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海霞
【摘要】高校英語教育是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方式,其中英語翻譯教育是學生學習語言和培養能力的重點。以往英語翻譯教學無法調動學生積極性,更不利于提高英語翻譯教育質量。在新課改教學背景下也衍生出許多教學方法,逆向思維就是其中之一,導入逆向思維能使學生主動參與學習中,有效提高翻譯水平。本文則主要分析大學英語翻譯教育中逆向思維的導入教學措施,望給予大學英語教師提供教學參考。
【關鍵詞】大學英語 翻譯教育 逆向思維
英語是高校教育的必修課程,在現代化市場經濟發展背景下開展英語教學有利于做好對外交流活動,也有利于為社會培養高素質人才。近年來隨著教學改革推進,高校英語也要在適應新課程標準體系的基礎上與國際文化交流相適應。逆向思維的出現對傳統英語翻譯教育進行創新,能激發翻譯者多將翻譯與民族文化相結合,沿著正常理論發展方向尋求問題解決方法,使英語和漢語更為貼切溝通,也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一、大學英語翻譯教育中逆向思維的導入分析
1.正、反向轉換。正、反向思維在逆向思維中最為經典,是根據不同民族在思維方式上不同而形成的。例如英語在肯定或否定意義表達中慣性運用含蓄和委婉的方式,但漢語則更為直接。正向、轉換具體表現在以下方面:首先由正向反轉換;從正面表達正面,從反面表達英語,即肯定句形式忠于否定意義,如“The sun sets regulary on the Union Jack these days,but never on the English language。英語在漢語譯文中不再是一個“日不落”國家,但英語在國際上卻有廣泛應用,這正是正向、反向轉換,通過雙重否定翻譯前面分局,雖然改變了句子形式,但譯文更加準確,符合原文表達意思。其次由反向到正向轉換;漢語從正面進行,從反面進行英語表達,即將肯定意義藏于否定形式中,這種反向到正向的轉換使譯文與漢語表達更貼近原文意思。
2.省略及省略翻譯。減詞法即英語翻譯中的省略法,省略是原英文文章中有些詞語無法翻譯,因此該詞語在譯文是不言而喻的。換言之省略違背譯文語言習慣或可有可無的詞,然而省略并不是刪除原文某些思想內容。
3.文化及文化逆向。英語翻譯要求譯語從文化角度準確翻譯原語所要傳達的方式、意義和風格。即在譯語中原汁原味地體現原英語的“形”和“神”,由此說明翻譯中的關鍵部分是文化研究。逆向思翻譯就是從多方面翻譯角度思考,所翻譯內容語言文化反應更深層次內涵,因此一旦語言進入交際便存在對文化內涵理解和表達問題。要求英語翻譯者除了具備雙語能力且還要有雙文化、多文化知識。尤其是了解兩種語言的文化形成過程、宗教文化、民族心理意識、歷史習俗傳統及地域風貌特征等一系列互變因素。
二、逆向思維導入大學英語翻譯教育中需注意問題
1.重視含義解讀。翻譯是人類思想一項重要活動,它是不同民族、地域、文化背景思維的有機結合,具有跨文化和跨語言特征。尤其不同地區語言具有獨特的表達風格,而英語翻譯者也要堅持原作的風格,保留其本土化特征,在文化背景范圍內轉換原文意思,運用逆向思維解決問題并在形象含義、字面意思及隱性意義上解讀。例如端午節的粽子是漢語中特有的詞匯,如果英語翻譯者沒有準確翻譯出粽子背后的中國文化背景,那么該詞的翻譯常常令人不解,也不很好地表達其中代表的含義。此時就可將粽子轉化為西方人最為熟悉的“trussed fowl”(指烹飪前被捆綁的雞鴨)來傳達語言背后文化意義,充分考慮不同地區生活人們思維習慣。
2.忠于原文。語言翻譯要借助逆向思維準確判斷文化背景并將這種翻譯方式滲透到教學中,然而語言翻譯也要忠實于原文。教師在培養學生逆向思維中必須要教育學生在翻譯任何英語時,其本質要尊重原文并在其基礎上進行文化溝通。不能為追求逆向思維翻譯而不顧原文思想,要在翻譯中竭盡全力保留和傳輸文化色彩,必須時可借助注解和解釋,從而更好地堅固逆向翻譯和原文語義。合理應用注釋和解釋才能使語言翻譯有了充足的輔助翻譯功率,將相應的文化知識傳輸給閱讀者,也和閱讀者的閱讀需求相符。對于商業化翻譯更要持嚴謹化態度,可以運用細致化條款說明翻譯內容,從而保證翻譯的文化性和準確性相統一。
三、結語
總之,隨著經濟水平的提升,社會競爭也異常激烈,教育作為培養人才的關鍵途徑,其教育方式顯得更為重要。英語教育作為語言溝通的基礎,在大學英語翻譯教育中導入逆向思維對提高學生應用能力有著重要的意義。該思維模式能使譯文變得更加嚴謹,還能在不改變原文含義的基礎上突顯語言所要表達的情感和優美性,從而提高英語翻譯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關麗麗.大學英語翻譯教育中逆向思維的導入分析[J].亞太教育,2015(36):85-85.
[2]朱丹丹.逆向思維在高校英語翻譯教育中的導入策略[J].考試周刊,2015(55):81-82.
[3]張曉靜.試論高校英語翻譯中的逆向思維[J].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5):1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