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豬養殖與大數據
衛旭東 高級副總裁 北京奧云牧數據科技有限公司
復旦大學EMBA工商管理碩士。在跨國企業服務15年,曾任日立(中國)數字影像公司中國區企劃總經理。多年專注消費電子產品市場分析及營銷策劃,善于洞察數據背后所隱藏的內涵。2015年開始涉足農牧行業,主導奧云牧公司的大數據業務,進行農牧垂直領域的大數據采集、挖掘、分析、應用,以大數據技術為基礎,服務于農牧行業的產業升級,提高企業經營效益,助力政府強化監管及服務職能,并最終服務于百姓餐桌的食品安全。

2015年,互聯網+、大數據是最熱門的,2016年熱度有所減退。前段時間我去參加貴陽的大數據博覽會發現,不僅是畜牧業包括整個農業幾乎沒有好的大數據落地項目,真正在利用大數據的都是互聯網、金融、教育等行業。今天我主要和大家分享,什么是真正的大數據以及如何在農牧行業運用。
養豬人的煩心事包括疫病關、技術關、人才關、資金關、政策關、災害關、市場關和信息關。在農牧業中,疫病、天氣災害、技術是共通的難題。日本水稻種植人員的平均年齡是70~80歲。雖然我國養豬的技術人員正在逐步年輕化,但是真正去養豬的工作人員幾乎都在50歲以上。農業的生產周期長,對資金的占用很嚴重。政策難題包括國家對禁養區的設置以及對豬價的管控調整等。
真正解決養豬人的煩心事,破局之道還是互聯網+、大數據。但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僅僅是工具和手段,關鍵在于我們如何運用。對此,我個人有3點建議:①數據信息的透明與共享;②產業鏈的協同;③決策的智能化。
2.1 數據信息的透明與共享
目前,所有的市場調研公司、數據分析公司、證券公司以及行業內做研究用的數據都是公開化的數據,但是數據的來源誰也說不清楚。有些數據是農業部網站公布的,比如能繁母豬3,700萬頭,這個數據是哪里來的?農業部和研究機構都否認公布過這項數據。從2013年開始,農業部發聲明,只公布同比和環比,不會公布絕對數據。2012年能繁母豬存欄5,000萬頭,到2010年的12月降到了4,800萬頭,曾經有報道,“能繁母豬降到4,800萬頭,跌破了農業部4,900萬頭的紅線,生豬產能堪憂”。這篇文章發表后,農業部再也沒有發布絕對數據,僅發布同比和環比,一直推算到今天是3,700萬頭。這3,700萬頭如果換算成PSY,按每頭母豬16頭計算,那么2015年的出欄豬就是7億頭。在飼料的產能和產量、生豬的存欄和出欄、能繁母豬數、屠宰數量、市場豬肉零售數據等數據中,屠宰數量最準確。2015年,規模以上定點屠宰機構的全年屠宰量是2.14億頭。2012年規模以上屠宰量2.77億頭,全部定點屠宰量3.55億頭,規模以上屠宰量占定點屠宰量的78%。反過來用78%倒推,規模以上定點屠宰量為2.77億頭,再加上小規模屠宰,全國屠宰量約為3.2~3.3億頭。全國出欄7億頭,還有3.7億頭豬去哪了?假如自宰自食按1億頭計算,再加上不符合規定的“小刀手”按1億頭計算,那么還有1.7億頭豬哪去了?所以,目前能繁母豬3,700萬頭、PSY為16、出欄7億頭豬這些數據無從考證。但是所有的報表、統計資料、參考數據都是這個數值。所以,如果想要破局,信息和數據的共享透明非常重要,這關系到供應鏈的協同。
2.2 產業鏈的協同
每一個環節所積累的數據,可能是整個產業鏈上下游特別需要的。養豬人最關心的是什么?豬價和成本。但是這類信息往往不通暢。對于屠宰企業來說,最關心的是收豬范圍內的存欄和可出欄情況、零售終端的價格以及豬肉的消費量。這樣的多維度分析需要數據的積累,而我們將要做的就是對產業鏈的經營進行監測。
目前產業鏈上下游是博弈關系而非協同關系。當處于豬周期低價階段時,利潤跌到最低點,連續的虧損,養殖企業都在苦苦掙扎,很多人被淘汰出局,能存活下來的企業都是精英。但是屠宰企業卻大幅盈利,因為分割以后的豬肉價格遠遠高于毛豬價格。而在豬價高時,屠宰企業就會虧損很嚴重。2016年是近20年來,屠宰企業虧損最嚴重的一年,我接觸的幾個屠宰企業平均一天虧損40萬元。以北京為例,3~4家屠宰企業就可以滿足整個北京的屠宰量。但是北京有9家規模屠宰企業,由于企業間的競爭,使得屠宰企業的虧損加大。
所以整個產業鏈的上下游沒有形成協同關系。包括飼料企業也是如此,雖然飼料企業和養殖戶的關系很緊密,但是也沒有形成協同關系。如何做到產業鏈的協同,一定要靠互聯網和大數據。
2.3 決策的智能化
解決目前困局的關鍵點就是決策的智能化。決策的智能化在其他領域已經應用地比較成熟,但是在畜牧行業尚未成熟。飼料企業和屠宰企業都是規?;模B殖企業的規?;潭纫苍絹碓礁撸谴蟛糠种行⌒宛B殖企業想要做到決策的智能化存在一定的難度。因為智能化的決策系統投入非常大,而我們要做的就是以最低的成本讓企業實現決策智能化。
2.4 大數據
這里就不能不提大數據。大數據簡單說就是需要分析的數據過多過大,已經超過了單臺電腦的運算、存儲能力,必須借助互聯網和云計算手段,通過新的軟件、手段來進行數據分析。其實這個定義并不重要。我想解釋的是數據、大數據、大數據技術、大數據應用服務這幾個概念。
2.4.1 數據 以養豬也為例,耳標、基因種群、豬舍面積、溫度、濕度、風速、能繁母豬數、PSY、飲水量、料肉比等一系列都是數據,而且大部分都是結構性數據,能夠用數字或者表格整理。也會產生一些非結構性數據,一些圖像、視頻、行為的分析,比如是否腹瀉、有無地窗,這些不能用數字表達的數據就是非結構性數據。
2.4.2 大數據 如果我們把上述維度同時進行分析,不僅是數據量大,同時還存在多樣性、高速、即時性等特點,并且能夠分析出有價值的結果,這些就是大數據。
2.4.3 大數據技術 ①數據采集:線上和線下的數據采集。②數據儲存管理。③數據處理分析。④數據挖掘,算法模型。
2.4.4 大數據應用 包括精準營銷、策略制定、提前反應和個性服務,核心就是預測。大家聽到的最多的案例就是尿不濕和啤酒的故事。德州的沃爾瑪超市經過數據分析后,發現周末同時購買尿不濕和啤酒的概率非常高。原因是周末美國有棒球賽、橄欖球賽和籃球賽,男人在家里看球賽的時候喜歡和啤酒。平時去超市購物的都是太太,只有在周末的時候男人會自己去買酒,家里如果有小孩就會順便帶尿不濕回來。超市找到這一關聯之后,就把尿不濕和啤酒放在一個柜臺,然后這兩樣商品的銷售量都增長得非??臁5侨虻奈譅柆斨挥幸患业赀@樣做,因為這種關聯具有地區的偶然性。不過,最近越來越多的超市在通過大數據進行貨架管理和購物訂單分析,大數據為他們帶來的福利特別巨大。
目前,大家在京東、淘寶等購物網站購物后都會進行評論。這些評論對網站來說就是無價之寶,對于商品采購、服務等起到決定性的作用。網站可以根據評論進行分析,迅速做出調整。這些都是大數據在起作用。
我們現在正在做4個數據庫,①飼料加工監測信息庫,包括各個品牌飼料的銷售、市場占有率、經銷商通路、產能產量、價格等。②生豬養殖監測信息庫,生豬養殖的動態監測。③屠宰加工監測數據庫。④肉、蛋、奶零售監測數據庫。我們首先從肉類消費和屠宰加工入手,然后到飼料工業,最后打通整個產業鏈。中間最難的就是到底中國有多少頭豬,因為中國有多少人還沒有統計清楚。但是人是移動的,豬就是在豬圈里,只要在豬圈里,只要有生老病死,我們就可以監測。未來的2~3年我們會聚焦于養殖場的數據采集。目前還沒有一家企業在做這些,我們敢做是因為背后有強大的數據分析能力和數據挖掘能力,能夠為企業提供這樣的服務。最后我們會以生豬養殖地圖的形式呈現出來。


我們的目標是用大數據燙平豬周期。①價格雷達。對豬價和飼料價格的監控;②品質追溯。養豬人愿意用好的飼料,愿意改善養殖條件,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做到優質優價。做到全產業鏈優質優價才會調動養豬人的積極性;③養殖模型。形成各個區域的最佳模型;④智慧測算。養豬利潤,實時計算;⑤豬價預測。豬價指數,動態預測;⑥供應鏈金融。隨著養豬利潤的增長,散戶的退出,需要由大戶來填補產能,將會有社會資本進入行業。所以,我們要先自身破局,才能迎接更大的挑戰?!?/p>
(編輯張瑞霜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