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萌萌+梁儷儷
摘要:當前,就業性別歧視已成影響社會和諧的主要因素,女大學生作為社會中的高知群體,其面臨的就業性別歧視受到了公眾的廣泛關注。本文以葫蘆島市在校女大學生為分析對象,采用問卷調查法,調查分析了其就業過程中面臨的就業性別歧視現狀及其原因,并提出相關建議。
關鍵詞:女大學生;就業性別歧視;調研分析
近年來,隨著高校擴招規模的不斷擴大,大學生的就業競爭越來越激烈,其中女大學生的就業形勢尤為嚴峻,在錄用標準、薪資待遇、應聘機會和升職加薪等方面,均面臨著明顯的性別歧視,女大學生就業性別歧視現象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本文以葫蘆島市部分高校大四女大學生為研究對象,針對其就業過程中面臨的性別歧視問題進行調查研究,以期準確了解當前我國女大學生就業面臨的性別歧視現狀,為就業反性別歧視的立法和制度制定及促就女大學生良性就業提供依據。
一、調查內容與方法
本次調研以葫蘆島市部分高校大四女大學生為主,采用問卷調查方式進行。調查問卷主要由四個部分組成:被訪者相關信息、對就業性別歧視的基本認知、專業與女大學生薪酬歧視的關系及對性別歧視現象產生原因的看法。調查于2015年12月和2016年6月分兩次進行性,共計發放問卷1000份,收回了963份,其中有效問卷為923份,有效回收率為92.3%,并運用了SPSS統計軟件對調查數據進行分析處理。
二、調查結果與分析
(一)調查對象基本信息
樣本總數為923人,其中文科生451人,占總人數的49%,理工科學生472人,占總人數的51%。在調查的女大學生,已經簽約的人數為512人,占總人數的55%,未簽約的女大學生為411人,占總人數的45%。
(二)女大學生對就業歧視現象的基本認知
從表二可以看出,95%以上的女大學生都認為就業過程中存在明顯的性別歧視現象。即使在同等就業條件下,有85%的女大學生認為用人單位更青睞于男大學生,無論是招聘錄用還是基本薪資,男大學生都占絕對優勢。
(三)專業與女大學生薪酬歧視分析
表三中,通過對專業與女大學生薪酬歧視的相關檢驗中可以看出,在0.05的置信水平下,X2的雙尾檢驗值是0.005,遠小于0.05的置信水平,說明專業和女大學生的薪酬具有相關性。其中文科類專業女大學生更偏向于認為女大學生在薪酬上會受到歧視,理工科的女大學生對薪酬會受到歧視的看法沒有文科生多。這說明相對于理工科女大學生來說,文科類的女大學生認為自己在就業中薪酬方面更容易受到歧視。
(四)性別歧視現象產生原因的看法
女大學生就業性別歧視現象產生的原因多種多樣,既有應聘女大學生個人的原因,也有用人單位、教育環境和社會環境的原因。本次問卷調查,請女大學生選出自己認為就業中出現性別歧視問題的主要原因,調查結果顯示如下:80%以上的女大學生認為生理和心理素質較弱是造成就業性別歧視的主要原因,也有超七成的女大學生認為這與用人單位的偏好相關(如圖一所示)
三、調查結論與對策建議
調研結果顯示,女大學生就業性別歧視現象是一種客觀事實,且95%以上的女大學生在求職過程中都遭遇過用人單位的性別歧視,女大學生就業過程中遭遇的性別歧視主要體現在薪酬、面試和專業等方面。通過此次調查,可見女大學生對當前就業過程中面臨的性別歧視現象非常反感,其中“大女學生心理生理素質較低”、“男尊女卑、男主外女主內等傳統觀念影響”和“用人單位偏好”被女大學生認為是造成就業性別歧視現象的主要原因。
解決當前大學生就業中對女大學生的歧視現象,需要多個層面共同努力解決:從宏觀層面來看,首先需要大力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為當代大學生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緩解大學生就業競爭,從根本上消除女大學生就業性別歧視現象;其次,要加強法制建設,在同等條件下,明令禁止用人單位的性別歧視行為;最后,還應當建立健全生育基金補償和女性就業保障等相關制度,消除用人單位的擔憂。從用人單位來看,用人單位應當主動消除潛在用人性別偏好,改善用人機制,對女大學生的工作能力和工作優勢進行公平合理的評價。從個人層面來看,女大學生需要主動消除傳統“弱勢群體”、“男主外女主內”和“男尊女卑”意識,通過不斷提升自我工作能力和綜合素養,增強自身的就業優勢,同男性進行公平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