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麗
老王今年55歲,15年前被確診為Ⅱ型糖尿病。他體型偏胖,一開始通過飲食控制和適量運動,能夠很好地控制血糖,4年后開始口服藥物治療。5年前,老王已經不能通過口服藥物控制血糖,并出現了視物模糊、手腳麻木等癥狀,經檢查診斷為糖尿病合并視網膜病變及周圍神經病變,住院進行胰島素治療后,血糖降了下來,但出院回家后血糖還是忽高忽低,控制不好。
老王開始認真學習糖尿病的有關書籍,并參加醫院舉辦的糖尿病病人教育學習班,找到了自己血糖控制不好的原因。從那以后,老王堅持飲食控制、適量運動,合理監測血糖并做記錄,分析高血糖的具體原因,注意去除誘因。現在,他已經能夠很好地掌握自己的病情,并根據病情變化調整胰島素劑量。 每次就診時,老王都跟我說說自己的想法及做法,問我對不對。我發現他已“久病成醫”,對糖尿病知識了解較多,我也能從他的仔細觀察中得到一些情報。他還告訴我,他幫助幾個鄰居及早發現了糖尿病,成為他們與糖尿病作戰的良師益友。
但老王畢竟不是糖尿病專科醫生,在指導他人治療時也出過一些錯誤。小劉是老王的同事,半年前出現了口渴、多飲、多尿、體重下降的癥狀。老王關心地提醒小劉:“根據你的表現,你可能得了糖尿病,趕緊去醫院看病吧!”果不其然,小劉被診斷為糖尿病。從醫院回來后,小劉請教老王:“醫生讓我打胰島素,我不想打,王師傅,你說我可以不打吧?”老王看了化驗單后問小劉:“你是幾型糖尿病?”小劉說:“醫生說我是Ⅱ型糖尿病。”“那你就可以吃藥,不打胰島素。”小劉聽了老王的話,就沒有打胰島素,而是自行買了老王吃的那種藥口服。結果,小劉血糖下降緩慢,2周后去醫院復查還發現轉氨酶升高明顯。原來,小劉還患有脂肪性肝炎,加之血糖過高,出現了糖毒性作用,初診時醫生就是經綜合考慮后才讓小劉進行胰島素治療的。
“老”糖友在與疾病斗爭的過程中,會積累很多經驗,但是如果沒有系統的醫學知識作為補充而盲目指導自己或他人,就會造成不良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