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廣軍
(廣西北海濱海國家濕地公園管理處,廣西 北海 536000)
?
廣西北海濱海國家濕地公園濕地資源現狀及保護研究
王廣軍
(廣西北海濱海國家濕地公園管理處,廣西 北海 536000)
采用實地調查和文獻分析法對廣西北海濱海國家濕地公園濕地資源進行了綜合調查,分析了濕地資源面臨的威脅,并提出了相應保護對策,以期為北海濱海濕地公園的保護、管理與建設提供參考和借鑒。
濕地公園;濕地資源;濕地保護;北海
濕地是地球表層最獨特的生態系統,具有調蓄洪水、調節氣候、凈化水體和保護生物多樣性等多種生態功能[1]。濕地被譽為“地球之腎”、“天然水庫”、“文明的發源地”和“物種基因庫”[2]。廣西北海濱海國家濕地公園濕地資源類型豐富多樣,肩負著濱海濕地生態保護、維護生態系統多樣性及海岸線生態安全的重任。通過實地調查和文獻分析法對廣西北海濱海國家濕地公園濕地資源進行綜合調查,深入分析了濕地公園所面臨的問題,提出了相應的保護對策,以期最大限度地發揮其應有功能。
廣西北海濱海國家濕地公園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北海市銀海區,地處北緯21°23′17″~21°28′54″,東經109°9′23″~109°13′59″。包括鯉魚地水庫及其周邊部分緩沖區域,園博園水系,馮家江及其沿岸50~200 m緩沖區域,馮家江入海口至大冠沙海堤沿岸紅樹林以及淺海區域,總面積2009.8 hm2。濕地公園主要以鯉魚地水庫、馮家江以及完整的潮間帶紅樹林為主體,是典型的南部沿海“庫塘-河流-近海”復合生態系統。濕地公園所在區域屬海洋性季風氣候,具有典型的亞熱帶特色。主要氣候特征表現為秋夏相連,長夏無冬,夏無酷暑,氣候宜人[3],是魚類和鳥類的重要繁殖地和棲息地。
3.1 濕地類型
廣西北海濱海國家濕地公園濕地資源豐富、類型多樣,參照《全國濕地資源調查技術規程(試行)》的濕地分類系統[4],濕地公園濕地類型可以分為:近海和海岸濕地、河流濕地和人工濕地三大類和沙石海灘、淤泥質海灘、紅樹林、河口水域、永久性河流、庫塘、運河輸水河和水產養殖場8個濕地型[5]。
3.2 濕地結構
通過實地調查和統計,廣西北海濱海國家濕地公園濕地總面積1827.0 hm2,占土地總面積的90.9%。其中,近海與海岸濕地面積為1647.4 hm2,占濕地總面積的90.2%;河流濕地面積為3.3 hm2,占濕地總面積的0.2%;人工濕地面積為176.3 hm2,占濕地總面積的9.6%。各濕地型面積詳見表1。

表1 廣西北海濱海國家濕地公園濕地類型面積統計
3.3 濕地公園資源構成
3.3.1 濕地水資源
濕地公園內的水包括鯉魚地水庫淡水區、馮家江咸淡水區、濱海咸水區。鯉魚地水庫庫容為5×106m3主要由地下水、降水、明渠補給,馮家江連接水庫與濱海為沿海獨流入海河流,集雨面積62 km2,長21.6 km,河流形態自然。濱海水區面積為1500 hm2屬于咸水區灘涂,有大面積的紅樹林和濱海動植物群落。
3.3.2 濕地植物資源
據初步統計北海濱海國家濕地公園境內共有維管束植物672種,隸屬于478屬、137科。其中蕨類植物8科、8屬、11種;裸子植物3科3屬3種,被子植物126科、467屬、658種,以菊科、禾本科、桑科、紅樹科、莎草科、蓼科為優勢科。這些優勢科以熱帶性科、屬較多,亞熱帶成分較少。同時,植被組成成分上反映了亞熱帶向熱帶過渡的特征。
3.3.3 濕地動物資源
公園內現已發現的野生動物共計275種,隸屬于46目106科180屬。其中大型底棲動物66種,隸屬于14目33科47屬。魚類有9目21科28屬31種;兩棲動物有6種,隸屬于1目5科5屬;爬行動物有12種,隸屬于2目6科12屬;鳥類有1151種,隸屬15目36科80屬;哺乳動物有9種,隸屬于5目5科8屬。其中列為國家二級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14種;列入《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的動物達140種;列入《瀕危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的物種共計17種;列入中日候鳥保護協定的有86種;列入中澳候鳥保護協定的有38種。
3.3.4 濕地景觀資源
濕地公園內景觀資源豐富以自然景觀為勝,是集紅樹林、灘涂、海岸、河口、田園風光、民族風情為一體特色濕地景觀地。這里沙白灘凈、紅樹撫浪、漁舟唱晚、白鷺翔天,無處不散發著自然、恬靜、生態的氣息。
3.3.5 濕地文化資源
北海地處廣西南端,歷史悠久,在漢武帝時期開埠設郡開通了我國最早的海上絲綢之路。同時經過兩千年的文化沉淀形成了有突出特色和具有代表性的文化有珍珠文化、疍家文化、客家文化、海上絲路文化等。
4.1 盲目圍墾
近幾十年來,人類經濟活動對濕地公園的紅樹林生態系統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天然紅樹林濕地破壞嚴重,濕地面積逐年萎縮。20世紀80年代隨著海濱地區人工養殖的興起,這里很多地方被圍墾筑塘搞起了人工養殖。大片紅樹林遭到人為破壞,成為了紅樹林濕地退化的一個重要原因。
4.2 城市發展
廣西北海濱海國家濕地公園本在城市邊緣,近年來城市發展需要不斷壓縮濕地空間,原馮家江兩岸寬闊的緩沖區,目前已經壓縮為50~200 m的狹長地帶。此外公園內多處土地劃撥出用于城市建設,濕地面積的縮小直接影響到濕地生物空間,必然會造成物種間生態擠壓,破壞物種間的結構平衡,危及生物物種多樣性,甚至是物種滅絕的生態災害,必須引起足夠重視。
4.3 污染嚴重
濕地公園面臨的污染來源于城市污水和農業種植、養殖污水,特別是養殖污染。人工養殖發展過快,高位池養蝦過于集中,放養密度過高,養殖污水未經處理便直排入河海,引起海水的富營養化,加重了海區污染。從而直接導致一些水生動物的死亡,水生植物物種的生存環境堪憂,并使一些有害物種的耐性增高、數量增多,最后造成紅樹林濕地生態系統的破壞和生物多樣性的減少和喪失。
4.4 人為活動的干擾
濕地公園區域較為開放,可進入性強。周邊村民生態意識淡薄,搶占灘涂毀林搞養殖、旅游現象時有發生。以及游客在公園內搭建帳篷、燒烤、亂丟垃圾等不文明行為存在。這些人為干擾破壞了濕地生態資源及生物棲息地,威脅生態系統的平衡。
5.1 完善制度建設,使濕地公園保護有法可依
以國家、自治區有關法律、法規為基礎,制定《廣西北海濱海國家濕地公園保護管理辦法》。通過完善制度建設使廣西北海濱海國家濕地公園的建設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同時,相關部門應加強聯合執法力度,對毀林挖塘養殖等違法犯罪活動堅決嚴厲打擊,實行依法治園,保障濕地公園實現其建設目標[6]。
5.2 加大宣傳力度,提高人們濕地保護認識
通過廣播、網絡、報紙等多種形式大力宣傳濕地生態保護有關的法律法規,讓人們充分認識濕地生態保護在可持續發展中的重要作用,理解經濟建設應與環境保護、生態建設有機結合起來。同時加大對建立濕地教育基地的投入,讓更多的人了解濕地、野生動植物、生物多樣性、生態平衡等對人類自身生存發展的重要性,樹立公民的生態倫理和生態道德,在全社會形成愛護野生動植物、保護濕地、崇尚生態文明的良好風尚。
5.3 科學開展養殖,大力推崇生態養殖模式
一是要搞好沿岸海水養殖規劃。由環保局、海洋局、國土環境資源局等部門參加,按照自治區海洋局的意見進行實地勘測,合理編制完善我市的沿岸海水養殖規劃,確保沿岸海水養殖上項目布局合理,管理規范;二是在養殖開發利用方面,可根據紅樹林自然地形基圍,不砍伐紅樹林,不挖塘,圍間潮水漲落正常,投苗數量適當,控制藥物使用量。三是大力推行生態養殖模式。利用無污染的水域如水庫、江河及天然餌料,或者運用生態技術措施,改善養殖水質和生態環境,減少對環境的污染。
5.4 科學規劃,保障濕地生態空間
相關部門或單位在編制涉及濕地公園區域范圍的規劃時,應當征求多方意見,科學論證。在濕地范圍內的項目必須符合濕地公園總體規劃和國家有關濕地公園建設的相關要求,并按照國土資源、城鄉規劃、海洋、住建、環保等方面的法定程序報批。以充分保護濱海生物的棲息地,保障濕地生態空間,維護濕地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平衡。
5.5 建立濕地公園生態效益補償機制
要將濕地保護專項經費納入各級政府年度財政預算,確保濕地監測、研究、人員培訓、執法手段與隊伍建設等各項活動順利進行。濕地也是稀缺的土地資源和生態資源,而且目前無償征占用濕地特別是自然濕地的現象十分普遍,為保護濕地而付出代價的群眾又未得到補償。為保護珍稀的濕地資源和濕地權利人的利益,基于北海濱海國家濕地公園的多功能性和候鳥的遷徙性,政府應盡快建立濕地恢復費及濕地生態效益補償制度,對北海濱海國家濕地公園予以優先支持。
[1]周 燕,趙聰蛟,余 駿,等.杭州灣濱海灘涂濕地資源現狀、問題與對策[J].海洋開發與管理.2009,26(7):116~121.
[2]郭安紅,王蘭寧,李鳳霞.三江源區濕地變化對區域氣候影響的數值模擬分析[J].氣候與環境研究.2010,15(6):743~755.
[3]李惠強.廣西北海濱海國家濕地公園建設必要性和可行性淺析[J].廣西林業科技.2011,40(3):230~231.
[4] 陳佑德.貴陽阿哈水庫及流域水污染現狀原因和綜合治理分析[J].貴州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1,19(3):11~14.
[5] 王廣軍,唐筱潔,李惠強.廣西北海濱海國家濕地公園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價 值評估[J].中國市場.2014,(37):144~147.
[6] 鄧立斌,顏 偉,汪貴慶.貴州貴陽阿哈湖國家濕地公園濕地資源現狀及保護研究[J].農學學報.2014,4(7):37~40.
Wetland Resource Status and Protection Measures for Beihai Coastal National Wetland Park
Wang Guangjun
(ManagementOfficeofBeihaiCoastalNationalWetlandPark,Beihai,Gangxi536000)
Based on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literature review, the author analyzed the type, area and distribution of wetland resources of Coastal National Wetland Park in Beihai and analyzed the factors restricting the wetland resources.We put forward the resources protection strategies and measures for Coastal National Wetland Park in Beihai,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protection, manage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BeihaiCoastal National Wetland Park.
wetland park; wetland resources;wetland protection;Beihai
2016-07-13
廣西北海濱海國家濕地公園資源本底調查(編號:20140823)
王廣軍(1984—),男,工程師,碩士,主要從事生態、森林旅游方面的研究工作。
X37
A
1674-9944(2016)18-00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