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娟
摘要:當前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形勢依然嚴峻復雜,扎實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必須保持高壓態勢,構建不敢腐的懲戒機制;強化權力監督,構建不能腐的防范機制;筑牢拒腐思想根基,構建不想腐的自律機制。
關鍵詞:黨風廉政;懲治腐敗;預防機制;從嚴治黨
引言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從嚴管黨治黨、正風反腐取得的成效有目共睹,提振了全黨信心,贏得了人民信任。但也需清醒認識到,當前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形勢依然嚴峻復雜,必須保持力度不減、節奏不變、尺度不松。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公報》提出:“著力構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體制機制。”①扎實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必須進一步增強責任感緊迫感,突出抓好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要積極探索強化黨內監督的有效途徑和方式方法,努力構建不敢腐的懲戒機制、不能腐的防范機制、不想腐的自律機制。
一、保持高壓態勢,構建不敢腐的懲戒機制
習近平總書記堅持以零容忍的態度懲治腐敗,指出:“從嚴治黨,懲治這一手決不能放松。”②構建不敢腐的懲戒機制,要通過查辦案件、從嚴懲處,解決“不敢腐”的問題。以“零容忍”懲治腐敗,有案必查、有腐必懲,始終保持懲處腐敗的高壓態勢,形成“不敢腐”的震懾。
(一)加強案件查辦。黨的十八大以來,嚴肅查處周永康、令計劃等違紀違法案件,彰顯黨中央全面從嚴治黨、推進反腐敗斗爭的堅定決心。2015年,全年立案33萬件,給予黨紀政紀處分33.6萬人,涉嫌犯罪被移送司法機關處理1.4萬人。在越來越大的壓力下,一些外逃貪官不得不選擇回國投案自首。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不能讓國外成為一些腐敗分子的避罪天堂,腐敗分子即使逃到天涯海角,也要把他們追回來繩之以法。”③這一切都印證了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對腐敗問題毫不手軟的決心。
(二)加大問責力度。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以“零容忍”態度嚴懲腐敗,懲治制度也不斷完善。累計超過14萬人因違反八項規定精神被處理,做到發現一起、懲處一起。強化日常監督,以問責倒逼主體責任落實,形成了抑制腐敗、懲治腐敗的社會氛圍和高壓態勢。2015年10月,中央紀委重新修訂了《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和《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為全體黨員劃定了行為的禁區。通過從小問題抓起,及早發現黨員干部中的不良傾向,這也意味著越往后執紀越嚴的信號。
二、強化權力監督,構建不能腐的防范機制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沒有健全的制度,權力沒有關進制度的籠子里,腐敗現象就控制不住。”④構建“不能腐”的防范機制,就是要堅持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使權力運行得到有效制約和監督。
(一)強化制約。權力過于集中必然產生腐敗。要科學配置權力,將權利進行合理的分解,改變權力過于集中的狀況,形成各負其責、相互制約的權力結構和運行機制,就能減少腐敗的誘因。同時,絕對權力導致絕對腐敗。要合理制約權利,這就需要對主要領導干部的權力在分解基礎上進行制約,形成既相互制約又相互協調的權利運行機制,使權力運行得到有效制約和監督。只有加強制約和監督,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才能使權力變成責任,從源頭上預防和解決腐敗問題。
(二)強化監督。完善監督機制,重在加強對權利的監督。增強權力監督效果,需要保證各級紀委監督權的相對獨立性和權威性,確保紀檢機構相對獨立,推進紀律檢查工作“雙重領導體制”具體化、程序化、制度化。并且,在黨內監督上,要進一步發揮問責制度作用,形成全面覆蓋國家機關及其公務員的國家監察體系,不斷強化巡視監督,緊扣“六項紀律”和“四個著力”發揮震懾遏制治本作用。逐步完善領導干部財產申報制度,增加審核環節、公示環節、懲治環節,增強預防性監督。
(三)強化公開。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是規范權力運行前提。
加強各級黨務政務公開工作,全面推進黨務公開,以黨務公開帶動和促進政務公開,壓縮暗箱操作和權力濫用、私用的空間,讓陽光照進權力行使的每一個角落。近些年來,輿論監督、互聯網監督在權力監督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但輿論監督不容易控制,特別是網絡輿論,容易給一些不負責任的行為留下可乘之機,造成不好的社會輿論影響。因此,發揮輿論監督、網絡監督的作用,要健全輿論監督體制機制,規范互聯網監督途經方式,充分發揮輿論監督、網絡監督的作用。
三、筑牢拒腐思想根基,構建不想腐的自律機制
導致腐敗的原因雖然是多方面的,但人的主觀因素是決定性的。因此,治理腐敗需要從“主觀人手”,構建“不想腐”的自律機制,通過對領導干部進行持續不斷的教育,使領導干部在行使公共權力的過程中嚴于律己,真正做到從內心深處“不想腐”。
(一)開展理想信念教育。大力加強理想信念建設,是“不想腐”的內在動力。習近平總書記形象地指出:“理想信念是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缺鈣”就會得軟骨病。事實表明,只有從思想上筑牢拒腐防變的堤壩,才能增強黨員干部自身的“免疫力”,使其從內心深處不想腐。通過持續不斷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教育,增強宗旨意識,有了崇高的理想信念就有了健康的、積極的精神追求,思想也會“干凈”起來,形成不想腐的思想道德防線。
(二)加強反腐法治教育。加強反腐法治教育是“不想腐”的外在需要。反腐法治教育需要學校、媒體、企業、社區等全社會一起動員,協力推進,尤其是教育要從小抓起,培養兒童廉潔價值觀;加強對公職人員的反腐培訓,結合實際進行有針對性的警示教育;可通過各種方式在公司、機關、社區等進行全覆蓋的反貪反腐教育,形成人人對腐敗“心理上的零容忍”,從而在全社會形成不想腐的文化氛圍,使之成為一種公共政治文化。
(三)建立保障體系。保障公職人員的工資待遇和福利,解決其后顧之憂,是“不想腐”的基本保障。但是,當前公務員的工資待遇低下是不能否認的事實,雖然大公無私的公仆精神是公職人員的道德約束,可現實生活中很難有人能夠做到,因薪酬太低而導致公職人員撈取不合法錢財或者辭職等現象屢見不鮮。因此,通過深化改革,建立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符合中國國情的保障體制,調整公務員薪酬體系,增強績效管理,使薪酬與崗位匹配,增加合理收入,才能減少越紅線事項的發生。
參考文獻:
[1]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公報,人民日報,2015-10-30;
[2]習近平:更加科學有效地防治腐敗堅定不移把反腐倡廉建設引向深入,人民日報,2013-1-23;
[3]習近平:強化反腐敗體制機制創新和制度保障深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人民日報,2014-1-15;
[4]習近平:充分調動干部和群眾積極性保證教育實踐活動善做善成,人民日報,2013-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