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 睿
(湖北三峽職業技術學院護理教研室,湖北 宜昌 443000)
宜昌市老年人健康服務需求分析及發展對策
祝 睿
(湖北三峽職業技術學院護理教研室,湖北 宜昌 443000)
健康服務需求;老齡化
根據聯合國的統計標準,如果一個國家60歲以上老年人口達到總人口數的10%或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總數的7%以上就屬于人口老齡化國家〔1〕。我國在1999年就已進入人口老齡化社會,而宜昌市更是在1997年底,60歲以上老年人口總數比例首次突破10%,提前進入了人口老齡化社會。據預測〔2〕,宜昌市人口老齡化的發展速度在未來30年內,以年平均3.28%左右的速度遞增,將進入人口老齡化發展速度最快的時期。人口老齡化是社會經濟發展、醫療水平上升的重要標志,但同時也引發老年人醫療費用支出增加、社會保障壓力增大等問題,特別是給健康服務業帶來極大的機遇與挑戰〔3〕。本研究利用宜昌市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數據統計結果,探討宜昌市健康服務業發展的對策措施。
2010年11月1日零時,宜昌市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為652 119人,占全市總人口的16.06%;65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為434 715人,占全市總人口的10.71%;60歲及以上和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分別比全國平均水平高2.8%和1.84%;65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比第五次人口普查上升了2.28%〔4〕。
1.1 年齡及性別構成 60歲及以上中男325 000人,女327 119人:60~64歲共217 404人,其中男113 477人,女103 927人,占33.34%;65~69歲共142 515人,其中男72 505人,女70 010人,占21.85%;70~74歲的114 717人,其中男57 727人,女56 990人,占17.59%;75~79歲共98 967人,其中男47 645人,女51 322人,占15.18%;80~84歲共51 118人,其中男23 294人,女27 824人,占7.84%;85~89歲共21 199人,其中男8 312人,女12 887人,占3.25%;90~94歲共5 007人,其中男1 646人,女3 361人,占0.77%;95~99歲共1 113人,其中男373人,女740人,占0.17%;100歲及以上共79人,其中男21人,女58人,占0.01%。由此可見,我市老年人55.19%集中在60~69歲,80歲及以上高齡老年人口占比為12.04%,年齡越大,構成比越低;60~74歲的年輕老年人中男性比例大于女性,75歲及以上女性比例大于男性,且年齡越大,女性占比越大。
1.2 地區分布 宜昌市13個縣市區中,總人口數為4 059 686人,其中西陵區總人口為512 074人,60歲及以上77 064人,占15.05%;伍家區總人口為214 194人,60歲及以上28 405人,占13.26%;點軍區總人口為103 696人,60歲及以上17 360人,占16.74%;猇亭區總人口為61 230人,60歲及以上8 271人,占13.51%;夷陵區總人口為520 186人,60歲及以上78 240人,占15.04%;遠安縣總人口為184 532人,60歲及以上的27 667人,占14.99%;興山縣總人口為170 630人,60歲及以上27 673人,占16.22%;秭歸縣總人口為367 107人,60歲及以上60 691人,占16.59%;長陽縣總人口為388 228人,60歲及以上67 220人,占17.31%;五峰縣總人口為188 923人,60歲及以上34 358人,占18.19%;宜都縣總人口為384 598人,60歲及以上的69 844人,占18.16%;當陽市總人口為468 293人,60歲及以上71 913人,占15.36%;枝江市總人口為495 995人,60歲及以上83 413人,占16.82%。由此可見,我市13個縣市區中,老年人口比例最高的為五峰縣,60歲及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18.19%,其次是宜都縣,占18.16%,最低的為伍家區,占13.26%,而中心城區西陵區老年人口占比僅為15.05%。
1.3 家庭構成 常住人口共有家庭戶1 294 008戶,60歲及以上老年人441 397戶,占總家庭戶的34.11%,有1、2、3個老年人分別為256 961、179 400、5 036戶,其中獨居老人50 307戶,只有一對老夫婦有73 324戶。
1.4 生活來源 常住人口中60歲及以上62 172人,其中主要生活來源于勞動收入的20 393人,離退休金養老金的15 086人,最低生活保障金2 427人,財產性收入的79人,家庭其他成員供養的23 091人,其他1 096人。說明老年人的主要收入依次來源于家庭其他成員供養、勞動收入和離退休金養老金。隨著年齡的增長,勞動收入逐步下降,經濟主要依靠家庭成員和養老金。
1.5 婚姻狀況 常住人口中未婚474人,有配偶43 432人,離婚490人,喪偶17 776人。說明常住老年人口中,無配偶(含未婚、離婚、喪偶)達18 740人,占比30.14%。
1.6 健康狀況 常住人口中健康21 227人,基本健康27 505人,不健康、但生活能自理11 233人,生活不能自理2 207人。“不健康”或“生活不能自理”占比為21.62%,這部分人需要更多的醫療和服務資源〔5〕。
1.7 文化程度 60歲及以上人口中未上過學113 118人,小學359 735人,初中121 368人,高中41 824人,大學專科11 188人,大學本科4 783人,研究生103人。老年人中未上過學、小學、初中594 221人,占91.12%,說明老年人文化程度普遍較低。
為了深入了解老年人的生活狀況、健康服務需求和內心真實想法,本研究于2014年10~11月在湖北省宜昌市西陵區、伍家區、點軍區、夷陵區、興山縣、長陽縣、當陽市的10個社區、居委會開展了老年人健康服務需求調查,采取問卷調查和深度訪談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共計發放問卷250份,共收回有效問卷204 份,問卷回收率為81.6%;深度訪談了10位老人,作為調查補充。
2.1 個人基本情況 男96人(47.06%),女108人(52.94%);年齡60~70歲93人(45.59%),71~80歲63人(30.88%),81~90歲33人(16.18%);90歲及以上的15人(7.35%);文化程度中不識字的97人(47.55%),小學63人(30.88%),初中28人(13.73%),高中10人(4.9%),大專6人(2.94%);婚姻狀況中喪偶90人(44.12%),離異的有10人(4.9%),夫妻健在的104人(50.98%);所從事的工作中農民18人(8.82%),民營企業退休61人(29.9%),國有企業退休53人(25.98%),機關干部9人(4.41%),個體戶24人(11.76%),其他39人(19.13%)。
2.2 經濟收支分析 月收入金額低于1 000元的81人(39.7%);1 000~1 999元63人(30.9%);2 000~3 000元以上53人(26%);高于3 000元7人(3.4%)。具體主要收入來源中,家庭其他成員供養36.9%,勞動收入31.8%,離退休金養老金26.3%,與2010年人口普查數據基本一致,其中養老金比例略有增高,這與我國從2005年起連續10年增加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有關,平均增長10%左右,使得全國7 400多萬企業退休人員因此受益,養老金成為老年人養老的重要來源。但值得注意的是,65%的被調查者對養老金水平非常滿意,28%基本滿意,“家庭其他成員供養”仍然為老年人養老資金的主要來源,這為子女等家屬和社會帶來了不小的壓力,還有很多老人的養老資金依賴于勞動收入,隨著年齡的不斷增大,這部分收入勢必減少,也給老年人自身帶了一定的危機。10.40%的老年人認為經濟狀況有些困難,5.06%認為十分困難。
在收入的主要支出選項中,日常生活用品占82.5%,隨著物價水平的不斷上漲,給很多老年人帶來了生活壓力;醫療保健支出的占79.8%,由于很多老年人患有各種慢性病,平時的就診、吃藥、住院花費了大筆費用,同時,現在保健意識不斷增強,有一定條件的老人都會主動購買部分保健產品也會消耗一定資金;衣服食品開支占71.4%,此外,還有不少老人承擔了照看孫子、孫女的任務,這其中也會花費自己的一部分收入。
2.3 居住狀況分析 在家居住為老年人主要的居住選擇。123人與子女共同居住,占60.3%,其余的81人單獨居住,這表明大多數老年人愿意同親人居住在家庭中。單獨居住的老人中,不在家居住的僅18人(8.8%),其中在養老院和老年公寓居住的分別有11、7人。分而不離成為一種新的居住形式。91.2%選擇在家居住,除60.3%選擇與子女共同居住外,還有30.9%選擇不和子女共處一室,但居住相對較近,甚至同在一個或鄰近小區,這樣可以方便子女探望自己,避免生活習慣不同、代際溝通障礙、婆媳關系不和等。
2.4 生活狀況分析 72人(35.3%)身體健康,能自理和照顧家人,89人(43.6%)身體基本健康,處于亞健康狀態或存在1~2個穩定型慢性病,說明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整體較強,而36人(17.6%)處于疾病狀態,需要較多的醫療和人力資源,但生活可以自理,7人(3.5%)生活不能自理,需要專人照顧,這些人群需要更多的醫療和社會服務資源;僅有16人(7.8%)家里雇傭鐘點工,12人(5.9%)家里雇傭保姆或護工。
目前宜昌市老年人參加的文化娛樂活動比較豐富,活動方式也較為廣泛。電視、收音機、報紙或網絡已成為老年人獲取社會生活信息的主要媒介。89%的老年人經常收看電視,42%經常聽收音機,39%經常讀報或上網;此外,運動健身(特別是女性跳廣場舞)、照看孫輩、飼養寵物、種植花草、下棋聊天等成為老年人消遣的主要方式。
2.5 養老意愿分析 老年人的身體健康狀況和自理能力不同導致養老方式的差異。當老年人身體健康或基本健康,自理能力較強時,選擇的養老方式依次為:自己或夫妻倆相互照料的占42%,與子女同住占29%,請保姆護工占 21%,住養老院占5%,其他養老方式占3%;當老年人疾病纏身,自理能力較弱或缺乏時,選擇的養老方式依次為:與子女同住占44%,自己或夫妻倆相互料理占28%,請保姆護工占 19%,住養老院占7%,其他養老方式占2%。
深度訪談后得知,選擇住養老院者明顯偏低的原因在于:①是公立養老院較少,除了很難排上隊外,入住養老院費用水平較高也是重要原因,調查顯示老年人每人每月能夠承受的費用,32%少于300元,46%為300~499元,15%為500~799元,7%為800元及以上,基本與收入匹配,大部分人還是希望養老院作為一種社會公共產品,盡量低廉;②很多子女覺得送進養老院有悖于中國贍養老人的道德和義務,養老院不能提供周全、細致的服務,7%的子女表示即使經濟條件允許也不會同意其入住養老院。
同時,調查反映出老年人對目前的養老體系和養老設施滿意程度不高〔6〕,非常滿意者、基本滿意者分別僅有3%和12%,感覺一般者占52%,不太滿意者占33%。對具體的養老設施調查中,78%的老年人認為需要社區養老服務中心,64%認為需要社區醫療保健服務中心,53%認為需要老年活動中心,42%對街道、社區老年公寓有需要。
3.1 政府頂層設計服務體系 健康服務,特別是老齡化社會的健康服務是民生的重要問題,政府部門有義不容辭的責任,應該從頂層、全局整體設計服務體系與制度。國內目前此方面的研究還處于起步階段,各項規章制度、發展政策、配套措施還不健全,有待不斷探索研究。國家民政部辦公廳、國家發改委辦公廳聯合下發《關于做好養老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工作的通知》(民辦發〔2014〕24號),確定了42個城市為全國養老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地區,其中湖北省入選城市2個,其一就是宜昌市〔7〕。《通知》要求,“試點城市要建立由政府主要負責人牽頭的試點工作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組織得力人員專門負責實施,圍繞健全養老服務體系、引導社會力量參與養老服務、完善養老服務發展政策、強化城市養老服務設施布局、創新養老服務供給方式、培育養老服務產業集群、加強養老服務隊伍建設、強化養老服務市場監管的8個方面內容開展,保障試點工作順利推進。”政府部門在此項工作中定會有更大的作為與突破。
3.2 發展社區居家養老模式 隨著“4-2-1”家庭結構模式的轉變,生活壓力逐漸增大,留在兒女身邊的老人反而得不到更好的照顧,僅僅依靠單純的居家養老是遠遠不夠的,還需大力發展社區支持下的居家養老模式,這是一種雙贏的方案,老人既沒有脫離熟悉的環境,又可以獲得更專業、便捷的養老服務。它是對傳統家庭養老模式的補充與更新,是我國發展社區衛生服務,建立養老服務體系的一項重要內容〔8〕。
3.3 加強老年護理人才培養 2014年6月,國務院下發了《關于加快推進養老服務業人才培養的意見》,指出以職業教育為主體,應用型本科和研究生教育層次相互銜接,學歷教育和職業培訓并重的養老服務人才培養培訓體系〔9〕,鼓勵和引導學校在人才培養模式、課程、教材、教學方式、師資隊伍等重點環節進行改革,也鼓勵社會資本舉辦養老服務類職業院校,從宜昌實際情況出發,可從學歷教育和職業培訓兩大方面著手。一方面,引導和鼓勵湖北三峽職業技術學院增設護理(老年護理方向)、老年服務與管理、健康管理、康復治療技術等養老服務相關專業點,不僅培養專業技術人才,還要培養服務管理人才。同時,可考慮以學校為依托建設專門的“老年護理人員培訓中心”,穩定培訓主體,規范培訓內容,可根據市場需求有針對性地開展崗前培訓、繼續教育培訓、規章制度講解、職業道德培養、心理健康輔導等內容的課程;另一方面,民政部門應撥專項資金用于建立針對養老服務人員的培訓規劃,讓人才培養和機構聘用分開,使機構能夠直接招聘持證養老護理員上崗,針對無證人員、有證人員、管理人員等分類、分層次的確定培訓內容和要求,提高入職門檻,力爭在幾年內使養老服務人員的整體素質有較大提升。
3.4 多方參與降低養老成本 目前選擇入住養老院的比例較低,其重要原因就是公辦養老院少、民辦養老院貴。目前全市僅有38家養老機構,即使滿負荷運轉,也僅能為3 800位老人提供服務。其中18所為國辦養老機構,擁有床位1 350張,入住率約為93%,長期處于飽和狀態,近兩年申請入住但無法安排的老人不下百人;20所民辦養老機構,擁有床位1 292張,這些養老機構多為50張床位以內的小型養老公寓,價位大多在每月1 000~2 000元,其硬件設施和服務質量與國辦養老機構有一定差距,特別是精神和文化生活方面的服務設施不健全,因此入住率較低,僅為61%。政府要鼓勵和支持多方代表進入養老領域,給予適當引導和政策優惠,如減免部分營業稅、增值稅、企業所得稅、房產稅、土地使用稅等,支持采取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政府和民間資本合作等模式建設或發展養老機構,扶持不同規模、不同層次養老機構發展,以滿足老年人多樣化的養老需求。
3.5 鼓勵發展養老產業集群 產業集群是指眾多養老產業,如養老院、老年大學、老年旅游、老年餐飲等得各個相關的老年產業聚集在一起,形成一條龍的產業供應鏈。加大宣傳力度,讓社會各界充分認識老年健康服務產業的發展前景和現實意義,吸引相關產業富集,鼓勵發展養老產業集群,實現規模效益的同時,又能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豐富老年生活。
宜昌市現有的老年健康服務與需求還有很大差距,在“十二五”期間是加快省域副中心城市、創建世界水電名城的關鍵時期,人口老齡化的飛速發展不可避免地帶來些困頓,但也為養老服務體系的建設帶來難得的機遇和挑戰,逐步完善養老服務體系的建設,才能真正落實“老有所養”的社會主義目標,最終實現“健康老齡化”的全球戰略。
1 張愷悌,郭 平.中國人口老齡化與老年人狀況藍皮書〔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10:1,179.
2 三峽晚報.宜昌社會養老現狀調查——60萬老年人該依靠誰〔EB/OL〕?2009-10-30.http://news.sxxw.net/html/200910/30/228167.shtml.
3 劉瑋瑋,賈洪波.人口老齡化下老年健康支持體系〔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32(8):3584-7.
4 宜昌市統計局.宜昌市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公報〔EB/OL〕.http://www.yichang.gov.cn/art/2011/6/2/art_184_309 492.html,2011-06-02.
5 胡 月,龔 磊,陳福寬,等.農村老年居民健康狀況及保健需求情況調查〔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7):3142-4.
6 張彥芳,劉笑夢,王冬曉.河南省城鄉老年人的護理需求與滿意度調查〔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4;34(4):1905-8.
7 宜昌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宜昌市入選全國養老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城市〔EB/OL〕.http://www.ycdrc.gov.cn/art/2014/11/25/art_39465_671121.html,2014-11-25.
8 鄧高權,周瑋生.我國城鎮居民養老問題及對策研究〔J〕.人民論壇,2012;(36):152-3.
9 教育部,民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關于加快推進養老服務業人才培養的意見〔EB/OL〕.http://jnjd.mca.gov.cn/article/zyjd/zcwj/201406/201406006 60059.shtml,2014-06-30.
〔2016-02-08修回〕
(編輯 苑云杰/王一涵)
宜昌市2014年度科技研究與開發項目軟科學項目(A14-30312)
祝 睿(1985-),女,碩士,講師,主要從事護理教育、老年護理研究。
R197.1
A
1005-9202(2017)10-2582-04;
10.3969/j.issn.1005-9202.2017.1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