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明雪+方永江



【摘 要】 通過回顧2000~2015年公開發表的文獻資料,對針灸防治耳鳴耳聾的治療原則針刺方法、研究類型、穴位選擇和效應機制等規律和特點進行了分析和總結。
【關鍵詞】 耳鳴耳聾;針灸治療;研究概況
【中圖分類號】R246.81 【文獻標志碼】 A【文章編號】1007-8517(2016)24-0060-03
耳鳴( Tinnitus ),是指無外界聲源刺激,病人自覺耳中有鳴響聲的表現,或有鳴響的聽覺功能障礙[1]。神經性耳鳴是臨床上常見病和多發病,亦為目前最難醫治的聽力疾患之一,據統計分析[2-3],不同人群耳鳴的發病率為17%~30.3%,65歲以上人群發病率可達28%,耳疾患者中耳鳴的發生率為85%,成年患者中的5%有長期頑固性耳鳴癥狀,且常伴有睡眠障礙、焦慮、抑郁等不良心理反應,甚至一部分患者因無法忍受長期耳鳴有自殺的傾向,嚴重影響日常生活,給患者家庭及社會帶來嚴重負擔。
西藥治療主要包括抗驚厥藥、血管擴張藥、苯二氮卓類藥、神經營養藥、改善循環藥物及合成的前列腺素E1等幾方面[4]。根據近年的研究資料來看[5],西醫臨床采用改善微循環、營養神經藥物配合高壓氧、微波及心理疏導等綜合治療,總有效率達87.5%。中醫對耳鳴耳聾的治療方法多樣且療效較好,有報道[6]電針治療耳鳴有效率高達95.5%,其中主要有針灸治療和綜合治療。針灸治療包擴單純針刺治療、穴位注射、電針治療、溫針治療、耳穴埋籽、埋線治療、葦管灸等治療方法,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文獻查找 通過中國知網以“耳鳴耳聾”、針灸”、“效應機制”為主題詞進行檢索。
1.2 納入標準 ①文獻類型:包括臨床療效觀察、基礎研究和機制研究;②干預措施:針灸治療(包括普通針刺、電針、溫針、穴位注射、穴位埋線等)或針灸結合其他治療方法(針藥結合);③疾病范圍:耳鳴耳聾可以是一個單獨出現的病癥, 也可以是耳聾與耳鳴伴發出現的疾病,對于有可能誘導形成耳鳴耳聾的疾病或耳鳴耳聾并發癥的針灸防治應給予納入。
1.3 排除標準 文章內容缺乏真實性或重復報道或年代久遠,缺乏參考價值的應排除。
2 針灸治療耳鳴耳聾的研究回顧
2.1 《黃帝內經》對耳鳴耳聾的治療原則 筆者將《黃帝內經》中針灸治療耳鳴耳聾的原則總結為“辨病辨經辨證”[7]。《黃帝內經》在論治耳鳴耳聾時,或直接從病論,從病論者可局部取穴;或從經論,從經論者可循經取穴;或從證論(相關臟腑論),從證論者可對證取穴。
其中從經論者諸多,后世醫家亦多從經來解釋各臟腑與耳竅有關病癥,故針刺在臨床取穴時,應辨病辨經辨證相結合,而重在辨經,以便取得更佳療效。
2.2 《針灸甲乙經》對耳鳴耳聾的治療原則 《針灸甲乙經》治療耳鳴耳聾通常采用局部取穴與遠道取穴相結合的方法,局部取穴主要選用患側耳廓周圍穴位;遠道取穴則選用以經脈循行過程中入耳的經脈為主的穴位,特別是上肢肘關節以下的特定穴。《手太陽少陽脈動發耳病第五》曰:“耳痛聾鳴,上關主之,刺不可深。”指出主張耳廓旁穴位不可深刺[8]。
2.3 《針灸大成》對耳鳴耳聾的經穴考辨
2.3.1 “入耳中”是治療耳鳴、耳聾取穴依據 研究結果斷顯示[9]《針灸大成》所載治療耳鳴、耳聾經穴集中在足少陽膽經、手少陽三焦經和手太陽小腸經,這些經脈的共同特點是循行“入耳中”。
2.3.2 針刺宜深入病灶 《針灸大成》中認為耳鳴、耳聾病位不在耳廓及耳周,而在深層的耳中,提示耳周經穴不但要重點針刺,更要深刺。
2.3.3 治療耳鳴、耳聾,井穴作用凸顯 井穴位于四肢末端,為經氣始生始發之源,陰陽交接之處,是經絡根結理論中的“根”。《針灸大成》設專章節論述井穴,且放在經穴討論的最前面,其意義在于突出和強調井穴在全身經穴中的重要地位[9]。
對古代經典的研究分析,發現《針灸甲乙經》主張耳廓旁穴位不可深,而《針灸大成》認為耳鳴耳聾病位在耳廓深層的耳中,提示耳周穴位宜深刺。
3 針灸治療耳鳴耳聾針刺方法
在中醫學辨證論治原則的指導下,由于個體差異及耳鳴耳聾分型及病變程度的不同,研究所采用的針灸治療方法也不相同。如圖1所示,通過對文獻的總結,在臨床觀察的20篇文獻當中,針藥結合或針灸配合其他療法為7次[5,19,20,23-26],占35%;單純針刺的方法為3次[10-12],占15%;穴位注射為3次[13-15],占15%;電針為3次[6,16,17],占15%;溫針為2次[18,27],占10%;穴位埋線為2次[21-22],占10%。由此可以看出,在針刺防治耳鳴耳聾的過程中,治療方法多種多樣。
4 針灸治療耳鳴耳聾的文獻分析
通過對所研究文獻類型的分析,可把其區分為基礎研究、療效觀察和效應機制研究。從圖2,可看出在30篇文獻中,療效觀察20篇[5,6,10-27],占67 %;基礎研究7篇[1-4,7-9],占13%;效應機制研究3篇[28-30],占10%;說明針灸治療耳鳴耳聾的研究程度不夠深入,大部分研究還停留在療效觀察上,表明了針灸治療耳鳴耳聾的效應機制還有待深入研究。
選穴配穴體現了辨證論治原則在針灸治療中的應用,通過對所研究文獻中穴位類型的分析,在27篇針灸治療耳鳴耳聾的文獻中,選用常規治療體穴有18個(圖3),分別分布于手少陽三焦經、手太陽小腸經、足少陽膽經、足太陽膀胱經以及董氏奇穴。選用常規治療的主穴及次數為聽宮15次、翳風13次、聽會12次、耳門10次、風池7次、頸部夾脊穴4次、百會3次、合谷3次、完骨2次、四神聰2次、中渚2次、太沖2次、太溪2次、率谷1次、外關1次、內關1次、風市1次、腎關1次,其中以足耳門、聽宮、聽會、翳風四個穴位出現頻次最高。表明針灸防治耳鳴耳聾主要從調整手少陽三焦經、手太陽小腸經、足少陽膽經入手,符合中醫經絡學中的經脈循行規律,這些經脈的共同特點是循行“入耳中”,由此得出經絡循行“入耳中”是治療耳鳴、耳聾取穴依據,以局部腧穴為主,配合遠端取穴治療,為進一步開展的針灸防治耳鳴耳聾的研究提供了思路。
5 小結與展望
綜上分析,針灸治療已經成為治療耳鳴耳聾的主要治療方法,且療效確切。其治療方法多元化,主要有:單純針刺治療、穴位注射、電針治療、溫針治療、耳穴埋籽埋線、葦管灸治療等多種療法,具有療效肯定、經濟、便捷、副作用小優點。在針刺方法的選用上,針灸治療耳鳴耳聾的研究中針刺方法主要為普通毫針針刺。在穴位的選擇上,主要以耳門、聽宮、聽會、翳風四個穴位使用頻率最高。在研究類型和深度上,目前關于耳鳴耳聾的研究大部分還局限在臨床療效觀察上,研究深度尚不足。關于針灸治療耳鳴耳聾療效機制的關報道研究內容較少,難以說明針灸療法治療耳鳴耳聾的作用機制,這無疑將是今后針灸治療耳鳴耳聾研究的重點。同時同類型研究重復較多,缺乏大規模、綜合性、設計嚴謹的臨床研究,研究內容單一,研究水平也需進一步提高。
今后針灸治療耳鳴耳聾的研究將不再是單純的療效觀察,而是向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研究的拓展。而針灸治療耳鳴耳聾的效應機制研究也將會得到深入開展。
參考文獻
[1]賀璐,王國鵬,彭哲.耳鳴臨床應用指南[J].聽力學及言語疾病雜志,2015,23(2):116-139.
[2]徐霞,卜行寬.耳鳴的流行病學研究[J].中華耳科學雜志,2005,2(3):136-139.
[3] Holmes S,Padgham ND. Review paper:more than ringing in the ears: a review of tinnitus and its psychosocial impact [J].JClin Nurs,2009,18(21):2927-2937.
[4]王洪鵬,陳鴻雁.耳鳴治療的研究近況[J].醫學教育探索,2009,8:1604-1606.
[5]劉聯合,程晉甫,蘇宏,等.神經性耳鳴120例治療體會[J].中國實用醫藥,2015,10(3):34-35.
[6]董媛.電針結合中藥治療突發性耳鳴臨床觀察[J].內蒙古中醫藥,2012,31(21):56.
[7]許辛寅,江鋼輝,沈創鵬.淺談《黃帝內經》對耳鳴耳聾的針灸治療原則[J].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2011,17(12): 1361-1362.
[8]徐彥龍.《針灸甲乙經》治療耳鳴耳聾的特點分析[J] .上海針灸雜志,2008,2,(27):49-50.
[9]戴儉宇,陳以國,蘇妝.《針灸大成》中治療耳鳴耳聾經穴考辨[J].長春中醫藥大學學報,2015,31(4):817-819.
[10]王海榮.針刺頸椎夾脊穴治療耳鳴35例[J].四川中醫,2008,26 (3):123.
[11]張永臣.針刺特定穴治療神經性耳鳴40例針灸臨床雜志[J]. 2010,26( 6) :47.
[12]王軍.針刺治療神經性耳鳴療效觀察[J]. 中國社區醫師,2011,13(266):135-136.
[13]趙惠智,張蕾,鄒芙蓉.淺談穴位注射治療神經性耳鳴[J].航空航天醫學雜志,2015, 26(7):823-824.
[14]張丕華,陳明,張星煌.丹紅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療突發性聾的療效觀察[J].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2010 ,12(12):161-162 .
[15]周楓, 吳萍,王黎.神經生長因子穴位注射治療感音神經性耳聾耳鳴68 例療效觀察[J]. 新中醫,2006,38(5):57-58.
[16]李紹榮,方永江,韓勵兵.“瀉南補北法”電針治療神經性耳鳴耳聾的臨床觀察[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1,20(18 ):104.
[17]王兵,劉家瑛.電針治療神經性耳鳴耳聾70例[J].中國中醫藥信息雜志,2005,12(3):68-69.
[18]陳熠路.溫針灸治療神經性耳鳴療效觀察[J]. 湖北中醫雜志,2012,34(12):61-62.
[19]季杰,方曉麗.溫通針法治療突發性耳鳴耳聾療效觀察[J].中國針灸,2008,28(5):353-355.
[20]江凌曉, 凌月仙, 蔡桂君.遺傳性耳聾基因芯片檢測的臨床應用研究[J] . 分子診斷與治療雜志, 2011, 3( 3) :170.
[21]嚴滿紅.耳穴埋籽治療耳鳴耳聾的療效觀察和護理[J]. 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3,17(6):113-115.
[22] 周歆,阮經文.頸夾脊穴埋線配合耳周局部穴電針治療神經性耳鳴近、遠期療效分析[J]. 中國針灸,2015,35(1):32-35.
[23]譙鳳英,趙銘輝,沈金城.中醫藥治療神經性耳聾、耳鳴臨床觀察[J].中國中西醫結合耳鼻咽喉科雜志,2004,12(4):188.
[24]邱德明.創研激光經絡穴位療法治療耳鳴癥[J]. 醫學研究,2006,35( 8): 41.
[25]李石良,柏楊,李輝.針刺與連續多點脈沖刺激治療主觀性耳鳴的初步評價-附98例病例報告[J].中國針灸,2006,26(12):859 -862.
[26]張林燦.針灸結合閃罐療法治療耳鳴 60例臨床觀察[J]. 浙江中西醫結合雜,2015,25(8):786-787.
[27]胡麗萍,陳弘,施曉蘭.葦管灸治療耳疾的病案淺析[J].針灸臨床雜志,2015,31(8):28-30.
[28] Charles P. Mercado,Stephanie Byrum,Marjorie L. Beggs,et al. Impact of Elevated Plasma Serotonin on Global Gene Expression of Murine Megakaryocytes[J]. PLOS ONE,2013,8(8) : 72580.
[29]陳平,周津徽.影響突發性聾患者耳鳴療效的相關因素分析[J].聽力學及言語疾病雜志,2013,21(1) :43-45.
[30]鄒春花,畢言萍,亓秀英.針藥合用對神經性耳鳴的臨床療效及作用機理研究[J]. 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2015,21(5):581-857.
(編輯:陶希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