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宜納
摘要:古老的歷史建筑歷盡滄桑存留下來的已是寥若晨星,社會的發展和城市的規劃之于歷史建筑也是一個不小的沖擊。對于歷史建筑,保留以表示對古人文化的敬意和對歷史的尊重,拆除是為了給人們提供更便捷的生活方式做城市規劃。親身走訪匈牙利佩奇古城十余天,對于當地的古建筑修復和保留感到極為震撼,濃郁的人文氣息和深厚的歷史積淀為當地居民形成了極具藝術氣息的生活氛圍。本文從佩奇市內百年教堂、古城墻以及古街道等的保留淺談當地百年建筑與現代生活方式的融合。
關鍵詞:歷史建筑;生活方式;融合
一、文化古城和古城中人
歐洲中部,多瑙河西側,匈牙利的文化古城佩奇靜靜的坐落在這里,方圓五百平方公里的老城區,寫著兩千多年的歷史。兩千年來,歷史的動蕩給這個國家留下了各種不同風貌的建筑。這次走訪佩奇感觸最深的是當地對于歷史文化的尊重。佩奇作為中歐發達國家的文化名城,老城區甚至周邊地區完好的保留了各個時期建筑的原有風貌,不單單是教堂、宮殿,而是整個街區整個老城,無論是漫步在基拉伊商業街區還是穿行在卡普塔藍博物館街,都看不到高聳如林的現代建筑,感受到的是強烈的、厚重的歷史文化氣息,是尊重歷史、尊重文化的非功利性態度和科學精神。這里對于歷史建筑的保護和修繕并不是為它們設立圍墻,僅供觀賞,而是修復它們利并用它們生活。人們零散的行走在古城的街道,進出每一棟建筑,顯然他們的生活方式早已和歷史建筑相融合。
如今的城市建設更多的是為了解決增長過快的人口居住需求和相應的配套設施建筑,商家從中謀取利益,建筑不免浮躁并類似批量化生產的工具,只是解決問題,并沒有對建筑投入感情從而出現城市越來越沒有自己的特點的局面。歷史建筑都是不可復制的藝術品,而有些城市在大刀闊斧的拆遷中,一些印千百年歷史的遺跡正在受到傷害,后人們能夠感受到的古文化街和古建筑也越來越少,諸如麗江束河古鎮這種商業化街道幾乎不能令人感受到古文化的韻味。
二、佩奇古街和古城人的生活方式
佩奇被土耳其占領143年之久,并因此被賦予了神秘的東方色彩。賽切尼廣場上的Pasha Gazi Kasim清真寺便是土耳其人16世紀80年代修建的。今天它作為—個天主教堂,繼續迎接來自各方的人們的朝拜并繼續被保護和修繕。作為佩奇市中心地標性建筑的佩奇大教堂坐落于道姆廣場中央,千年來經歷了多次重建和返修,大教堂的四座塔樓,都是很好的俯瞰城市晾望臺,擁有迷人的風景。市民和游客可以非常方便的來到塔頂享受和煦的陽光,縱覽城市美景。
城市的行人區域從賽切尼廣場開始,賽切尼廣場坐北朝南,廣場向西是福瑞斯塞克街,向東是基拉伊街,向南是艾瑞格馬斯克街。其中基拉伊街是最重要的城市歷史街道,它曾經變更過21個街道名稱,由此也彰顯出它作為城市的一條動脈對城市的重要性。基拉伊街坐落著一座天鵝屋,它建于19世紀初,現在是“白天鵝”旅館。這里曾經因為舞者而出名,也是經常上演歷史事件?,F在基拉伊街和福瑞斯塞克街、艾瑞格馬斯克街同樣以商業為主,喧鬧的街道上,一家家小商店擠在中世紀的樓房底層,磚石路上嵌著一段電車軌道的遺跡。
水洗藍的天空透著明媚的陽光,零散的路人游走在百年歷史的街道上,每個店鋪都很安靜。這里的商鋪相對于國內來說最大的特點是“關著門做生意”,有別于國內很多商鋪限不得把店開在馬路中央。在這里隨意進入一家門頭并不大的商鋪,里面不乏精致的裝飾和貼心的商品,慢條斯理的交流,不自覺便會揚起嘴角。沒有市井的吆喝也沒有討價還價的爭執,有的是千百年來傳承下來的謙和與禮貌。
三、歷史建筑和周圍新建筑的融合
這里的建筑不管新舊都有著獨到之處,各有不同但各不突出,互相融洽。建筑師顯然很注重城市規劃,規劃不僅強調建筑本身,而是公共空間,包括廣場、綠地和其他很多公共場所,不管做什么都一定會考慮到周邊環境,新舊建筑之間、人與建筑之間、建筑與其他空間之間,和諧穩定。
整座城市藝術氛圍最濃的地方當屬左蘭依文化廣場,新舊建筑秩序盎然的穿插在縱橫的小路上。佩奇大學的藝術學院坐落在文化廣場旁邊。連接大學區和廣場區的橋與2011年開始使用,這座橋現在已經成為廣場的標志。大學圖書館被安放在四個煙囪中間的房子里以保證閱覽的環境不被打擾。佩奇市北部山頂上有一座電視塔,電視塔上的觀景臺能給人—個震撼的佩奇全景圖。天氣晴朗時可以看多幾朵蒸汽云漂浮在城市的上空給地面的建筑遮來一片陰影。彩色的房頂高低錯落,在藍天白云的映襯下仿佛童話故事里的場景,而佩奇千年基督教的存在和150年的穆斯林傳統全都映射在這個地中海的山坡上。
佩奇市有悠久的歷史文化傳統,它既注重傳統藝術的保存和發展,又善于學習外來文化但不盲目照搬。各個時期的歷史建筑的存在造就了佩奇市的城市形象,精致的建筑立面裝飾著人們生活的點滴。作為一名濟南的學子,能夠深深體會到當地人對于拆除濟南老火車站的惋惜。濟南火車站曾經是世界上唯一的哥特式火車站,隨著火車站鐘樓于1992年被拆除,這座矗立了80年的老火車站在泉城濟南永遠消失。這段歷史除了讓人扼腕嘆息以外,只能在紙上重現它的容貌并期望這種故事不再上演,希望現存的老建筑能夠得以保護。歷史建筑的存在并不是阻礙會發展的矛盾因素,它能讓生活在周邊的人們生活的更加有感情,更加有細節。希望在不久的將來,我國的城市歷史景觀的保護和管理也能沖出單純的研究和保護或者殘忍的拆除,將歷史建筑搬到生活中來,實行全民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