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彭湃
彭湃,被毛澤東稱贊為"農民運動的大王",其壯麗的一生,在近代革命史上寫下光輝的篇章.今天,人們在海豐紅場彭湃銅像前表達對"農運大王"的緬懷之情.紅場大門上彭湃所書的"紅場"兩個大字遒勁有力,在陽光下熠熠生輝.紅場紀念墻上老一輩革命家的評說和參觀者留言詩作及著名人士的題詞,令人心潮起伏.從紅場、紅宮、故居燃起的農運戰火,譜寫了彭湃人生的合唱.鏗鏘有力的《海豐出了彭湃公》和《歌唱三雄》的歌聲,隱約在耳旁悠悠響起、在心中陣陣回蕩……
彭湃,1896年生,原名彭漢育,廣東省汕尾市海豐縣城郊橋東社人.出身于工商地主家庭.1921年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1924年初轉入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中國共產黨早期農民運動的主要領導人之一,海陸豐農民運動和革命根據地的創始人.彭湃的文才出眾,遺作有《彭湃文集》.
出生在大地主家庭的彭湃信仰馬克思主義,以共產主義理想為奮斗目標.中國共產黨建立后不久,彭湃領導了轟轟烈烈的廣東海陸豐農民運動,海陸豐地區的農民運動掀起了高潮.他帶領貧苦農民燒毀自家田契、分土地給農民.1921年10月在海豐縣赤山建立中國第一個農會.1923年元旦,領導成立海豐縣總農會并任會長.1923年7月至1925年底,在廣州舉辦農民運動講習所,擔任第一和第五屆農講所主任.1925年5月當選為廣東省農民協會執行委員會常委、副委員長.1926年10月任中共海陸豐地委書記兼潮梅海陸豐辦事處主任.1927年3月到武漢農講所工作.5月在中共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當選為中央委員.1927年10月,在廣東海陸豐地區領導武裝起義,創建海陸豐革命根據地,建立了中國第一個蘇維埃政權.
期間,頗有學識、才華橫溢而革命熱情高漲、革命素養深厚的彭湃,親自編寫了《五一勞動節》《起義歌》《田仔罵田公》《農會歌》《農民兄弟真凄涼》等歌曲,教給農民們歌唱,向貧苦農民宣傳革命道理.《起義歌》唱道:
我們大家來起義,消滅惡勢力!如今大革命,反封建,分田地,堅決來斗爭,建設蘇維埃!
工農來專政,實行共產制,人類慶大同,無產階級世界革命,最后成功!
彭湃編寫《田仔罵田公》的民歌,至今,人們提起彭湃,都會提到這首歌:
咚咚咚!田仔罵田公,田仔做到死,田公吃白米.
咚咚咚!田仔打田公,田公唔知死,田仔團結起.
團結起來干革命,革命起來分田地,
你分田,我分地;有田有地真歡喜,免食番薯食白米.
咚咚咚!田仔打田公.田公四散走,拿包斗,包斗大大個,割谷免用還.
彭湃用海豐方言編成的歌謠《農民兄弟真凄涼》,表現了當時農民的真切生活,體現了他對農民生活的真切感受:
山歌一唱鬧嚷嚷,農民兄弟真凄涼!
早晨食碗番薯粥,夜晚食碗番薯湯.
半饑半飽餓斷腸,住間厝仔無有梁.
搭起兩間草寮屋,七穿八漏透月光.
彭湃堪稱我黨早期領導人中用歌曲宣傳革命的倡導者.
當時,在彭湃等人的帶動、影響和組織領導下,海陸豐農民歌詠活動開展得十分活躍,還產生了《工農聽說起》《"七五"莫忘歌》等許多革命歌曲.
海陸豐群眾熱愛彭湃,編唱了《海豐出了彭湃公》---
(一)
咚咚咚!咚咚咚!
騎馬過海豐,海豐出了個彭湃公,
海豐出了個彭湃公,少爺唔做做"田仔",
就像南海出金龍.氣死伊個財主老祖宗.
(二)
咚咚咚!咚咚咚!
海豐出了個彭湃公,彭湃唔是瘋,
局長唔做做會長,田地本是田仔個(的),
分田燒契人罵瘋…….要叫"田仔"變"田公".
(三)
咚咚咚!咚咚咚!
烏紅旗相刣刣得兇 (即械斗),來了個彭湃公,
田園發草路生刺,分開苦藤認苦瓜,
孤兒寡婦目哭紅.牽兄認弟弟認兄.
(四)
咚咚咚!咚咚咚!
農民兄弟牽手縫,"田仔"跟著彭湃公,
烏紅旗成農會旗,要將窮根全挖盡,
"田仔"從此心相通.要叫天地都變紅!
1927年8月1日,彭湃參加南昌起義,任中共前敵委員會委員.在中共"八七"會議上當選為臨時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11月領導海陸豐武裝起義,任海陸豐工農民主政府委員長和中共東江特委書記.1928年7月,在中共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委員.同年冬任中央農委書記兼江蘇省委軍委書記.
1929年8月24日,彭湃因叛徒白鑫告密而被捕,30日在上海龍華與楊殷、顏昌頤、邢士貞四人同時英勇就義,年僅33歲.壯志未酬,蒼天動容.彭湃就義前,大義凌然,他脫下身上的衣服,贈送給獄中的難友,然后赤膊與戰友楊殷、顏昌頤、邢士貞一起,高唱著《國際歌》,呼喊著"打倒帝國主義!""中國紅軍萬歲!""中國共產黨萬歲!"等口號走向刑場.
彭湃犧牲的消息傳來,周恩來悲傷不已,當晚含著眼淚代表黨中央起草了《告全國工人農民及其他勞苦群眾書》,通知各級黨組織舉行哀悼活動.1930年8月30日,彭湃等烈士犧牲一周年時,周恩來以冠生的筆名在《紅旗日報》上發表了《彭楊顏邢四同志被敵人捕殺經過》,文中寫道:"革命領袖的犧牲,有他不可磨滅的戰績,照耀在千萬群眾的心中,成為大革命的推動之力,燃燒著每一個被壓迫群眾熱情,一齊奔向革命的火原,所以我們在死難的烈士前面,不需要流淚的悲哀,而需要更痛切的繼續著死難的烈士的遺志,踏著死難烈士的血跡,一直向前努力,一直向前斗爭."
正月梅花開,海豐出了阿彭湃.
彭湃深知農民苦,帶了共產紅軍來.
二月起東風,彭湃戰友李勞工.
勞工做事真對板,為俺(我們)農民趕走窮.
三月出彩云,彭湃戰友林道文.
道文能文又善武,埔仔出兵殲白軍.
這是一首廣為流傳于海陸豐的著名民歌《歌唱三雄》,里面分別歌頌了彭湃、李勞工和林道文三位英雄,從中可看出海陸豐人民對他們的器重、愛戴和無限崇敬之情.這首歌謠是海陸豐人民群眾借助民歌十二月調的形式,根據彭湃、李勞工和林道文三位革命人領導海陸豐民眾開展農民運動和創建革命根據地的事跡而創作的,感情充沛真摯地謳歌了彭湃、李勞工和林道文在海陸豐建立蘇維埃政權和開創東江革命根據地的功績,突出了他們在革命過程中所發揮的作用.
彭湃,是三雄中的第一雄.
"彭湃深知農民苦",這種理解、這種知道,尤為可貴.因為,彭湃出身于大地主的家庭,據他自己所說,平均他家里每一人,都擁有近50個剝削對象.這種出身,這種生活,即使同情、傾向農民,但對農民生活的感知也會隔著一層,但是,他沒有,他不但感知了,而且是深知,他徹底地背叛了自己的家庭,以致他的大哥恨不得要殺掉他.
有一次,他向農民講解馬克思的階級和階級斗爭學說,他說:"全世界約十五萬萬人,其中分為兩種:一種發財人---資本家、地主,一種是窮苦人---工人、農民.這兩種究竟哪一種多?……無錢的十居九人,有錢的只有一人.現在是一個有錢的人欺負九個無錢的人,但是無錢的人,不愿受他的欺負,起來反抗他,這就叫做階級斗爭."歌詞里"紅軍",是對當時革命武裝的通稱,這里指彭湃在海陸豐組織和領導的武裝力量.人們不會忘記,他在海陸豐曾舉行過多次武裝起義,建立的蘇維埃政權.
"彭湃戰友李勞工",李勞工(1901-1925),是彭湃的戰友,也是海陸豐農民運動的三雄之一.
提及李勞工,他原名克家,廣東省海豐縣捷勝所城第五街人,出身農家.高小畢業后當小學教員.時值"五四運動"前夕,得閱進步書刊,接觸民主革命思想.1920年海豐蠶桑局招收學員,他乃棄教就學,志在致用.掌握蠶桑知識后,即回捷勝實踐,向地主何念陽租荒地30畝作桑田,拚力墾殖.經一年栽種,生勢甚旺.何念陽見地有利,提出升租.他屢與之爭辯無效,一怒之下,砍光桑樹,并發誓說:"我不騎馬不回鄉."遂奔海城,在蠶桑局工作.
1922年彭湃在海豐致力農民運動,他深受感動.與彭湃交談后,即放棄自己的蠶桑事業而參加農民運動,為了表示工農勞動神圣,他把自己名字改為勞工.隨后,深入區鄉組織農會,成為彭湃的得力助手,聲譽日著.1923年海城成立廣東省農會,被選為執行委員,任農工部長兼宣委.同年農歷七月發生"七五"農潮,縣政警逮捕農會干部25人,宣布解散農會.勞工等轉入地下秘密活動,后隨彭湃到廣州開拓革命新局面.
1924年李勞工在廣州加入中國共產黨,由黨組織選送入黃埔軍校第二期學習.8月31日,大總統孫中山視察黃埔軍校,李勞工第一次見到孫中山,無比喜悅.入校不久,即參加中國國民黨,10月10日,廣東商團軍(買辦階級反動武裝)在廣州發動反革命軍事叛亂,開槍射殺參加雙十節游行的人民群眾,使其死20多人、傷100人,還有數十人被逮捕,并張貼"打倒孫中山政府"、"孫文下野"的標語,還在市內建筑炮臺,意圖建立商民政府.在這危急關頭,李勞工配合黃埔軍校學生軍及粵、桂、湘、豫等軍,后分五路,沖入商團軍巢穴西關,經幾小時奮戰,終于平定叛亂.在戰斗中,李勞工表現突出,英勇頑強,具有大無畏的英雄氣慨!
1925年1月,李勞工參加"青年軍人社",成為該社的主要骨干.2月初,國民革命軍第一次東征,李勞工受周恩來指派,率先遣隊進入惠海邊境占據制高點.2月28日,東征軍在惠海農民武裝配合下擊潰敵軍,進占海豐縣城.黨組織派李勞工負責訓練海陸豐農民自衛軍,任大隊長.旋被委派為黃埔軍校后方主任和東征軍駐海陸豐后方辦事處主任,不久調任陸豐縣黨組織領導.6月,東征軍回師廣州,陳炯明部將劉志陸部重占潮州、汕頭等地,9月,進攻陸豐.時李勞工接到周恩來、彭湃的緊急通知,"勞工同志:逆黨劉志陸、羅覺庵所部數千人,在陳炯明的指令下,正沿廣汕路南下,進犯海陸豐.前哨已到甲子、湖東等地,張威仍在狙擊.接信后,立即前往田墘區池刀鄉,那里有船只接應,速撤香港.火速勿緩.珍重!珍重!"在這萬分火急的情況下,他立即布置陸豐農軍大隊到海豐匯合,自己則暫留陸豐做善后工作.其時陳軍劉志陸部已進入陸豐邊境,李勞工遂覓山區小路回海豐.當越過海陸豐交界的大德嶺時,因天黑迷路,誤投地霸陳丙丁爪牙陳貌的老巢城林埔,被陳丙丁武裝扣押.陳丙丁精通武術、身懷絕技,是仇視農民運動的田捷遮地區的頭面人物,還是東江保安司令蔡騰飛部將.因此,被陳炯明倚為家鄉的"南天柱".
然而,李勞工也具有極好的軍事才能,陳丙丁深知他是自己的頭號對手,也曾企圖說服他為己所用.然李勞工回答說:"頭可斷,志不可奪!"
1925年9月24日上午,李勞工被押赴田墘郊外刑場,反動頭子又企圖說服他,但他視死如歸,當眾揭露土豪劣紳的種種罪惡,傳播革命真理.后來,反動頭子害怕他被廣大群眾救走,便草草審訊將他殺害.就義前,他高呼"打倒反動派"、"共產黨萬歲"等口號,聲震大地.行刑的反動分子心驚肉跳,開了幾槍,均未中要害.只見李勞工胸前噴著鮮血,嚴辭痛斥反動派的無恥!圍觀民眾掩面哭泣.反動頭子陳丙丁見狀,急忙親自操槍連發10彈,這時,他才倒在血泊中,壯烈犧牲,年僅24歲.
后來,海豐農民捕到殺害李勞工的兇手,并解送到縣,但因怕影響到與國民黨的關系,便將其轉送到省.結果,兇手被省政府釋放,海豐群眾異常憤怒.為了紀念李勞工,1956年,在捷勝鎮北門外狗地山上建立李勞工烈士紀念碑.
彭湃戰友林道文,是海陸豐革命根據地創始人之一,也是民眾心目中"三雄"中的第三雄.
林道文(1904-1931),廣東海豐人.海陸豐蘇維埃政權和東江革命根據地創始人之一,歷任海豐縣臨時革命政府主席團主席、東江工農革命軍總隊長、中共潮梅特委書記、東江特委書記、廣東省委常委兼宣傳部長、南方局宣傳部長.林道文1925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26年領導海豐縣工人運動,使海豐縣的工人運動蓬勃發展,是中國共產黨在海豐的另一支革命力量.1927年10月25日,東江特委發布了第三次東江大暴動的命令,他以工農革命軍總隊長的身份領導暴動.30日,他率領農軍在紅二師的配合下,第三次奪取了海豐政權.1931年1月14日晚上,道文和愛人楊梅芳被叛徒出賣,在香港堅尼地道寶龍臺被捕.1931年夏,林道文被國民黨反動派殺害于廣州,時年27歲.
"道文能文又善武",是對林道文能力的綜合評價.能文,應是指林道文的口頭表達能力,能說會道的人,民眾往往都給予贊同性的認同,賦予給他們以文化人的身份.這里的能文,應是著眼于此,據說,1925年3月初,他以海豐縣農民協會特派員的身份,在第二區各鄉組織農會.在那里,他走遍100多個鄉村,為了吸引群眾,為了群眾理解,每次宣傳發動,他都或采用說唱形式,或采用講故事的形式,這種通俗易懂的形式,很快就將建立農會、保護自己利益的道理傳到了農民的心中,參加農會的人數迅速增加.能文,可能是指的此,或許也可能是指其他.善武,肯定是指他善于指揮打仗,有關史料對此已有明確的記載:1927年5月,林道文將海豐各區的農民改編為工農革命軍,出任工農革命軍大隊長,指揮工農革命軍運用麻雀戰術,打擊敵人,搞得反動派一聽見林道文的名字,就心驚肉跳;1927年9月l7日,林道文率工農革命軍占領海城,第二次武裝奪取海豐政權,組成了臨時革命政府,林道文任主席團主席,領導鎮壓反革命,沒收反動派財產,分發給工農群眾;1927年10月30日,林道文率領農軍在紅二師的配合下,第三次奪取了海豐政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