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斑子
一段始于騙局的跨國網絡奇緣
□ 李斑子

瑪利亞經常到尼日利亞給學生們上課
現年69歲的瑪利亞·葛瑞特生活在瑞典,有過一段失敗的婚姻,痛苦和破裂的結局給她留下了巨大的傷痛,她一個人生活了很多年。就在她篤信自己必將孤獨終老的時候,命運之神在她平淡的生活中輕輕撥弄了一下指尖……
時間回到7年前,一次朋友聚會上,瑪利亞的姐妹們實在看不慣她一個人獨來獨往的日子,幫她在社交網站上注冊了一個賬號,希望她能多認識點新朋友,盡快走出過去的陰影,要是能收獲一段新戀情就更好了。
一開始,還不太適應的瑪利亞一直保持著自己的高冷。直到某一天,她心血來潮點開了收信欄,在一堆求交往的信息中發現一位名叫約翰尼(Johnny)的男子。58歲的約翰尼身世被他自己描述得有點亂,他是丹麥人,在美國南卡羅來納州長大。因為他的兒子在英國曼切斯特大學念書,所以他正打算也去到英國工作生活。同時他還擁有一個高大上的職業——土木工程師,最關鍵的是,他還是個喪偶的土木工程師,單身了很多年。
“我淪陷了,被他的話語,被那種氛圍給迷住了。”62歲的瑪利亞感覺自己再一次墜入了愛河。兩個人從星星月亮聊到人生理想,所以光發發短信是不夠的,后來他們還通了電話。電話是約翰尼用一個英國的號碼打給瑪利亞的,瑪利亞一開始有點疑惑,因為她從約翰尼的口音里聽不出他到底是哪國人,不過回想一下他混亂的身世,當時處于熱戀階段的瑪利亞并沒有太在意。
異地戀對每一對戀人來說都是煎熬。深諳女人心的約翰尼告訴瑪利亞他準備退休,考慮到瑞典定居,他的計劃是把自己在丹麥的房子留給兒子尼克(Nick),然后他只身前往瑞典,和瑪利亞開始雙宿雙棲的恩愛生活。
這也正是瑪利亞朝思暮想的生活。
在頻繁密切地交流了三個月后,約翰尼說他打算到瑞典和瑪利亞見上一面,不過在這之前,他要先帶兒子尼克去尼日利亞參加一個工作面試。他們乘坐的航班在倫敦希斯羅機場起飛前,約翰尼還給瑪利亞打了個電話。當然,到達尼日利亞后約翰尼還通過電話報了平安,期間他還讓兒子尼克和瑪利亞聊了幾句。
然而沒過多久,瑪利亞再次接到約翰尼的電話,她被告知一個比偶像劇還狗血的狀況,約翰尼和他的兒子被搶劫了,尼克被槍打中了頭部,這對父子現在在醫院里,但他們已經身無分文。如果不馬上交錢搶救,尼克就會有生命危險。約翰尼還哀傷地表示,如果尼克死了,他也會跟著一起死。
已然被愛情沖昏了頭腦的瑪利亞當時并沒有多慮,再加上當時情況被約翰尼形容得十萬火急,她第一時間跑到銀行把錢給約翰尼匯了過去。然而這并不是結束,第一筆錢匯過去后,約翰尼碰到的狀況越來越多,仿佛整個尼日利亞都在和他們作對,各種治療費、藥費、生活費……對方要求的金額越來越高,而瑪利亞統統照做了。
在匯了好幾千歐元后,瑪利亞逐漸意識到事情不對勁,最后在無數次焦急而失望的等待中,瑪利亞恍然大悟——自己遇上網絡詐騙分子了。
瑪利亞碰上的是臭名昭著的尼日利亞“419”詐騙(尼日利亞法典有關詐騙罪的條款是在第4章第19節,所以當地人都管騙子叫419),但相比傳統的、需要依靠瞎貓碰上死耗子般的運氣才能斂財的尼日利亞騙局,瑪利亞遇上的這種詐騙手法顯然已經進化得非常高端。
“我永遠忘不了我焦急顫抖著把錢給他們匯過去時,我腦海中只有一個想法,把他們從危險中解救出來。”瑪利亞覺得當時的情形下,大概沒幾個人還能保持清醒。
然而事情至此還遠未結束。雖然瑪利亞不再給約翰尼匯錢,也不再回復他的信息,但3個星期后,她還是接到了約翰尼的電話。電話里約翰尼向她坦白了一切,根本沒有什么“約翰尼”,一直以來和她聊天的是一個24歲的尼日利亞小伙。小伙是尼日利亞一個詐騙團伙的成員,這個團伙專門利用婚戀話題來進行網絡詐騙。他們用各種各樣早就設計好的甜言蜜語,把那些歐美孀居的中老年婦女哄騙得暈頭轉向。
比瑪利亞下場更慘的大有人在,一位名叫蘇珊的美國老婦,離婚后獨自過了十幾年的鄉村生活,后來在一家婚戀網站上被人搭訕,最早只是一句“你的眼睛很漂亮”。幾個月的交談后,那個自稱在澳大利亞工作的香港機械工程師以工作出現問題為由騙走了蘇珊十幾萬美元的存款。
欺騙瑪利亞的尼日利亞小伙說他大學畢業后一直找不到工作,于是走上了這條犯罪道路。
顯然,瑪利亞是小伙碰到過的最好騙的人,單純到很長一段時間小伙自己都覺得騙瑪利亞是一種罪過,讓他覺得自己是個惡魔。“他還說從我這騙到錢后,他的同伙們告訴他不要再聯系我,不要和‘客戶’產生感情,但他覺得他不想和我失去聯系,他很相信我。”瑪利亞知道事情的真相后內心也相當復雜,但她最后不僅沒有報警,還很想見小伙一面,希望把他從泥潭里拉出來,“最可怕的不是他騙了我,而是他失去了他的純真。”
于是,依然保持純真的瑪利亞冒著再次被騙的危險踏上了前往尼日利亞的航班,那是她第一次去非洲。幸好,小伙這次并沒有再騙她,甚至在機場見到瑪利亞時,他已經淚流滿面。在小伙的引領下,瑪利亞認識了小伙的朋友們——大多是為了生計而行騙的年輕詐騙分子。
兩周后,瑪利亞離開了尼日利亞。雖然小伙曾答應她絕不會重操舊業,但她始終放心不下,“我問我自己,我能做些什么,讓他們這樣的年輕人不再走上犯罪的道路。”
6年前,她開始把自己的善念付諸行動,身為美術老師的她不僅經常到尼日利亞給當地的學生講課,讓他們學習更多知識,還幫助尼日利亞的大學生、美術學生和藝術家們尋找到歐洲學習的機會,幫助他們申請助學金和其他援助資金,讓他們可以到外邊的世界看看,再決定選擇一條什么樣的人生之路——是躲在不見天日的破網吧里發郵件行騙,還是靠學識和能力光明磊落地享受世人欣賞的眼光。
在瑪利亞的幫助下,那位騙過她的小伙后來去了美國念書,畢業后在美國石油行業獲得了一份不錯的工作,他們至今仍是生活中的好友,經常聯系告訴對方自己的生活近況。“他請求過我很多次,讓我原諒他。但我告訴他,最重要的事是他原諒了自己。”如今快70歲的瑪利亞正慢慢地走向生命的盡頭,但在別人的生命的另一端,她仍努力著,讓他們年紀輕輕便得到救贖,重獲新生。
(摘自《看世界》2016年第11期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