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家庭暴力的陰影
張女士彷徨無助地樣子仿佛凋零的秋葉讓人感到這個家庭的岌岌可危。從張女士的傾訴中了解到,她從5歲起父母離異,10歲跟隨媽媽改嫁,媽媽是家屬,繼父在井隊工作,十天半月回來一次,一回家稍有不順拿她母女倆出氣,直到弟弟出生,她才感覺家里些許溫暖。一說起過去的成長經歷,她泣不成聲,任由淚水一古腦地宣泄出來。
“你看,你所經歷的痛苦都在這里。”待她情緒稍一穩定,我指著半紙簍里揉成一團團的面巾紙。她一愣,淚眼婆娑地注視著廢紙簍。“你是把它永遠保留還是倒掉呢?你自己選擇。”接著,我從紙抽里抽出一張面巾紙,揉皺展開后問她有何變化,她想了想說,還是紙。“你看假如這張紙代表我們的人生,出生時的你是潔白無瑕的,后來經過歲月的打磨,變成了這樣子。這每一個折皺都是你的人生經歷,無論痛苦還是開心。只要不撕破,這張紙仍然是原來這張。”她若有所思,出神地看著我展示的被揉皺的面巾紙。
“好,看著這張紙,選一個折痕讓自己進入里面、進入里面,你正漸漸地融入進去。”隨著低沉緩慢的引導,我把紙慢慢移向她的面部,“體會你作為一張紙的感覺,輕輕柔柔地,就像午后陽光下你穿著綢緞睡衣躺在松軟的床上,你感覺越來越疲憊……你想閉上眼睛休息一會……”看到張女士進入深度的催眠狀態時,我給她加入積極的暗示語,“你被太陽的光和熱包圍著,大自然中白色有益的物質隨著你的呼吸進入你的體內。你的全身被光充滿,你更加自信,更有力量,所有的痛苦煩惱、所有的失落無助都從你的每一個毛孔揮發出去,消融在光中……當你痛苦時,你會立刻被光的能量充滿……”通過情緒宣泄和催眠引導處理來訪者情緒是有效建立咨訪關系的第一步。當來訪者感受到咨詢帶給她積極正向的力量時,她才會進一步打開心扉,與咨詢師一起深入探討問題的根源。
一周后,張女士走進咨詢室時臉上明顯陽光了許多。一落坐,她迫不急待地數落起丈夫,情緒變得激動起來。我在紙上畫一九宮格,讓她把此時的感受寫在中間格,然后在周圍四格內寫入引發不良情緒的事件,并就這些事件找出她的不合理思維認知。最后讓她在其余四格內寫出改變后的想法。經過四次咨詢,張女士認識到引發家庭暴力的原因不僅僅是對方的責任和過錯,與雙方原生家庭及個人成長背景戚戚相關。她說她不想再一味地埋怨指責丈夫,決定按照咨詢中學到方法先嘗試改變自己。“謝謝你,景老師。”這發自內心的微笑蕩漾在她的臉上。看到她漸漸遠去的背影,我心里無比舒暢和輕松。來訪者的一聲真誠感謝,讓我感受到心理咨詢師這份職業的神圣責任和價值。
家庭暴力是兩性在家庭中不平等關系的體現。據全國婦聯調查,在二億七千萬個中國家庭中,百分之三十存在著家庭暴力,受虐者多為女性。家庭暴力的施暴者常有人格障礙或心理疾病,男性這種強烈的情緒過激反應常可回溯到他的家庭背景。他們的家庭背景中常見父親會打母親或者是父母一起打他,或者在成長中可能有父母離婚、吸毒、酗酒等問題,使他們從小飽受身體與心靈上的摧殘,導致他們成人后外表很強勢,內心卻沒有安全感。透過對男性施暴者的性別養成和個人特質進行心理學分析,可以看到其行為背后的內心脆弱、自我混亂、非理性的信念、能力缺乏以及痛苦的內在心理動因。另一個原因是女方縱容了丈夫的囂張氣焰。由于經濟地位不獨立、傳統的婚戀觀和道德觀,驅使女性在被侮辱、被批評、被限制的情況下,逐漸變得麻木,對自己失去信心。這在心理學上叫“習得性無助”。 盡管受害者受到了很大傷害,但總是選擇沉默,大多在顧及家庭和小孩的情況下放棄了抗爭。
咨詢中發現,夫妻間缺乏語言交流,是這場家庭暴力的主因。如何建立可長可久、互相尊重的親密關系?一是要善于覺察自己的情緒;二是不要壓抑情緒,夫妻間要善于溝通交流;三是善于覺察對方的情緒,在對方處于易激惹狀態時不要使用過激的言語。作為妻子要學會自我保護,必要時進行正當防衛或訴諸法律。經過幾次心理咨詢,張女士走出了家庭暴力的陰影,與丈夫的關系有了明顯改善。
勝利海洋鉆井公司方舟EAP服務中心 景 超
責任編輯:陳爾東
znchenerdo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