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小媽媽
給孩子一個肯定的機會
——米小媽媽家長心語(十三)
米小媽媽

一直以來,我和很多家長溝通過,其中有孩子練琴過程中的趣事,也聽到了很多家長所說的煩惱。大部分都期望孩子在學琴過程中能夠走得更遠,收獲更多。但要實現這些期望,家長就要下功夫,這些功夫在于如何幫助孩子度過一個又一個心理的障礙,一次又一次地幫助孩子戰勝練琴的技術故障……然而,在生活中很多孩子在練琴半年之后甚至一兩個月之后就選擇放棄,其實這大多同孩子無關,卻跟我們家長有關。幾年里,我看到不少家長有過許多失誤,這里,我總結了一些他們常犯的錯誤:
1.只關注孩子琴技實現的程度,從不關注孩子的情感。對于大部分孩子來說,練琴都是一件痛苦的事,會讓孩子感到枯燥、困惑、沮喪。正如我們成人在工作中都有糟糕的日子一樣,他們在練琴的路上,也許會有更多糟糕的時刻。無論什么原因造成的這些糟糕的時刻,家長都應該立刻去關注孩子的情感,而不是成績。只有在了解孩子的情緒基礎上,關心、開導他們,才是真的給他們機會。
2.錯過太多祝賀和肯定孩子的機會。孩子在枯燥練琴的過程中,都希望得到父母的肯定,每一次父母的肯定都能給他們注入很多的正能量。我們是希望孩子自己去設定目標,當孩子達成目標之后,你慶祝過孩子的勝利嗎?當孩子在練琴的過程中挑戰高難度時,你是不是毫不在意孩子的進步?要知道孩子取得的點滴進步,他們都要付出極大的努力。任何孩子,特別是小幼童開始學琴,接受啟蒙時,追求榮譽感是他們重要的保持學習的動機。假如家長和老師一起來祝賀和肯定孩子,會讓孩子保持更努力的態度去練琴。
3.沒有記錄孩子學琴的每一步。女兒每次開始一個新階段的鋼琴學習時,我都會拍下她的影像,很多時候當孩子開始想要后退、放棄、逃避時,我都會把她最初的樣子放給她看,孩子在看的過程中知道自己的能力已經進步了許多,跨越了很大一步,她就會相信自己可以做到。同時,隔三岔五地把孩子階段性練琴的內容拍攝下來,不僅是孩子成長的記錄,更是用來幫助孩子認識到自己的失誤、不足的重要道具。
4.和孩子的鋼琴老師沒有任何溝通。不少家長從不和孩子的鋼琴老師溝通,特別是一些沒有一對一學習、被送到琴行學習的孩子,家長只完成了時間上陪伴的任務,根本沒有做到真正去幫助孩子。在練琴的過程中孩子的心態變化、家長的心態、孩子的細節表現都要及時和老師溝通,才能獲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有的家長打心底認為學琴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學琴就是個興趣愛好、學琴就是贏在起跑線的工具,這樣的態度一旦傳遞給孩子,孩子又怎么會主動、積極、認真地去練琴呢?技術的練習和個性的表達,再加上長時間的堅持的練習,這才是孩子的練琴目的。不僅僅學琴如此,孩子所有的學習都是如此。
5.孩子需要表演,而不是呆坐在鋼琴上進行枯燥的練習。對孩子來說他們需要表現,確切地說,從孩子學習鋼琴的第一課開始,他們就需要表現,表演自己隨意創作的曲子、老師規定的作業,這些表演會讓孩子更放松、心情更愉快,在這個過程中也是得到更多肯定和認可的時候。然而,表演并不一定要到劇院,也不一定要站上舞臺,孩子可以在家里將自己練習的曲子演奏給家長聽、給布娃娃聽、給小伙伴聽。這些表演的過程中,會讓孩子感受到的是全家參與的快樂、自信、幸福、愉快、溫和的練琴的氛圍,他們又怎么會不認真練習呢?
這些錯誤,我只是拋磚引玉,其實還有很多很多。但總的來說,練琴這條路上,從來沒有懶孩子,只有懶家長,當然也沒有不認真的孩子,只有不認真的家長。家長只有花費時間對孩子情緒上的注意、心理上的肯定,才能成為孩子成長路上的助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