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魏萊
【政府托底】湖北建筑業轉型升級在望
本刊記者 魏萊
過去,人們對建筑業普遍存在“臟”、“難”、“苦”、“險”等刻板印象,隨著建筑施工方式的轉變,從過去的秦磚漢瓦,向工廠化生產、智能式施工轉變;從手工生產、肩扛手抬,到大機械重裝備,再到工廠化生產、裝配式施工。可以說,由粗放式發展到集約化生產,以工業化為標志的建筑施工方式的變革徹底到來了。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下發了《關于促進建筑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意見》,進一步深化開發區建筑業“放管服”改革,加快產業升級,建筑業持續健康發展,為新型城鎮化提供支撐,該《意見》言簡意賅,為建筑新型化道路指明了方向,對優化資質資格管理、完善招標投標制度、加快推行工程總承包、培育全過程工程咨詢等都有提及。
湖北作為不折不扣的建筑強省,借助“中部崛起”、“長江經濟帶”、“一帶一路”的“春風”,總產值從2010年的5617億元增長到2016年的11862億元,并連續3年保持全國建筑業總產值第3位。
2016年,湖北省政府出臺《關于加快推進湖北建筑產業現代化發展的意見》,計劃到2017年,湖北要建成5個以上建筑產業現代化生產基地,培育一批優勢企業;到2025年,采用建筑產業現代化方式建造的新開工政府投資的公共建筑和保障性住房應用面積將達到50%以上的目標。
意見提出,在用地保障方面,對符合建筑產業現代化要求的開發建設項目和新建住宅全裝修工程,在辦理規劃審批時,其外墻裝配式部分建筑面積(不超過規劃總建筑面積的3%)可不計入成交地塊的容積率核算。
對采用建筑產業現代化方式建造的項目,可按建筑面積給予一定的財政補貼,并通過綠色通道,依法提供審批、審核、審查等相關事項快捷服務。其中,對參與建筑產業現代化項目建設的開發和施工單位,可優先辦理資質升級、續期、預售許可等相關手續。比如,投入開發建設的資金達到工程建設總投資的25%以上,并已確定施工進度和竣工交付日期的,即可向房地產管理部門辦理預售登記,領取預售許可證。
在財稅支持方面,對采用裝配式建筑技術開發建設的項目,在符合相關政策規定范圍內,可分期繳納土地出讓金。同時,對采用建筑產業現代化方式的工程項目,在收取國家規定的各類保證金時,各地可實行相應的減免政策。
實施全裝修的新建商品住宅項目房屋契稅征收基數,按購房合同總價款扣除全裝修成本后計取。對涉及建筑產業現代化的技術轉讓、開發、咨詢、服務取得的收入,免征增值稅。
在激勵政策上,湖北堅持“對獲得魯班獎的企業給予100萬元的獎勵”,開展“全省建筑業企業綜合實力20強、勘察設計10強、裝修裝飾10強”評選活動,支持和鼓勵企業發展壯大。
在積極培育優勢企業的同時,湖北省還從建筑業“放管服”改革發力,連續出臺多項改革措施。推進非國有投資項目發包方式改革,明確非國有投資項目可由業主自主選擇發包方式,降低企業制度性交易成本;推進工程組織實施方式改革,大力發展工程總承包模式,著力提高工程建設組織效率,發揮投資效益;推進裝配式建筑發展的體制機制創新,強化“標準先行、基地建設、項目落地”三大關鍵環節,分3年明確裝配式建筑的實施范圍和標準,已建成多個PC、鋼結構生產基地和房屋建筑示范項目。另外,湖北省提升行政審批效率,為建筑企業開辟綠色通道,精簡所有建筑領域審批事項,實行網上審批、并聯審批,審批時限提速70%,充分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為企業營造公開、公平、公正、有序的競爭環境。
在規范建筑市場秩序上,湖北省出臺實施《湖北省建筑市場檢查實施導則》等規范性文件;加強信息化監管,建成了“四庫一平臺”,實現了省、部聯網;實行建筑市場和施工現場聯動監管,對發生質量安全事故、有嚴重違法行為的企業和個人,實施“黑名單”管理制度;全面落實五方主體質量終身責任制,質量授權書、承諾書簽訂率達到100%;扎實推進國家質量管理標準化試點,形成了一批技術標準、工作導則和標準化圖集等成果。
綜上所述,當前環境下,建筑企業唯有借助政策東風,精準定位、盡快轉型,才能實現華麗轉身,獲得可持續健康發展的可能,彷徨等待只能意味機會喪失,也終將成為時代的棄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