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群林
摘要:從1946年第一臺電子計算機ENIAC的誕生到現今,計算機的發展是迅猛的,它從最初的科學計算到人工智能和計算機網絡應用,社會各行業對計算機綜合型人才的技術要求越來越高。在適應市場需求的前提下,如何培養出專業的高技能型計算機中職人才,教師應圍繞學生的計算機實際應用操作能力進行教學,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就得采用以就業為導向的計算機教學模式。
關鍵詞:以就業為導向;計算機教學模式;合理配置;教育資源
中圖分類號:JK25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178(2018)20-0403-01
1 我國科技發展迅猛,計算機的應用己如我們使用手機那樣普遍,但社會各崗位員工的計算機水平參差不齊,而且一些企業或就業單位需求的不是普通的操作,他們對計算機水平要求逐漸提高,中職學校作為技能型人才培養的學校,在計算機教學方面將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如何培養出適應市場需求的高技能型中職計算機人才,教師應圍繞學生的計算機實際應用操作能力進行教學,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就得采用以就業為導向的計算機教學模式。本文圍繞中職計算機以就業為導向的教學模式進行探討。
1.1 中職計算機以就業為導向的教學模式的必要性
中職計算機采用以就業為導向的教學模式是一種技能訓練模式,是為了提高學生的計算機技術能力。教職成[2015]6號文件,教育部關于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若干意見中曾提到:“職業教育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服務發展為宗旨,以促進就業為導向”,教育制度改進中,著重提出了就業為導向,這存在必然性。據統計,2017年對口招生考試本科錄取率達15%,而2018年則降為了9.77%,這就意味著國家大力扶植的中職學校還是要重點培養能適應現代社會所需的就業型技能型人才。中職學校就要將教學模式轉換為職業崗位教學的形式,才能重點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和就業能力,讓學生能夠通過對計算機的學習適應現代化崗位的需求,中職計算機教學以就業為導向存在有很大的必要性。
2中職計算機以就業為導向的教學模式的重要性
2.1 改善當前計算機專業學生就業因境
科學技術在不斷進步,計算機專業人才的需求量與日俱增,對專業技術能力和專業素質需求也在不斷提高,而目前很多中職學校培養的計算機專業的學生所掌握的專業知識無法滿足實際市場的需求,計算機專業畢業生很難找到一份合適的工作,與此同時,企業又由于要求較高而出現了用工荒的局面。基于就業為導向的中職計算機教學模式對于有效解決中職計算機教學內容和社會市場需求的不匹配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使得中職計算機專業人才滿足市場需求,獲得社會肯定,促進社會發展。
2.2 合理配置計算機專業教育資源
職業教育的最終目的是促進學生就業,而最終目標是提升學生的就業率。目前大多數中職計算機專業畢業生由于傳統教學模式下所學的專業知識難以滿足當前市場需求,導致學生無法從事計算機對口專業的技術性工作,嚴重打擊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一定程度上浪費了教育教學資源。為了合理科學地配置教育教學資源,必須結合市場與社會的需求,推行以就業為導向的中職計算機教學模式,讓計算機教學更具針對性,從而提高計算機專業學生的優質就業率。
3 中職計算機以就業為導向的教學模式的探討
3.1 把握就業導向,明確培養目標
市場經濟的飛速發展對中職學生的專業技能要求更高,而中職計算機專業本身具有極強的動手操作技能,因此以就業為導向的教學理念逐步被教師接受并運用。在培養目標和專業設置與技能上,都以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與市場需求能力為核心,圍繞就業市場研究合理的培養方案, 結合中職計算機教學的特點制定計算機專業培養目標,通過市場調研、實地考察以及網絡調查等方式關注市場走向與動態,充分了解市場對中職計算機畢業生技能的需求,由此來實現培養目標設置的就業導向性。
3.2 圍繞培養目標,靈活設置課程
中職學校錄取學生對成績要求不高,錄入的學生基本是中考失利的學生,文化成績不理想,他們大多學習動力不足、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不太好,對計算機教師傳授知識增加了難度。在這種生源下,要讓畢業生的所學專業技能能滿足企業要求,中職計算機專業的課程設計必須具有針對性,要緊密圍繞培養目標進行專業課程設置,在學生掌握好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后,應當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盡量滿足學生的不同需求,突出計算機專業的專業特色。比如,設置多門選修課程,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基礎上選修一兩門其他課程,也可以是其他專業的課程,來增加學生的就業率,拓寬就業選擇范圍。在教學過程中,要理論聯系實踐,針對學生的就業技能進行強化,提升學生的專業應用能力。教學過程中,可以采用實驗教學、實習教學等多種方式,對教學內容進行改革,盡量減少驗證性及演示性實驗,大量增加設計性,工藝性的綜合實驗。與此同時,中職學校要加大教學上的硬件投入力度,將企業的管理模式適當引入學校,發揮現代企業與教育資源的優勢共享。
3.3 采用適當教學法,提高學生技能
當前中職計算機教材大多是以一個個項目來進行安排的,讓中職學生能圍繞項目進行學習,教師與學生共同研究分解項目,并演示給學生,學生再圍繞各自的項目進行協作學習與分組討論,最終共同完成學習任務。根據市場就業需求,中職計算機教學可以采用這種“項目教學法”,項目教學法提倡“任務驅動”,學生帶著任務去學習,最后將學習成果展示并討論,加強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高了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和學習信心,也讓教學活動更具有實用價值。比如網絡綜合布線這個知識點,從事計算機網絡工作必須掌握的技能。教師可以分析學習任務,將任務分解后分配下去,讓學生分組上網查找相應的資料進行自主討論學習,教師在整個過程引導和指導學生的學習,在一到兩周時間的學習后,教師可以要學生分組進行技能競賽來檢驗學生學習的結果如何。這樣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掌握學習內容,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從而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3.4 加強教師專業培訓,提升學生職業經驗
優質的教師團隊對提高教學質量和學生素質至關重要,因此,提升教師授課水平和專業技能是提升學生素質和專業技能的關鍵。中 職學校應該著力打造“雙師型“與專兼職結合的教師團隊,可以對計算機專業教師進行專業技能和實踐能力考核,采取競聘上崗,公開招聘等多種形式定位人才。計算機技術發展日新月異,導致計算機教師專業知識的有效期不超過一年,專業教師只有靠時常參加省級或國家級的專業培訓和教學培訓來為自己充電。教師在教學中要不斷創新教學理念,打破自身的封閉性,積極參與教育研究。同時為了緊密結合市場需求,讓學生能滿足社會市場對專業技能的需求,中職教學可以采用校企合作的教學方式,增加學生的職業實踐,提升學生的職業經驗,適應中職計算機以就業為導向的教學培養模式。
眾所周知,計算機應用的普及程度大大提高,中職計算機畢業生必須滿足實際就業市場需求,中職計算機教學的就業導向教學模式,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技能,提升學生的專業對口就業率,提升學生的職場競爭力,有利于合理配置教育資源。
參考文獻
[1] 期刊:[01]謝喜學.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計算機教學評價體系構建研究 [J]繼續教育研究,2013,(08)]
[2] 期刊:[02]張海芳.淺析在中職計算機教學中提升學生的就業競爭力[J]速讀.中旬,201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