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夙韜
摘要: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堅持走中國特色軍民融合式發展路子,堅持富國和強軍相統一。”這不僅為統籌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進一步指明了方向,也標志著我軍創建乏初確立的軍民結合發展之路進入了新的境界。建立有利于經濟發展和國防建設的軍民融合模式,是世界強國采取的共同發展戰略。因此,研究和對比美國在軍民融合發展進程中的特點規律,挖掘先進的思想和舉措對我國軍民融合發展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中國特色;軍民融合;發展
一、美國軍民一體化發展模式
冷戰期間,美國不斷強化國防力量,推行“先軍后民、以軍帶民”的政策和軍民分離的采辦制度,逐漸形成了軍工和民用兩個相對獨立的市場。冷戰結束后,失去軍備競賽的軍工市場迅速萎縮,軍工產業產能過剩明顯,軍工生產領域矛盾凸現,改革勢在必行。挑戰與機遇并存,發現問題的美國人及時調整了發展戰略,積極推行“以軍帶民、以民促軍”的軍民一體化模式,經過十多年的努力,軍方、軍工部門和軍工企業幾番調整改革,政府和企業不斷深化合作,基本實現了軍民兩用技術和資源的雙向轉移,形成了國防建設和經濟建設有機結合的良好局面。
美國軍民一體化發展模式的產生和發展有特殊的歷史原因和背景,其改革過程也并非一帆風順,主要有以下特點:
(一)制定軍民兩用技術戰略計劃
美國在國家決策和宏觀調控層主要是通過頒布法律和制定相應發展戰略來確定軍民融合的實施措施,如技術再投資計劃、兩用科學技術計劃和小型企業技術創新計劃等,同時跨部門成立相應的機構,并賦予相應的權利,如“技術轉移辦公室”、“國防技術轉軌委員會”,確保改革計劃順利推進實施。美國大型軍工企業順勢而為,迅速轉型,采取軍民兼營的發展模式,將軍用品和民用品相融合,充分發揮軍用品的技術優勢,開發出符合時代發展和市場需求的民用產品,既保留了軍工企業自有的核心技術,也激發了企業自身創新熱情,還有利于分散風險,實現了效益互補。
(二)弱化軍用技術標準、優化國防采辦制度
冷戰期間,嚴格的軍用產品技術標準和裝備的實驗制造標準,為美國爭奪世界霸權提供了有力保障,但給民用企業進入軍工領域制造了人工屏障。1994年,美國國防部對3.1萬個軍用規范和標準進行了調整,直接降低了民用企業參與軍工生產的門檻。隨著越來越多的民用產品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有的甚至早已超過軍用水平,美國國會通過了《聯邦采購精簡化法案》,該法案對部分采購合同放松了管制,簡化了軍用產品合同的簽訂程序,允許國防部和其他政府機構相對自由的選擇和購買商業技術、產品和服務。
(三)搭建軍工企業融資平臺
與我國軍工企業主要依賴政府單一投資不同,美國十分重視多樣化投資,商業資本市場已經成為美國大型軍工企業的重要融資渠道。一些大型的軍工企業掌握著關系國防安全的核心技術和軍事機密,它們不但從政府的軍費開支中獲取技術、裝備研發費用,而且能夠像普通企業一樣依靠資本市場融資,從而為軍民兩用技術的研發和企業創新發展提供雄厚的經濟資本。美國軍工企業正是通過拓展融資渠道和資本運作等方式實現了快速重組和轉型發展,從而實現了國防工業的集中化和規模化。同時也讓普通投資者分享了美國軍工經濟發展所帶來的收益,從而分散了軍工企業的資金風險,減少了國防開支。
二、啟示
(一)制定宏觀政策
從美國軍民一體化模式的發展進程看,國家決策機構、國防管理部門、各級政府和大型軍工企業之間相互協調,制定和完善了相關的法律條款和政策措施,從而引導推動國防工業軍民融合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而我國軍工企業受到體制和紀律的約束,難以打破自我封閉的格局,因此亟需國家宏觀層面出臺相應的法律政策,推動軍工企業改制,促進軍民融合的發展和實施。如適當修改放寬保護軍用產品知識產權的相關政策,允許部分軍用產品知識產權的使用權和所有權相分離;出臺相關法律制度,給予地方企業參與軍用產品科研和生產的合法身份;成立相應的組織機構,支持推動軍民項目相互轉化等。只有在政策支持、完善制度和相關部門的協同推動下,軍民融合才能實現良性循環發展。
(二)發展兩用技術
美國十分重視軍民兩用技術的發展和相互間轉化,拒不完全統計,美國85%的核心軍事技術來源于民用技術,80%以上的民用關鍵技術可直接用于軍事目的。因此,大力發展軍民兩用技術、加快軍民技術的相互轉化是促進國防建設與國民經濟同步發展的有效途徑。一是搭建交流平臺,促進軍工科研院所與高校、企業的有機結合,激發他們聯合研發軍民兩用高新技術的創新活力。二是重視成果轉化,形成有利于軍民兩用高技術轉化的網絡系統,發揮軍民兩用的技術優勢,把技術成果轉化為高科技產品投放市場。
(三)拓寬融資渠道
目前,我國國防工業的資金來源主要是國防財政撥款和政策性貸款,資金量有限,且來源渠道單一。這也是制約軍工企業發展、推動軍民兩用技術產業化、促進軍民融合發展的瓶頸。多元化的融資渠道可以有效解決資金供需不足的矛盾。在政策允許的條件下,可以通過股份制改革、發行企業債券、上市、引進外資等方式進行融資,進而發展軍民融合產業,最終實現國防產業集約化、規模化、通用化的跨越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