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燕 陰山燕 陳 宏
(天津市養老院,天津 300031)
養老機構老年人主觀幸福感研究進展
李 燕 陰山燕1陳 宏1
(天津市養老院,天津 300031)
養老機構;主觀幸福感
機構養老在國內社會養老服務體系中起著“支撐”地位,其“優勢在于:服務專業化;居住環境好,無障礙設計;休閑時間多,集體生活能排解孤獨;減輕子女負擔;符合老人獨立生活的尊嚴感,甚至有再婚選擇的可能。而劣勢在于:需要重新適應環境、重建人際關系,容易與其他人發生沖突;養老成本高,需要額外支付基本生活設施租賃費用;缺少精神慰藉;身體狀況要求是半自理的”〔1〕。面對人口老齡化的挑戰,我國先后頒布了《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等多項政策予以應對,“這些政策措施的出臺都指向同一個核心目標:全面切實提升我國老年人晚年生活的主觀幸福感”〔2〕。研究者一般通過問卷調查、訪談、實證研究等方法,重點在養老機構老年人主觀幸福感現狀、影響因素和應對措施展開研究,本文針對這三方面作一綜述。
1 養老機構老年人主觀幸福感的現狀
1.1 機構養老、社區養老和家庭養老的比較 許加明〔3〕認為養老機構老年人的主觀幸福感最低。他對江蘇淮安120名老人調查后指出在總體幸福感指數和各維度的分幸福感指數上,機構養老的老年人得分均是最低,家庭養老的老年人得分最高,社區養老的老年人得分居中。于雁等〔4〕對開封市1 710名老人調查發現,家庭養老和社區養老老年人之間總體幸福感差別沒有統計學意義,但兩者均顯著高于機構養老(P<005)。譚海燕〔5〕則認為養老機構能為老年人提供最高的主觀幸福感。她對湖南某縣150名老人調查發現,就主觀幸福感的總體水平而言,福利院養老>居家養老>家庭養老,福利院養老與居家養老之間的差別無顯著性,而家庭養老與其他二者的差別有顯著性(P<0.05)。徐霞〔6〕通過對河南六市21所民辦養老機構的450名老人進行調查后也發現,民辦養老機構入住老人的主觀幸福感較強,大部分的老人認為養老機構對他們照顧的很好。
張川骎等〔7〕在對中部兩城市的1 320名老年人進行調查后卻指出,雖然家庭、社區養老模式下老年人生活質量總分及其各領域得分均較機構養老模式的高,但三種養老模式下主觀幸福感均無顯著差異(P>0.05)。江琴普等〔8〕在對保定300名城市社區和老年公寓老人進行調查后也發現,兩者在對生活質量的總體評價、自我的總體感覺和總體幸福感上無顯著差異(P>0.05)。
1.2 細化養老模式的比較分析 王俊等〔9〕將居住模式與經濟來源相結合,將養老模式進一步細分為12種:在子女或親屬供養情況下的獨居、只與配偶居住、多代合住和住養老院;有退休金、儲蓄、勞動所得而經濟獨立情況下的獨居、只與配偶居住、多代合住和住養老院;依靠當地政府補助或社團資助情況下的獨居、只與配偶居住、多代合住和住養老院。并通過實證分析后指出,經濟與生活均獨立的老年夫妻和依靠補助的養老院老人幸福感最高,其次是子女供養但獨立生活的老年夫妻和經濟獨立的養老院老人,再次是依靠救助的獨立生活夫妻、不同經濟來源下的多代合住老人、經濟獨立的獨居老人;最后是依靠子女供養或依靠政府救助的獨居老人、依靠子女供養的養老院老人。劉斌〔10〕利用中國老年人口健康狀況調查(CLHLS)2005和2008兩期數據進行分析后得出的結論則稍有出入,經濟獨立的養老院老人幸福感最高,子女供養下的養老院老人幸福感最低,政府補助的養老院老人幸福感次之,其他養老模式的老人主觀幸福感差別不大。
2.1 老年公寓老人主觀幸福感的影響因素 研究者們一般按照影響大小對影響因素由高到低進行排序,趙建華等〔11〕排序為老人之間相互關系、生活自理能力、健康能力、服務質量、子女工作穩定及經濟收入;馬艷〔12〕排序為個性、家庭社會地位自評、健康惡化、子女就業困難、經濟狀況自評、興趣愛好、目前生活狀況自評和所患疾病數量;楊貴芳等〔13〕則按無保健知識獲取途徑、無伴發病、公寓滿意度、家庭中地位、社會中地位、文化程度和主觀支持進行排序等。雖然各研究中的影響因素各有側重,但在一些共同的因素研究上,結論卻存在出入。如與上述排序相對的,吳吉惠〔14〕則認為收入、性別、文化程度和職業等均不是影響公寓老年人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2.2 養老院老人主觀幸福感的影響因素 國內對養老院的相關研究要少于老年公寓,各研究結論也不完全一致。何曉東〔15〕在對沈陽市養老院的160名老年人進行調查后發現,性別、年齡、婚姻狀況、文化程度、經濟來源不是老年人的主觀幸福感的影響因素。子女經常來看望和打電話的老年人幸福感高。患慢性疾病是影響老年人幸福感的主要因素。但王代娣等〔16〕在對北京市某養老院的110名老年人進行調查后卻認為,養老院老人主觀幸福感受經濟收入、疼痛、文化程度、參與閑暇活動的意愿等多個因素的影響。孫夢霞等〔17〕對岳陽市5家公立養老院的215名老年人調查發現,人口因素中婚姻狀況、入住原因、經濟來源及宗教信仰不同的影響具有統計學意義,社會支持、日常生活能力、死亡態度及生命意義感對主觀幸福感具有直接效應,且前三者還可通過生命意義感對主觀幸福感具有間接效應。任澤慧等〔18〕則對影響因素進行了理論上的分類,指出養老院老人的經濟狀況、對自我身體狀況的感知等是保健性因素,而其對生病衰老的看法、醫療幫助的可獲得性、愛好的豐富度及發展度等是保護性因素。
2.3 其他研究 張金鳳〔19〕通過深度訪談揭示了農村敬老院老人幸福感的影響因素,包括不自由、缺少親人和朋友、經濟緊張、就醫和喪葬無保障等等。還有部分研究總括為“養老機構”這一概念進行實證分析,并進而得出結論。薛青〔20〕通過對比上海市機構養老和居家養老的470名老人發現,養老模式的選擇本身就會影響老人的主觀幸福感,一方面,機構養老模式的選擇會引發老年人對機構生活質量和自身健康狀況的懷疑及自身幸福感的主觀評價;另一方面,養老模式對主觀幸福感的影響是通過生活質量和健康狀況的中介作用實現的;陳惠英等〔21〕對福建省38所養老機構421名老人調查發現,體育活動、性格、家庭關系、慢性病種數、業余愛好及個人月收入是老年人主觀幸福感的影響因素等。
3 養老機構老年人主觀幸福感的提升對策分析
研究者一般通過三種方式提出對策:①在分析影響因素的基礎上提出對策建議;②通過實證方法檢驗護理干預的有效性;③養老設施的開發設計。因前者與影響因素相輔相成,所以本文只綜述后兩者的研究現狀。
3.1 護理干預 綜合來看,研究者主要通過實證研究認為以下護理干預措施能顯著提高養老機構老人的主觀幸福感:運動按摩〔22〕、護理干預〔23〕、團體音樂治療干預〔24〕、整體身心調節聯合娛樂療法〔25〕、社會支持理論結合心理學認知療法〔26〕、閱讀療法〔27〕、團體輔導法〔28〕、個案工作法〔29〕等。
3.2 養老設施 畢海寧〔30〕認為,舒適的廚房環境是增強幸福感的有效方式,并進行了老年公寓的整體廚房設計。李芝涵〔31〕指出,老年公寓的康復性景觀設計能夠使老人獲得舒適的歸屬感、幸福感和社會尊重感,并對設計原則、方法和要素進行了闡述。王越〔32〕則在如何開發設計高檔老年公寓以提高老人幸福感方面進行了研究。朱丹〔33〕還建立了旨在分析武漢養老地產需求特征的老年人幸福感評價指標體系,并提出應從養老地產的設計、配套設施、選址、規模和檔次4大方面入手,提升入住養老地產的老年人的物質性幸福感;從增加交往機會、提供全方位和優質的服務、加強規范化和標準化管理3大方面入手,提升入住養老地產的老年人的精神性幸福感。
綜上,目前我國的養老機構老年人主觀幸福感相關研究整體上尚未形成規模;研究視角主要集中在心理學、護理學和社會學三個學科,研究方法主要采用問卷調查、訪談和實證研究,測量工具以紐芬蘭紀念大學幸福度量表(MUNSH)和一些自制量表為主,研究對象主要為城市養老機構老人,這些研究設計都還有待于進一步豐富和優化;部分影響因素(如經濟收入、婚姻狀況、職業等)與養老機構職責間關系較弱,未突出養老機構特色;基于影響因素而提出的對策建議較多,而基于養老機構職責的實證研究較少;不論是現狀分析,還是影響因素分析,各結論間都存在出入,這對養老機構老年人主觀幸福感的理論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穆光宗.我國機構養老發展的困境與對策〔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51(2):31.
2 徐 鵬,周長城.我國老年人主觀幸福感的影響因素研究——基于Anderson健康行為模型的實證分析〔J〕.社會保障研究,2014;(2):43.
3 許加明.老年人主觀幸福感及其影響因素研究〔J〕.中國老年學雜志,2009;29(24):3241-3.
4 于 雁,林愛琴.開封市不同養老模式老年人生活質量及影響因素〔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18):4516-8.
5 譚海燕.老年人社會養老與家庭養老生活質量和主觀幸福感比較研究〔D〕.贛州:贛南師范學院,2010.
6 徐 霞.河南省民辦養老機構老年人健身現狀及對策研究〔D〕.開封:河南大學,2011.
7 張川骎,李 寧,張憶雄,等.不同養老模式下老年人生活質量與信息查詢行為相關性分析〔J〕.中華醫學圖書情報雜志,2014;23(7):55-8.
8 江琴普,孫 東,蘇順英,等.家居和老年公寓老人生活質量對比分析〔J〕.上海精神醫學,2005;17(2):78-9.
9 王 俊,王 威.養老模式對健康福利的影響——基于中國老年人的實證研究〔C〕.廣州: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管理科學部宏觀管理與政策學科青年基金獲得者交流研討會論文集,2010.
10 劉 斌.居住模式與經濟來源相結合的二維養老模式視角下的農村養老問題研究〔D〕.成都:西南財經大學,2014.
11 趙建華,王 倩,馮孟森,等.社會化養老機構中的老年人主觀幸福感和抑郁情緒研究〔J〕.中國老年學雜志,2005;25(1):50-2.
12 馬 艷.西安市社會化養老機構老年人主觀幸福感及影響因素研究〔D〕.西安:第四軍醫大學,2007.
13 楊貴芳,宋繼紅,林 榕,等.福州市養老機構老年人主觀幸福感的影響因素〔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1;31(11):2062-4.
14 吳吉惠.老年公寓60歲以上老年人幸福感與應付方式調查分析〔J〕.社會心理科學,2007;22(Z1):194-9.
15 何曉東.沈陽市養老院老年人營養和心理狀況調查〔D〕.長春:吉林大學,2009.
16 王代娣,王志穩,李穎堃,等.養老院老年人主觀幸福感及相關因素分析〔J〕.中華護理雜志,2013;48(6):536-8.
17 孫夢霞,李國平,李建湖,等.養老院老年人主觀幸福感影響因素的路徑分析〔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1;31(16):3140-3.
18 任澤慧,陶夢喆,鄧白露,等.為了更美的夕陽——養老院老人依戀狀況質性研究〔C〕.南京:心理學與創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集,2013.
19 張金鳳.山東農村老年人的幸福感〔D〕.北京:中央民族大學,2010.
20 薛 青.上海市機構養老與居家養老受養者比較研究〔D〕.上海:上海工程技術大學,2014.
21 陳惠英,李 紅.養老機構老年人幸福度調查與相關因素分析〔J〕.護理研究,2014;28(10):3470-3.
22 姜琳飛.運動按摩對養老院老年便秘患者主觀幸福感的影響〔D〕.錦州:遼寧醫學院,2013.
23 洪瑞芬,楊美麗.護理院老年人心理健康問題分析與對策探討〔J〕.中國醫學創新,2014;11(27):102-4.
24 曾 妮.團體音樂治療干預對福利院老年人主觀幸福感的影響〔D〕.北京:中國音樂學院,2011.
25 劉 洋,郝正瑋,趙雅寧,等.整體身心調節聯合娛樂療法對養老院老年人抑郁及主觀幸福感的影響〔J〕.護理研究,2014;28(9):3213-6.
26 夏華娜.機構養老者入院長期適應困難的干預研究〔D〕.福州:福建師范大學,2013.
27 李慧菊,韋鳳美,閻 文,等.閱讀療法能改善養老機構老年人的主觀幸福感〔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32(17):3746-8.
28 陳文婷.城市養老院老人主觀幸福感現狀及團體輔導研究〔D〕.呼和浩特:內蒙古師范大學,2010.
29 楊志友.個案工作在提高養老機構入住老人幸福感中的應用〔D〕.武漢:華中科技大學,2012.
30 畢海寧.老年公寓整體廚房設計研究〔D〕.濟南:山東大學,2009.
31 李芝涵.老年公寓康復性景觀設計研究〔D〕.西安:長安大學,2013.
32 王 越.濟南市高檔老年公寓需求預測及開發研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12.
33 朱 丹.武漢市主城區養老地產需求特征分析〔D〕.武漢:湖北大學,2014.
〔2015-11-27修回〕
(編輯 苑云杰/杜 娟)
天津市教委人文社科項目 (No.20142534)
陳 宏(1974-),女,碩士,高級實驗師,主要從事老年護理實訓教學研究。
李 燕(1985-),女,碩士,護師,主要從事老年臨床護理、護理管理和護理教育研究。
R473
A
1005-9202(2017)10-2592-03;
10.3969/j.issn.1005-9202.2017.10.107
1 天津中醫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