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
摘要:產業經濟的發展能夠體現著目前我國經濟飛速發展的具體表現模式,而產業經濟則指的是在市場各領域當中,對產業前期進行全面性的分析后,所實行的行業綜合性的經濟發展,簡單說就是將某一具體產業進行聚集,這種產業的聚集可分成多個層次。在采用文獻研究法結合相關先進研究成果和研究理論的基礎之上,明確宏觀經濟學中的關鍵理論,即經濟增長核算理論和在宏觀經濟學下的產業經濟發展內容,然后分別從產業優化、產業基礎和政治領導三個方面對宏觀經濟學視角下的產業經濟發展政策進行探究。
關鍵詞:宏觀經濟學; 產業經濟; 政策研究
中圖分類號:L25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178(2018)20-0397-01
1 宏觀經濟學視角下我國產業經濟發展的內涵
在國家和區域經濟發展當中,政府和市場如同其左右手一般,對推動經濟發展發揮了重要的幫助作用。著名經濟學家凱恩斯認為,在對整體經濟數據以及部分超脫現象、特定行為進行平衡和約束的過程中,宏觀經濟作為最重要的一種舉措。縱然市場本身對社會經濟、產業經濟具有一定的調節功能,但其并不能夠從根本上解決包括群眾失業、市場需求不足等問題。因此想要實現我國產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還需要政府以及相關部門充分發揮其應有的職能作用。通過適當宏觀干預產業經濟,根據其實際發展情況靈活采用刺激投資或是通貨膨脹等經濟政策,從而有效解決群眾就業問題,盡可能滿足我國不斷增長的產業經濟發展需求。
在宏觀經濟學當中,提出在對生產要素影響產出增長等方面進行計算時可以采用生產函數,而通過雇傭具有較高生產能力的勞動和勞動力,并注重加強勞動技能與綜合素養的培訓與提升,搭配大量的產品技術研發投入,勢必能夠有效達到經濟增長的效果。生產要素增長率及其投入在總收入中的占比將直接影響著勞動與資本投入對生產增長的影響。
2 重視產業優化升級,深化產業經濟發展
在宏觀經濟學的經濟增長核算理論當中,提出提升生產技術對于增加生產過程中的投入要素效率具有積極的幫助作用。而通過雇傭具有強大生產能力的勞動力則有助于勞動技能與素質的提升,從而達到經濟增長的效果。因此將這一理論運用在產業經濟發展政策當中,首先需要加強對產業優化升級的重視,也就是通過利用宏觀經濟政策實現產業經濟的平衡,從而使得我國產業經濟能夠實現自動升級和發展。在促進產業經濟實現長久穩定發展的過程中,需要合理利用市場自身的調節作用,但不能盲目依賴市場機制。事實上我國在改革開放的30多年中,經歷了多次經濟危機,而每一次經濟危機的化解都是通過為產業經濟提供新的方向和推動力,以此有效實現我國產業經濟的全球化和市場化。通過我國長期的經濟發展實踐可知,改革與發展相輔相成,而產業升級則是我國經濟發展的繼續,改革則內內生于升級和發展的過程。而出于區域經濟學的考量,為了能夠有效實現城市的合理規劃,促進區域發展,在制定產業經濟發展政策時,應當將側重點放置在產業優化升級上,一方面需要充分立足城市以及區域的實際發展特點,立足其自身優勢資源發展優勢產業;另一方面需要積極引導企業進行合并等方式實現資源的充分整合與合理利用,積極鼓勵其加強產品技術研發,以此帶動產業的優化升級。
3 構建良好氛圍、制定網絡創新機制
構建區域產業良好的創新生產力氛圍,積極組織各企業開展創新競賽,調動所有企業參與的積極性,激發企業內在潛能,彼此之間進行技術上的比較,進而提升企業生產技術上的創新驅動力。良好的氛圍,能夠有效促使企業轉變傳統的經營理念及方式,提升技術能力,將企業成本降到最低,從而強化他們的核心競爭力,在市場中占據主導性地位。因此從中可以看出,創新力是企業生產運營的根本助力,是企業發展的重要根基與靈魂,提升創新技術水平的過程就是推動企業進步的過程。 區域產業的創業要依托于網絡技術平臺,促進信息之間的溝通能力,建立科學合理的產研結合策略,加強網絡創新環節中各企業的信息交流,全面改變信息交換形式,讓企業的創新生產力與成本掌控力相互協調,從而構建企業濃厚的創新氛圍。
4 優化市場環境、完善各項市場機制
優化各區域間的產業市場經濟環境,根本目的是為了能夠進一步推動整體經濟的發展,而完善市場各項機制、制定科學產業經濟協調發展目標,則能夠促進產業市場經濟環境建設的實效性,有效引導各企業之間的良性競爭。 大力宣傳及培訓產業集群知識分子及技術人員,促進技術外溢能效,讓所有聚集產業中的企業可以互相分享工作經驗,取長補短,彼此學習,進而提高各企業的生產創造力,并充分體現了產業聚集的優勢,從而有效促進產業經濟的協調發展。長期堅持,能夠增強產業聚集與各區域經濟的發展根本動力,最大化發揮出市場的宏觀調節作用,調整市場現有的資源分配,提高綜合發展驅動力,強化企業的基礎競爭力。此外,還應全面完善產業聚集市場競爭制度,區域的經濟市場體制發展程度及發揮作用的實效性將直接影響著政府最終所做的決定,通常來說,市場體制的發展形勢較好、所產生的作用較強的區域政府, 他們所決定的產業聚集發展方向通常是主動進攻型、開放型。
5 注重加強政治領導,引領產業經濟協調發展
在宏觀經濟學和政府經濟學當中均明確指出,僅憑市場的調節功能并不能夠有效促進產業經濟發展,其還需要政府從中進行宏觀調控。政府對經濟發展具有積極的引導和調控作用。從這一點出發,在制定產業經濟發展政策的過程中,也需要注重將政府的宏觀調控職能充分發揮出來,要求產業經濟發展堅持以市場為導向,通過根據當前產業在市場中的實際發展情況和市場需求,明確產業未來的發展方向,要求政府通過采用各種形式的經濟政策如刺激投資,鼓勵銀行放低對企業的貸款限制等從宏觀角度對產業經濟進行有效平衡,以此實現產業經濟在新時期的穩健發展。
6 明確發展方向、創建產業聚集機制
創建產業聚集及經濟協調發展機制應遵循的主要原則,首先是市場導向原則,機制的創建要順應地方市場經濟體系整體發展形勢。其次互動原則,應將產業聚集的發展過程看成一種具有極強包容性的過程,產業在聚集發展中既要與地區內部的經濟發展形勢相順應,也要與所在區域以外的產業進行深度合作,建立緊密關系,通過頻繁的互動,縮短與其他地域之間的差距。而創建科學合理的產業聚集發展機制,最終目的是為了能夠真正實現產業發展的規范性、制度性,提高政府在區域產業協調發展過程中的重視程度,根據地理位置、文化背景、發展歷程、經濟環境以及政治屬性等多方面發展目標全方面分析所存在的不足問題,防止機械化的思考。 產業聚集發展方向應將政府所指定的發展目標與自身真實情況相互整合,避免因產業聚集導致各企業之間的惡性競爭。此外,產業聚集機制的創建應具有發展性的眼光,要善于變通,采取合適的方法解決問題,處理好產業經濟在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各種矛盾。
7 結語
通過利用宏觀經濟學對產業經濟發展政策進行最基礎的分析,初步明確了市場和政府在產業經濟發展中的各自作用。因此,本文認為未來產業經濟發展政策還需要加大對幫助產業實現優化升級,在產業基礎上尋找新動能,同時增加政府的政治領導功能,搭配相應的財政經濟政策,科學地指導產業經濟實現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卓凡超,常志有.宏觀經濟學視角下經濟增長理論和政策[J].時代金融,2016(17).
[2]路風.中國經濟發展的方向在哪里? — —產業升級與經濟發展的政策選擇[J]. 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院報,20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