展。
也有人認為,現在院長的崗前培訓不是早就有了嗎,為什么重提職業化培訓,有啥區別呢?
據觀察,在目前的各類院長崗前培訓中,很多培訓內容并不能滿足院長作為醫院“當家人”的需要,而且很多培訓大多流于形式,走個過場;另一方面,講師大多為管理學專家,但對醫院運營情況并不熟悉,這種“以己昏昏,使人昭昭”的做法,顯然收效甚微。
一位公立醫院的院長表示,當年自己從科主任被任命為副院長時毫無思想準備,也沒有受過一天的管理學培訓。“我們這一代院長都是這么走過來的。”
院長難當,“新醫改”背景下的中國公立醫院院長尤其難當。院長作為醫院的管理者,需要兼具多方面的能力。那么,院長職業化培訓到底能起多大作用呢?
陜西省山陽縣衛計局副局長徐毓才曾撰文稱,在目前院長的選拔、任用體制下,產生的醫院院長總體上缺乏領導力,迷失于具體事務當中。盡管一些地方,院長也與上級主管部門簽訂了“年度目標責任書”,但只是做做樣子,既不與薪酬掛鉤,也不與任免相關聯,因此就致使院長沒有一個清晰明確的奮斗目標,看不到未來。
在他看來,不改革當前的醫療體制,推動公立醫院去行政化改革,光靠一個“院長職業化培訓”,顯然解決不了上述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