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玥 徐 陽
(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天津 300381)
針灸治療腦卒中后遺癥研究現狀
張 玥1徐 陽
(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天津 300381)
針灸;腦卒中后遺癥
針灸治療腦卒中(中風)具有操作簡便、療效明顯、經濟實惠、相對安全、不良反應小等特點〔1〕。梁潤英等〔2〕通過自行設計的問卷調查表,研究鄭州市中風后遺癥患者社區康復現狀,結果對中風后遺癥患者所使用的康復方法中,針灸的使用率最高。運用數據挖掘技術分析總結現代針灸臨床治療中風后遺癥的病癥譜及腧穴譜,按腧穴的支持度大小將其分為常用腧穴23個、較常用腧穴100個、偶用腧穴130個,發現腧穴譜遍布十四經脈,首選陽經腧穴,常用腧穴以陽明、少陽經穴為主〔3〕。劉榮等〔4〕檢索從晉代到清代針灸治療中風的古代文獻,總結出治療中風病的高頻次穴位及組穴規律,其中中風治療總體用穴頻次和支持度居前5位的腧穴分別是百會、合谷、曲池、足三里、肩髃,用穴、取經多集中在陽經和督脈。蔣洪文〔5〕認為針灸治療急性腦出血、腦梗死等效果都非常明顯,進行針灸之后,微循環血流量會顯著增多,早期使用可以激發機體自我恢復能力。本文就幾種常見的中風后遺癥針灸治療方法進行簡單梳理和小結。
繆華等〔6〕采用中西醫結合治療中風后遺癥36例取得滿意療效,取穴肩髃、外關、內關、合谷、陽陵泉、足三里、解溪等為主。郭嚴〔7〕聯合應用化瘀滌痰湯和針灸治療中風后遺癥患者100例,直刺合谷、外關、曲池、足三里、陽陵泉、解溪、昆侖、懸鐘、風市和環跳等穴位,取得滿意療效。岳愛霞〔8〕以醒神通絡方加針灸治療缺血性中風恢復期患者,取穴人中、百會、四神聰、印堂、內關、足三里、三陰交、血海及患側極泉、尺澤、委中等,可改善預后,促進神經功能的恢復。楊學軍〔9〕采用針灸聯合康復訓練治療腦中風后遺癥,取穴百會、大椎、命門、氣海、膻中、合谷、內關、曲池、手三里、曲澤、肩髃等,配合艾灸,可減輕神經功能缺損,促進病情緩解,改善患者預后。劉賢沛〔10〕以針灸聯合西藥治療中風,取穴手三里、伏兔、內關、通里、風池、人中、豐隆、外關、四神聰等,認為針灸聯合西藥治療中風效果顯著,值得推廣。
尹建中等〔11〕以通絡扶正湯內服配合針灸治療缺血性中風后肢體偏癱,取穴曲池、手三里、外關、合谷、中渚、后溪、環跳、風市、委中、陽陵泉、足三里、懸鐘、解溪等,能明顯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降低致殘率及復發率,改善生存質量。喬士光〔12〕取穴百會、四神聰、曲池、外關、合谷、環跳、陽陵泉、足三里、昆侖,在常規康復治療的基礎上對中風后遺癥偏癱患者神經功能進行評定,認為針灸能夠明顯改善中風后遺癥肢體和神經功能恢復。曲紅巖等〔13〕以熏洗法配合針灸及康復訓練法對腦中風肢體癱瘓患者進行治療,頭針取健側頭部運動區,體針取陽明經穴為主,輔以少陽、太陽經穴,對患者的臨床癥狀緩解及日常生活質量的提高有顯著療效。劉丹等〔14〕以陰陽經配穴法治療中風偏癱痙攣狀態,選取患側上肢合谷、外關、手三里、極泉、曲澤、少海、大陵、肩髃、曲池及下肢三陰交、解溪、豐隆、髀關、陽陵泉、足三里、伏兔、陰陵泉諸穴,療效優于傳統針灸取穴治療方法,且患者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神經功能缺損程度、患者的痙攣程度均有改善。黎芳〔15〕以針灸興奮法治療缺血性中風偏癱,取穴肩井、肩外俞、天宗、新社、肩髃、曲池、新義、陽池、外關、合谷、環跳、風市、伏兔、髀關、梁丘、鶴頂、足三里、陽陵泉、條口、懸鐘、三陰交、丘墟、行間、太沖、風池、天柱、新設、大杼、風門、脾俞、腎俞等,可以改善缺血性中風偏癱患者神經功能,改善患者的日常活動能力,促進疾病更好地恢復。植昌嘉等〔16〕以針灸配合中藥熏藥改善腦卒中肌力,主穴取人中、內關、三陰交等,可以明顯改善缺血性腦卒中非急性期患者的肌力,減輕缺血性腦卒中的致殘率,而且針灸及中藥薰藥這兩種治療方法簡單易行,既減輕患者的負擔,又能提高其生活質量,具有良好的社會經濟效益。何民鵬〔17〕以針灸手法聯合康復訓練治療缺血性中風偏癱,采用多種針灸手法,如頭部電針、體針、梅花針等,取得較好療效。喻鵬等〔18〕以針灸治療中風偏癱,取穴四神聰、風池、肩髃、曲池、合谷、外關、環跳、陽陵泉、太沖、豐隆,可極大地改善患者的肢體功能和生活能力,降低致殘率,顯著提高患者生存質量。
高甲〔19〕以針灸治療中風后抑郁癥,選取穴位主要以解郁、安神、醒腦為原則,穴用百會、上星、本神、神庭、內關等,可顯著提高臨床治療效果、縮短臨床治療時間、減少臨床用藥總量、提高臨床治療滿意度,安全性較高,對中風后抑郁癥患者具有重要臨床價值。聶容榮等〔20〕通過系統評價,認為針灸治療腦卒中后抑郁癥方法涉及毫針、穴位注射、電針和穴位埋線等,與西藥相比較少出現不良反應,但優勢尚不能確定。童兵〔21〕以針灸配合心理治療中風康復期精神癥狀,取穴心俞、肝俞、脾俞、神門、豐隆、膈俞、內關、三陰交、大陵、太溪、太沖、足三里等,針對患者精神癥狀對應給予相應的針灸配合心理治療,取得了較好的預期效果,不僅使病人出院后心理保持長期的穩定,而且也有助于腦部功能的進一步恢復,減少中風的再次發作。章穎〔22〕采用針灸聯合氟西汀分散片治療腦卒中后抑郁癥,取穴百會、豐隆、上星、太沖、印堂、合谷、心俞、內關、七海、四神聰,輔以風池、神門、太溪、風府、足三里和三陰交,臨床效果明顯,安全有效,值得推廣。鄭祖艷等〔23〕以針灸結合刮痧治療腦卒中后抑郁癥,主穴百會、四神聰、內關、神門、膻中、鳩尾,結果針灸結合刮痧及藥物療效明顯優于單純西藥。劉洋等〔24〕以針灸加拔罐配合心理療法治療中風后抑郁癥,取穴人中、內關為主,配合百會、上星、三陰交,同時配合腹針中脘、氣海、關元,灸神闕,并在膈俞、心俞刺絡放血后撥罐,療效明顯且病程越短效果越好。苗琴等〔25〕以針刺與階段性健康教育治療腦卒中后抑郁癥患者,取穴印堂、上星、風池、百會、人中、肩髃、曲池、外關、合谷、環跳、足三里等,有效提高腦卒中患者的運動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聶容榮等〔26〕認為從脾胃論治腦卒中后抑郁癥起效快、療效穩定、不良反應少,穴取中脘、章門、足三里、陰陵泉、脾俞、胃俞。李亞男〔27〕以醒神解郁針法治療腦卒中后抑郁癥,選穴內關、人中、百會、印堂、三陰交(患側),療效確切。
張景川〔28〕以旋覆代赭湯結合針灸治療中風后呃逆,主穴膈俞、內關、中脘、胃俞、足三里、太沖、內庭,取得顯著療效。閆曉瑞〔29〕以不同針灸方法治療中風后呃逆,針刺取雙側內關、水溝,穴位注射取雙側內關、足三里,療效明顯優于西藥組,且兩種方法均取穴少,起效快,療效好,操作簡單,無明顯不良反應,易于被患者接受,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杜琳等〔30〕以溫通陰蹺法治療中風足內翻,取穴照海、太溪、交信、三陰交、陰陵泉、陽陵泉、豐隆、懸鐘、丘墟,可有效改善足內翻,效果顯著。齊敏等〔31〕以針刺足三陰經為主配合遠端取穴治療中風后足內翻,主穴為足三里、關元、陰陵泉、三陰交、太溪、太沖、照海,對中風后足內翻的治療及下肢功能的恢復效果相對明顯,副作用小,深受患者歡迎。
王煜明等〔32〕以針刺配合語言訓練治療中風后失語癥,采用頭皮針、體針、刺絡放血相結合的方式,取得良好效果,認為針灸對于改善大腦的供血、修復傷損腦細胞加強語言回路的溝通、治療中風后失語癥具有較好療效。丁璟琳〔33〕以針灸配合康復訓練治療中風失語癥,取穴風府、百會、啞門、風池、天柱、通里、廉泉、金津、玉液、太淵、太溪等,可以較好地恢復或改善患者的言語等功能,提高了日常生活能力和生存質量。聶文彬〔34〕采用針灸益腦調神法治療腦卒中運動性失語,取穴心俞、腎俞、百會等,調節髓海功能、改善語言功能,認為中風失語早期即應用針灸益腦調神法治療,能夠明顯減輕失語癥的嚴重程度,且具有很好的安全性。
沈文清等〔35〕采用腹針配合頭針治療中風后尿便失禁,主穴中脘、下脘、氣海、關元、百會等,可提高大腦皮質中樞對排尿便的調節作用,對改善排尿尿意、控制能力有明顯作用,從而達到治愈尿便失禁的目的。侯喬寬等〔36〕以針灸聯合中風氣化湯治療中風排尿障礙,取穴關元、中極、陰陵泉、三陰交等,并配合艾灸,取得較好療效,值得臨床推廣。王巨慶〔37〕針藥并用治療中風后腹瀉,取穴天樞、中脘、足三里,可以有效治療中風后腹瀉,并改善腸黏膜通透性。
1 賴洪康,翟青玲.針灸治療中風臨床研究的若干思考〔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2;21(15):1628-72.
2 梁潤英,婁 夢,喬 帥.中風后遺癥社區康復現狀調查〔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5;13(10):126-8.
3 吳糧葶,李 瑛,任玉蘭.基于數據挖掘針灸治療中風后遺癥的病癥譜及腧穴譜〔J〕.中國針灸,2013;33(6):547-52.
4 劉 榮,許能貴.針灸治療中風選穴規律的古代文獻研究〔J〕.中華中醫藥雜志,2012;27(4):819-23.
5 蔣洪文.淺談針灸治療中風病〔J〕.中國保健營養,2012;6:1665-6.
6 繆 華,陳 烈,葉建國.中西醫結合治療中風后遺癥36例觀察〔J〕.浙江中醫雜志,2012;47(6):422.
7 郭 嚴.聯合應用化瘀滌痰湯和針灸治療中風后遺癥的臨床效果觀察〔J〕.當代醫藥論叢,2014;12(3):6.
8 岳愛霞.醒神通絡方加針灸改善缺血性中風恢復期神經功能缺損的臨床觀察〔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4;20(10):200-4.
9 楊學軍.針灸聯合康復訓練治療腦中風后遺癥78例〔J〕.中醫臨床研究,2014;6(7):68-9.
10 劉賢沛.針灸聯合西藥治療中風隨機平行對照研究〔J〕.實用中醫內科雜志,2013;27(9):71-2.
11 尹建中,黃智斌.通絡扶正湯配合針灸治療缺血性中風后偏癱154例〔J〕.實用醫學雜志,2012;28(5):835-7.
12 喬士光.針灸治療中風后遺偏癱臨床觀察〔J〕.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2015;17(5):115-7.
13 曲紅巖,劉艷芳,吳煥淦.熏洗法配合針灸及康復訓練法對腦中風肢體癱瘓療效觀察〔J〕.陜西中醫,2013;33(12):1609-11.
14 劉 丹,朱永志,韓雪燕.陰陽經配穴法治療中風偏癱痙攣狀態臨床研究〔J〕.中醫藥學報,2014;42(2):61-2.
15 黎 芳.朱璉針灸興奮法治療缺血性中風偏癱60例療效觀察〔J〕.北京中醫藥,2013;32(12):933-4.
17 何民鵬.針灸手法聯合康復訓練治療缺血性中風偏癱療效觀察〔J〕.新中醫,2014;46(4):183-5.
18 喻 鵬,楊 穎.針灸治療中風偏癱125例臨床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3;11(22):282-3.
19 高 甲.針灸治療中風后抑郁癥療效評價〔J〕.亞太傳統醫藥,2013;9(11):74-5.
20 聶容榮,符文彬.針灸與西藥治療腦卒中后抑郁癥療效比較的系統評價〔J〕.世界中醫藥,2012;7(2):147-51.
21 童 兵.針灸配合心理治療中風康復期精神癥狀臨床觀察〔J〕.湖北中醫雜志,2012;34(1):61-2.
22 章 穎.針灸聯合氟西汀分散片治療腦卒中后抑郁癥隨機平行對照研究〔J〕.實用中醫內科雜志,2014;28(2):123-4.
23 鄭祖艷,董連喜,呂雪萍.針灸結合刮痧治療腦卒中后抑郁癥60例臨床觀察〔J〕.黑龍江中醫藥,2012;1:30-1.
24 劉 洋,王雅芹.針灸加拔罐配合心理療法治療中風后抑郁癥的臨床研究〔J〕.河北醫學,2013;19(11):1720-2.
25 苗 琴,王東雁,周文江,等.針刺與階段性健康教育對腦卒中后抑郁癥患者功能康復的影響〔J〕.中國臨床研究,2013;26(8):850-2.
26 聶容榮,黃春華,符文彬.從脾胃論治腦卒中后抑郁癥療效觀察〔J〕.中國針灸,2011;31(4):25-328.
27 李亞男.醒神解郁針法治療腦卒中后抑郁癥240例〔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4;34(21):6177-8.
28 張景川.旋覆代赭湯結合針灸治療中風后呃逆50例〔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3;22(7):112.
29 閆曉瑞.不同針灸方法治療中風后呃逆的臨床觀察〔J〕.針灸臨床雜志,2011;27(11):43-5.
30 杜 琳,劉 娜,廖 賀,等.溫通陰蹺法治療中風足內翻療效觀察〔J〕.中華中醫藥學雜志,2014;29(4):1189-91.
31 齊 敏,文 洪.針刺足三陰經為主配合遠端取穴對中風后足內翻的臨床療效觀察〔J〕.中醫臨床研究,2014;6(8):4-6.
32 王煜明,李愛萍,王 浩,等.針刺配合語言訓練治療中風后失語癥療效觀察〔J〕.針灸臨床雜志,2011;27(11):19-20.
33 丁璟琳.針灸配合康復訓練治療中風失語癥60例療效觀察〔J〕.浙江中醫雜志,2013;48(6):447.
34 聶文彬.針灸益腦調神法治療腦卒中運動性失語療效觀察〔J〕.北京中醫藥,2011;30(12):938-9.
35 沈文清,甘麗嬌.腹針配合頭針治療中風后尿便失禁62例〔J〕.四川中醫2012;30(2):120-1.
36 侯喬寬,朱雙進.針灸聯合中風氣化湯治療中風排尿障礙50例臨床觀察〔J〕.河北中醫,2013;35(3):405-6.
37 王巨慶.針藥并用對中風后腹瀉的療效及腸黏膜通透性的影響〔J〕.上海針灸雜志,2011;30(3):158-9.
〔2016-11-13修回〕
(編輯 滕欣航)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No.81403394);天津市應用基礎與前沿技術研究計劃(No.14JCQNJC11900)
張 玥(1981-),女,主治醫師,醫學博士,主要從事中醫文獻研究。
R246
A
1005-9202(2017)10-2575-03;
10.3969/j.issn.1005-9202.2017.10.101
1 天津市針灸學重點實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