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璐洋
文學作為文化的一種表現形式,側面上說也是文化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而對于東南亞的文化圈來說,近代社會發展動蕩,使得該地區國家被動或主動的受到來自外界,尤其是西方文化的影響。泰國近代文學是指1868年到1928年期間的泰國文學,是泰國古代文學向現代文學轉變的過渡期。這一時期,西方掠奪者為掠奪財富和建立穩定的原料基地和商品市場而發動殖民戰爭。正是在這樣一個政治動蕩,社會紊亂的時期出現的近代泰國文學也出現不同以往的特點。以泰國佛教文學在該階段的發展過程為例可以簡單的看出近代文學發展的脈絡。
1.翻譯編譯階段。各類佛本生故事的直接編譯和翻譯,并且近現代翻譯作品數量之多,涵蓋面也非常廣,并不僅僅局限在佛教文學中。如從英文翻譯的《甘瑪匿》,從阿拉伯民間故事翻譯的《十個大臣的故事》,更不必說《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等的泰文譯本。
2.模仿改寫階段。例如《大世賦》取材《本生經》,講得是佛本生故事,后被改編了許多版本,統稱為《講經大世詩》。又如《羅摩衍那》因古印度宗教的傳播在泰國口頭流傳,并在此基礎上演繹出多個版本。
3.融合吸收階段。本生經故事等等在經歷了與本土化結合的過程中,創造了屬于自己的佛教小故事,從而達到寓教于樂,教化世人的目的。
4.獨立創作階段。南傳佛教在長時間的傳播和本土文化融合之后,在泰國的土地上也開出屬于自己的花朵。如泰國的《清邁五十本生故事》就是典型的一例。
當然,需要提出的是,以上四個發展階段,并不是相互分離或者截然分開的。在每一個發展階段,以一種方式為主流,同時輔以其他的同時進行的模式并且相互影響。
泰國近代文學的發展雖然可以簡單直接的用分階段分層次的方式概括出來,但是其在該階段發展過程中的所展現出的特點卻是難以簡單說清的。這一時期的泰國文學處于泰國文化的一個轉型期。一個原因是西方殖民者帶來的文化入侵,另一方面則是由泰國自身內部對于新時代下的自我訴求的轉變,使得泰國近代文學在保留原本基礎精華的傳統文學外,學習西方文學,并由此而激發出的民族意識覺醒帶來的民族文學等交織一起,共同構成了這一時期的文學特點。
1.傳統文學保留。雖然西方掠奪者帶來的是對人民日常生活的沖擊,但是在這樣的文化碰撞中仍然有屬于自己本土最精華的部分保存下來。例如上文提到過的依據《羅摩衍那》,《本生經》等改編的佛教文學依然在該時期占有很大的地位,這與本土佛教信仰一直不曾動搖也有很大的聯系。
2.學習西方文學。西方的許多文學體裁,在當時泰國沒有,即使有,其藝術形式和表現手法也有許多差異。而要接受新的文學體裁,就必須學習。而學習的最好的方式就是先模仿。例如泰國的小說在近代時期,有數量較大的一批作品通過照搬原作的立意,描寫手法和行文結構等方式來制造的。例如泰國第一部短篇小說《沙奴的回憶》就是模仿英國短篇小說撰寫的。
3.民族文學覺醒。量變總會引起質變。來自于西方外來文化和移民文化的沖擊,在這樣一個高壓環境的迫使下,從內而外產生的自我意識覺醒,尤其是民族意識,受西式教育的新知識分子是民族覺醒和民族運動的先鋒,他們把個人的反封建斗爭與民族的反殖民主義斗爭結合起來,使新文學成為民族斗爭的武器。于是反帝反封建和爭取民族獨立便逐漸成為戰前東南亞現代文學的主旋律,給泰國近代文學又注入了一種新的力量和血液。
西方在沖破封建主義的枷鎖而進入資本主義社會時期后,成為世界新潮流的領先者,但是維持這種發展依靠的是不斷向外擴張和掠奪。而當時處于較為落后的東方,尤其是東南亞則成為了西方人眼中的“香餑餑”。泰國作為其中一員首先是被動的面對著來自陌生有遙遠的西方文化沖擊,在不斷的模仿學習中重建自身,構造自我。但從泰國文學近現代的發展也可以例證,本土文學與地區或者世界文學的聯系是被包含與包含的關系。地區和世界文學包含本土文學,使得本土文學同樣具備世界文學的特點。本土文學作為被包含著,其自身也具有獨特的個性,并且作為文學多樣性進一步補充到世界文學中,使得世界文學更具多元化。世界文學是共性,本土文學是個性,共性與個性相互相成,互相影響,斷然無法分割。
而隨著本土文學不斷的在高壓下發展和壯大,其組成的東方文學也在不停鞏固自身。一方面在不停的吸收和借鑒來自西方的文化,另一方面也在吸收和借鑒中保持靈臺清明,始終保持自己民族文化的本土性和源生性,力求在被不斷同化的過程中始終堅持自身異化的特點。雖然在近代時期東方文學一直并將長期處于下風,在面對來自西方強有力的文化沖擊下,一直在被動的進行改革和突破,但是自身內部力量的覺醒,帶來的是質的飛躍,是對于新時代下文化異變的情況下做出的積極應對。雖然還難以成為主流,并和西方文學比肩,但是發展態勢穩健而良好,正在逐步凸顯出屬于自身的魅力和個性,并逐步在世界文學的范圍內占據主要的位置。
本土文學在不斷的發展中,總有一部分是被世界文學同化,而具有同一性。但是文化的發展始終化強調多元性,文學作為文化的具化形式,其多元性則是由本土文學自身的發展決定,其個性的部分共同組成構成了世界文學的多樣性。所以保持和保證本土文學的發展對于世界文學的整個進程是有利的。在保證其多元文化的特點下,促使世界文學的包容性不斷擴張,在量的不斷積累中,也即將迎來質的突變,從而再次給文學發展帶來新契機,循環往復,生生不息。只要人類文明還能繼續前進和發展,文學作為記錄文明發展的一種方式,也將繼續存活并時刻保有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