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海東,張琳
(山西水務工程項目管理有限公司,山西太原030002)
山西省垣曲縣李家河引水工程引水量分析計算
柴海東,張琳
(山西水務工程項目管理有限公司,山西太原030002)
介紹了西陽河和李家河引水工程的基本情況。通過計算降水量、地表徑流以及基流,得到引水工程壩址上游的來水量,并對來水量進行了月分配,扣除下游生態用水、蒸發滲漏損失水量后,得到不同保證率情況下引水工程的可引水量。通過分析,認為李家河引水工程引水后不會對流域其他用水戶的用水造成影響。
引水工程;引水量;徑流
西陽河[1]是黃河的一級支流,發源于沁水縣南部的下川村,流經垣曲縣歷山、英言、蒲掌、窯頭,最終注入黃河,全長53 km,流域面積343.4 km2,在垣曲縣境內長46 km,面積232.9 km2。
為緩解垣曲縣縣城用水緊張的局面,垣曲縣發改委批復在西陽河上李家河村北修建引水工程,通過攔水溢流壩抬高水位,將水引入輸水隧洞,再經涵洞、倒虹吸把水并入后河水庫向縣城供水隧洞,最終到達縣城自來水廠,輸水工程全長17 km。引水工程設計引水流量0.35 m3/s,年設計引水量1 104萬m3。壩址上游流域面積為202.2 km2。
在設計流域和上下游附近沒有徑流觀測資料,所以按照無資料地區對徑流量進行計算,徑流量通過年降水推求,本次計算主要依據《山西省水文計算手冊》(以下簡稱《手冊》)[2]。
2.1 年降水量計算
根據《手冊》中的年降水量(1970—2008年)均值等值線圖,西陽河流域多年平均年降雨量為707mm。
2.2 設計年徑流計算
(1)地表年徑流均值計算。①等值線法,查《手冊》得到設計流域地表年徑流深為80 mm。②冪函數模型法。設計流域處于山西省水文分區東區,查得分區參數2.72。李家河壩址上游流域面積為202.2 km2,查《運城市水文下墊面產流地類圖》并經過量算,得到灰巖森林山地面積為30.41km2、變質巖森林山地面積為171.79 km2,設計流域森林覆蓋、植被條件較好,地類參數均取上限值,分別取值5.0、45.0mm。經計算,得到流域多年平均相對年降水量為1.39。流域多年平均地表年徑流深為96.3 mm。③雙曲正切模型法。灰巖森林山地下墊面參數取下限值2 400 mm,變質巖森林山地下墊面參數取下限值1 000 mm。經計算,得到流域多年平均地表年徑流深為86.41 mm。
3種方法計算的年徑流深分別為80、95.47、86.41 mm。等值線法成果一般只作參考,對于重要工程均采用模型法成果,從供水安全角度考慮,設計流域地表年徑流深采用雙曲正切模型法計算結果值86.41 mm。
(2)基流均值計算。采用模型法計算基流均值,查得灰巖森林山地地類參數為11.0 mm,流域多年平均無效相對年降水為0.9;變質巖森林山地地類參數為96.0 mm,流域多年平均無效相對年降水為0.8。經計算,得到流域基流均值為47.85 mm,可換算成流量311.06 L/s。查《山西省清泉水流量調查成果》可知,2009年4月5日測得西陽河上北莊村鐵索橋下斷面處(位于本工程壩址下游約1.3 km處)清水流量為331.4 L/s,與采用模型法計算得到的設計流域基流比較接近。所以,本次模型法計算基流結果比較可靠。
(3)年徑流均值計算。經計算,得到設計流域年徑流均值為134.26 mm、設計流域年地表徑流量均值為1 747.21萬m3、設計流域年基流量均值為967.53萬m3、年徑流量均值為2 714.74萬m3。
(4)年徑流變差系數計算。查《手冊》得到流域年降水變差系數0.2、年徑流系數0.19,同時查表得到東區水文分區參數。經計算,得到流域年徑流變差系數為0.57。
(5)年徑流偏態系數計算。年徑流倍比值為2.66,經計算,得到年徑流偏態系數為1.51。
(6)設計年徑流計算。查《手冊》得到皮爾遜Ⅲ型曲線離均系數值,并計算設計頻率的年徑流,計算結果見表1。

表1 設計年徑流計算結果
(7)設計年徑流月分配。設計流域植被覆蓋較好,基流平均分配至12個月,年均基流量為967.53萬m3,每月分配80.63萬m3。
除基流外的其余徑流采用水文比擬法進行月分配,選用王家河泗交水文站作為參證站,參證流域的降水、氣溫、蒸發、地質、地貌及植被與設計流域均比較接近。其年徑流(1970—2008)特征值與設計流域特征值對比,見表2。

表2 參證站與設計流域年徑流特征值對比
設計流域年徑流各月分配結果,見表3。

表3 設計流域年徑流各月分配
計算可供水量時,需要考慮下泄生態用水和壩址庫區蒸發、滲漏損失水量。
3.1 生態用水
設計流域的多年平均年徑流量為2 714.74萬m3,生態用水按多年平均年徑流量的10%計,為271.44萬m3,每月生態用水量22.62萬m3。
3.2 蒸發損失
蒸發損失計算公式為:

式中:WE為年均蒸發水量(萬m3);E水為年均水面蒸發量(mm),查《手冊》取值1 923.5 mm;E陸為年均陸面蒸發量,為年降水與徑流差值(mm),取值572.74mm;α為換算系數,取0.6;F為年均水面面積(km2),取值0.16。
由式(1)計算,可得年蒸發損失量為9.30萬m3。參考《手冊》中垣曲水文站各月水面蒸發量比例關系,對蒸發損失進行月分配,分配結果見表4。

表4 蒸發損失水量月分配萬m3
3.3 滲漏損失
庫床為砂泥巖地層,地質條件良好,無鄰谷滲漏,壩基壩肩均進行防滲措施處理,每月滲漏損失水量按總蓄水量的1%計,則月滲漏損失為0.16萬m3。
3.4 可引水量
各月來水量扣除生態用水、蒸發損失水量和滲漏損失水量后,若剩余水量比設計月引水量大,則按設計引水量引水;若剩余水量小于設計月引水量,則剩余水量即為可引水量。各保證率情況下,李家河引水工程可引水量見表5。
TV671;TV214
B
1004-7328(2016)06-0048-03
10.3969/j.issn.1004-7328.2016.06.015
2016—07—28
柴海東(1990—),男,碩士,助理工程師,主要從事水資源論證與水土保持設計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