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林濤
【摘 要】 烏蛇榮皮湯是李可先生自創方,具有通調營衛、活血祛瘀、養血潤燥之功,內外相調,標本兼治,看似平淡,實有奇功;臨床用于治療濕疹、神經性皮炎、黃褐斑等皮膚頑癥,療效確切。
【關鍵詞】 烏蛇榮皮湯;濕疹;神經性皮炎;黃褐斑
【中圖分類號】R249 【文獻標志碼】 A【文章編號】1007-8517(2016)24-0066-02
烏蛇榮皮湯是著名老中醫李可先生自創方之一,由生地、當歸、桂枝、赤芍、川芎、桃仁、紅花、牡丹皮、紫草、何首烏、白蒺藜、白鮮皮、烏蛇肉、炙甘草、生姜、大棗等藥物組成,是針對多種皮膚頑癥而創。筆者拜讀《李可老中醫急危重癥疑難病經驗專輯》時有幸拾得此方,臨床上用其治療皮膚疾患每獲良效,現舉例如下,供同道參考。
1 濕疹
患者方某,男,60歲,2015年4月10日就診。患者5年前因食魚蝦后全身出現皮疹,瘙癢劇烈,滲出明顯,被當地醫院及北京醫院診斷為濕疹,口服、外用多種中西藥物治療,皮損遷延不愈,時輕時重,故前來就診。刻診無法背部、四肢見成片紅色小丘疹,伴抓痕,有滲出,瘙癢劇烈,西藥無法控制,痛苦不堪。察其面部潮紅,舌紅苔黃膩,脈滑數。此濕熱內蘊,熱重于濕之證。治法宜清熱利濕,涼血解毒。處方以烏蛇榮皮湯加減:烏蛇肉15g,生地30g,赤芍15g,桃仁10g,牡丹皮15g,梔子10g,柴胡10g,龍膽草10g,黃柏10g,白蒺藜15g,白鮮皮15g,苦參15g,車前草30g,澤瀉15g,馬齒莧30g,板藍根30g,炙甘草5g。水煎服,每日1劑。服藥7劑后,皮疹大部分消退,瘙癢、滲出明顯減輕。效不更方,以本方加減繼服28劑后,臨床治愈。隨訪至今未再復發。
2 神經性皮炎
患者劉某,女,47歲,2015年11月24日就診。患者10年前頸項部出現成群米粒大小扁平丘疹,伴陣發性瘙癢,診斷為神經性皮炎,久治不愈,逐漸加重,皮疹融合、擴大,形成邊界清楚、皮紋加深、皮嵴隆起的苔蘚樣淡紅色斑塊,散在抓痕及血痂,雙小腿伸側也見類似皮損。察其舌淡紅,苔薄白,脈沉細。此血虛風燥,肌膚失養之證,治法宜養血疏風,潤膚止癢。處方以烏蛇榮皮湯加減:烏蛇肉15g,生地15g,當歸10g,赤芍15g,白芍15g,川芎10g,桃仁10g,紅花10g,牡丹皮15g,桂枝10g,首烏藤30g,白蒺藜30g,白鮮皮15g,苦參15g,地膚子15g,炙甘草5g。水煎服,每日1劑。服藥7劑后,瘙癢減輕。以此方加減繼服2月余,皮損消退,至今未再復發。
3 黃褐斑
患者王某,女,31歲,2016年7月11日就診。自述2年前產后面部出現暗褐色色素沉著斑,顴部明顯,逐漸加重,伴有煩躁易怒,夜寐不安,月經推遲,量少色黑有血塊,經前乳房脹痛,遍訪中醫治療,效果不明顯。察其舌質黯紅,苔薄黃,脈弦細。此肝郁化火,氣滯血瘀之證。治法宜疏肝清熱,活血化瘀。處方以烏蛇榮皮湯加減:烏蛇肉10g,生地20g,當歸10g,赤芍10g,白芍20g,川芎10g,桃仁10g,紅花10g,牡丹皮10g,梔子10g,柴胡10g,郁金10g,何首烏10g,白蒺藜10g,白芷10g,炙甘草5g。水煎服,每日1劑。連續服藥21劑后,面部色斑基本消失,月經正常,諸癥全消。
4 小結
李可先生認為,“皮膚病雖在皮膚肢節,卻內連臟腑,并與情志變動、氣血失和息息相關。一切皮膚病的根本原因,首先是整體氣血失調,‘邪之所湊,其氣必虛,然后風、寒、暑、濕、燥、火六淫之邪,或長期接觸有害物質,諸多外因趁虛襲入而致病。則治皮之道,首當著眼整體,從調燮五臟氣血入手”[1]。烏蛇榮皮湯方中“桃紅四物合桂枝湯養血潤燥,活血祛瘀,通調營衛;定風丹(首烏、蒺藜對藥)滋養肝腎,烏須發,定眩暈,養血驅風止癢;丹皮、紫草涼血解毒;白鮮皮苦咸寒,入肺與大腸、脾與胃四經,功能清濕熱而療死肌,為風熱瘡毒、皮膚癢疹特效藥;烏蛇肉一味,歸納各家本草學論述,味甘咸,入肺脾二經,功能祛風、通絡、解痙,治皮毛諸疾,主諸風頑癬、皮膚不仁、風瘙癮疹、疥癬麻風、白癜風、瘰疬惡瘡、風濕頑痹、口眼歪斜、半身不遂,實是一切皮膚頑癥特效藥……諸藥相合,可增強體質,旺盛血行,使病變局部氣血充盈,肌膚四末得養,則病愈”[1]。本方內外相調,標本兼治,看似平淡,實有奇功。
參考文獻
[1]李可.李可老中醫急危重癥疑難病經驗專輯[M].太原:山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315-316.
(編輯:穆麗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