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 卓,鄧方貞
(江西機電職業技術學院,江西 南昌330013)
機械工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是中國制造業的脊梁[1]。改革開放以來,江西機械工業成績優異。江西機械工業基礎性好,實力較強,并且門類較齊全,發展速度也很快。但由于近年來技術進步的步伐較慢,致使產業結構不合理的矛盾日益激化,經濟效益較低。江西省作為內陸老區,機械工業的發展相對落后,與發達國家相距甚遠,與國內沿海發達省份也有不小的差距,為配合國家關于《中國制造2025》的宏偉規劃,開展江西機械工業發展研究,探究江西機械工業發展的具體落點,對接國家戰略,對助力江西機械工業發展,推進江西制造業整體提升具有重要意義。
江西機械業歷史悠久,早在3000多年前的商周時代,江西的青銅鑄造已具相當規模,并已使用石質鑄型(石范)鑄出青銅器件,造型美觀,工藝精湛。春秋戰國時期用鑄鐵制造生產工具。漢代已廣泛使用鐵制農具。唐代造船業全國聞名。到宋代,鑄銅錢和銅鏡全國有名。明初,朝廷在江西設置了貨泉局。江西先民創建的這些業績,在江西機械史上占有光輝一頁。新中成立后,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江西機械工業取得了穩步、快速的發展,已形成了門類較為齊全、具有一定規模和較雄厚基礎的技術不斷進步的工業體系。
江西省的機床工具工業門類齊全,包括金屬切削機床制造業、鍛壓設備制造業、鑄造機械制造業、木工機床制造業、機床附件制造業、切削工具及量具量儀制造業、磨料磨具制造業、機床電器(含數控系統)制造業八個子行業。1991年至2010年二十年間,隨著改革的深入,行業的所有制結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國有經濟經歷了調整和機制轉換,非公有制經濟發展迅速,多種經濟成分并存的格局已經形成。統計數據顯示,1991年,江西省機械工業系統中:機床工具企業共計23家;工業總產值14 249萬元(1990年不變價),產品銷售收入129 17萬元,利潤總額329萬元;上交利稅155萬元;行業主要產品金屬切削機床產量為4 502臺。2010年,全省機床工具企業共計85家,工業增加值160924萬元,主營業務收入589 208萬元,利稅總額65 276萬元,金屬切削機床產量3 103臺。江西省機床工具企業二十年間取得了一系列成就。
礦山機械是江西省機械工業發展較快的行業之一,從50年代只能維修和制造結構簡單的產品,到80年代自行設計制造具有國內先進水平和國際水平的產品,KY-250A型牙輪鉆機獲國家優質產品金獎。60年代,江西開發的工程機械有風鎬和鑿巖機。其后試制成功挖掘機,70年代,開始試制、生產輪胎式裝載機,宜春工程機械廠為全國定點生產裝載機的4個工廠之一。60年代初期,江西一些機械企業,自制單、雙梁起重機,以適應生產需要。70年代,正式成立專門生產起重機械的工廠。礦山用起重運輸機械,在60年初制造小型礦車、皮帶運輸機,到70年代后,江西礦山機械廠等企業自行設計,采用新技術,生產礦用提升機械、梭式礦車等產品。
九十年代初期,農業機械在江西省機械工業中規模較大,主要產品包括小型拖拉機、農用運輸車、農用拖車、拖拉機配件等。1947年江西復耕隊在省內首先使用動力抽水機灌溉農田。建國后,排灌機械隨著農田水利建設和機械工業的發展逐步發展。1950年江西省機器廠制成第一批85臺5”水泵,使用煤氣機作動力。建國后,江西機械工業,特別是農機企業在發展傳統農業用具生產的同時,重點發展了與拖拉機配套的機引農具、聯合收割機、機動噴霧器、膠輪車與拖車等產品。
江西從1958年仿制成功27馬力四輪拖拉機,1965年試制成功手扶拖拉機,到1978年才基本形成年產1萬臺中型輪式拖拉機和2萬臺手扶拖拉機的生產能力,歷經20年。
江西省石化通用機械行業主要包括石油鉆采設備、煉油化工設備、工業泵、風機、壓縮機、制冷與空調設備、空分設備、真空獲得與應用設備、閥門、分離機械、印刷機械、塑料加工機械、環保設備、干燥設備、食品包裝機械和減速機等16個子行業。2010年,江西省工業工業鍋爐(蒸汽)產量1 719臺,電站鍋爐(蒸汽)產量4 773臺,閥門938 t,印刷機械3 046臺,氣體壓縮機3 108臺,液壓元件10 911 323件。江聯重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原江西鍋爐化工石油機械聯合有限責任公司)、江西飛龍鉆頭制造有限公司、江西制氧機有限公司(原江西江西制氧機廠)、景德鎮市中景印機有限公司、江西氣體壓縮機有限公司、華意壓縮機股份有限公司等企業是江西省石油化工通用機械行業的代表企業。
江西汽車工業從1958年南昌汽車修理廠(江西汽車制造廠前身,現今江鈴汽車集團公司)先后試制英雄牌三輪汽車和2.5噸載貨汽車起步。1966年該廠分別仿制成功嘎斯一51型和躍進牌2.5噸載貨汽車。1968年該廠試制并生產仿躍進牌NJ130型載貨汽車53輛,汽車載重為2.5 t,定名為井岡山一27型,以后改為井岡山-JX130型汽車。1968年和1981年江西消防車輛制造廠和江西富奇汽車廠分別試制并批量生產輕型越野汽車。改革開放后,1985年江西汽車制造廠引進日本五十鈴NHR542LW雙排座輕型載貨汽車技術成功生產出江鈴牌JX1030DS(JX120)雙排座載貨汽車和1984年昌河飛機制造廠引進日本鈴木ST90K/ST90V車型技術,試制并批量生產昌河牌CH1010X(CH110)微型箱式客貨兩用汽車。從此,江西汽車工業走上了快車道。
江西摩托車制造業始于1957年。這一年,國營洪都機械廠在國內率先試制和生產長江750型邊三輪摩托車供部隊使用。1969年,中國郵電工業總公司在南昌創建鴻雁摩托車廠,生產郵政摩托車。同年成立南昌摩托車廠接替洪都機械廠轉給地方的摩托車生產任務,組裝長江750型摩托車,定名井岡山牌。1980年,贛江機械廠的前身南昌紅光機械廠開始試制并生產長江750A型和長江750B型邊三輪摩托車。1985年,這4家工廠生產長江、雄獅、洪都、洪雅、洪菱5種牌號的系列產品,年產摩托車共計50 834輛。
江西是新中國航空工業的搖籃,新中國第一個飛機主機廠在南昌建立,新中國第一架飛機是洪都生產制造并在南昌首飛上天,獲毛澤東主席親筆嘉勉。同時,江西還是我國的航空大省,是我國直升機、教練機研制生產的核心基地,是我國民機大部件制造和轉包生產的重要基地。江西航空產業具有產業基礎雄厚、產品結構完善、研發實力強大、空域資源良好及發展環境優越等五大特點。江西航空工業的重點企業主要有中航工業洪都航空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和中航工業昌河飛機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江西省船舶產品初步實現了從“低價搶占市場”向“質優取勝”的轉變。“十二五”期間,我省重點發展的2萬噸級化學品船、重吊船、成品油船、多用途船、散貨船市場份額得到鞏固,特別是1.2萬噸級的重吊船占據了國際市場主要份額。在船舶新產品方面,我省持續推出了海洋工程船、公務船艇、小型豪華游艇等高技術高附加值船舶,拓寬了企業的主營業務范圍。
在上個世紀,江西電氣設備行業的特點是企業數量多,但規模大多偏小,產品包括發電、輸電、變電、配電、用電設備、電工專用設備及電工器材。從1991年到2005年的15年里江西省電氣設備行業發展波瀾不驚,盡管生產企業數與汽車行業相差無幾,但銷售收入只有其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進入“十一五”時期電氣設備行業快速發展,2007年產品主營收入251.29億元,首次超過汽車行業成為江西省機械工業的第一大行業。2010年,電氣設備行業產品主營收入達882.28億元,比汽車行業多71%;創造利稅總額91.86億元,比汽車行業多66%.電氣設備行業的高速發展得利于2004年國家為緩解電力供應緊張而加大電力和電源建設力度和“十一五”期間國家電網農電系統大力實施“三新”農電發展戰略,發電設備制造業產銷兩旺,帶動了整體電氣設備行業大發展。電氣設備行業現在已成為江西省機械工業的骨干行業。
江西省電氣設備行業現有三個產業基地:江西省變電設備產業基地、蘆溪電瓷產業基地和宜春經濟開發區省級機電產業基地。
江西機械工業企業于50年代末期開始生產單圈彈簧管壓力表和安裝式電流表與電壓表,60年代末期至70年代逐步發展水表、電度表和顯示儀表的生產,80年代工業自動化儀表產品種類和產量由于企業加快了技術改造而得到較快發展,并且開發出多種具有一定特色的鍋爐控制裝置等產品。
綜上所述,在國家經濟社會大發展的背景下,江西機械工業在發展進步方面所取得的成績是顯而易見的。但是,與國內外機械工業發達地區相比,江西機械工業的發展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現在許多企業思想解放不夠,市場意識有欠缺,改革改制、經營方式轉換滯后,企業歷史包袱重,創新能力不足等方面。因此,在發展模式、科研和產品開發能力、企業規模、產品結構、專業化程度、融資、管理等方面亟需加強。
《中國制造2025》的實施為我省機械工業的發展帶來了重大機遇。為貫徹落實《中國制造2025》的戰略部署,推動我省制造業發展升級,2016年1月,江西省政府正式印發《江西省人民政府關于貫徹落實〈中國制造2025〉的實施意見》,提出要緊緊抓住國家在實施制造強國戰略中加大創新力度、強化政策保障、推進重大工程、促進開放合作、加強人才建設等方面所帶來的有利條件,勇于開拓,銳意進取,積極應對國內外嚴峻挑戰,在務實推進、重點突破上下功夫,推動我省制造業實現跨越式發展[2]。筆者就《中國制造2025》背景下,我省機械工業的發展提出以下幾點對策思考。
把提高機械行業創新能力放在首位。以企業為主體,推進技術創新體系建設。以平臺建設為推手強化創新,提升企業創新能力,例如,可在節能環保裝備、礦山機械等領域探索建設國內先進的創新中心平臺。龍頭企業加強與高校、科研單位合作,加快關鍵技術攻關突破,例如通用航空技術、硬質合金、增材制造等領域的高精尖技術和智能裝備(機器人)和新能源汽車領域共性技術等。形成以創新中心為載體、以公共服務平臺和工程數據中心為支撐的創新網絡。
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戰略重點,不斷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重點發展我省機械行業的弱勢設備,運用市場受到積極去過剩產能,大力發展高端智能裝備產品,滿足新需求。發展服務型制造,創新制造模式。
我省機械行業必須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開展以質量求生存求發展活動,推行全面質量管理,不斷提升產品質量,在產品的可靠性、使用性能、耐用性、精度等質量指標方面狠下功夫。加強標準體系建設和企業誠信體系建設,強化品牌意識。
在航空制造、汽車關鍵零部件、軌道交通維護及檢測裝備等方面瞄準國際先進水平,實施重大工程。在機器人、高檔數控機床、智能制造系統集成、通用航空、汽車制造、礦山及工程機械、印刷機械、增材制造、節能環保裝備、制造服務業等方面瞄準國內先進水平實施重大工程。以重大工程的實施來帶動我省機械工業的強勢發展。同時考慮到各地機械行業分散重復性嚴重,生產集中度不高,企業專業化協作水平低等現狀,優化區域分工和產業布局,統籌利用資源要素,大力發展產業鏈上下游產品相關項目,促進產業間協同發展,降低企業成本。
一方面,企業努力建立自己的研發部門,并加強與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協作合作。另一方面,政府部門要密切關注科研信息動態,及時為企業提供科技信息。機械行業的興盛,人才為本。必須建立人才培養體系,實施機械業人才培養計劃,制定扶持措施,支持高校和職業院校開展機械制造業學科體系和人才培養體系建設,培養一批緊缺的跨學科、復合型、高學歷人才和具有實際操作能力的技能人才。企業通過高薪吸引人才,盡心培養人才。政府支持機械制造業企業設立培訓機構,或與科研院所(校)合作建立教育實踐基地,開展職工在崗、轉崗技能培訓。政府部門還應積極組織企業人員參加各種學習培訓,提高他們的管理水平和創新意識;幫助返鄉的機械技術人員就業,或為他們回鄉創業提供優惠政策。
為解決我省機械制造企業普遍存在的融資困難問題,政府及行業主管部門應加強金融服務,增加資金投入。例如采取政府引導、市場運作方式,建立機械制造業產業投資基金,吸引社會風投資金進入。政府支持符合條件的機械行業企業通過到境內外資本市場上市,到國家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掛牌等方式融資。還可以采取股權投入、風險投資等形式支持機械制造業發展升級。有條件的地方可以設立制造業產業投資基金,建立省、市、縣聯動的產業基金體系。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銀行等金融機構也應對機械行業企業予以信貸支持,創新機械行業金融產品,例如,可設立機械制造業專項貸款等。
江西機械工業發展歷史悠久,有良好的發展基礎,在黨中央和省政府的正確領導和關懷下,產業和產品結構不斷進行調整,經濟效益不斷提高,為我省的國民經濟發展作出了重要的貢獻,在我省國民經濟中占據重要地位。由于各種原因,江西機械工業的發展目前處于相對落后的階段。隨著國家新型工業化、信息化的推進,《中國制造2025》和“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機械行業國內外需求潛力巨大。江西機械工業必須緊緊抓住國家制造強國戰略實施中帶來的重大機遇,主動對接融入,勇于開拓,銳意進取,努力實現我省機械工業的跨越式發展。
[1]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機械工業“十三五”發展綱要及專項規劃[Z].2016.
[2]江西省政府.江西省人民政府關于貫徹落實《中國制造2025》的實施意見.贛府發(〔2016〕3號)[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