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亮
(江西省南昌市中國瑞林工程技術有限公司,江西 南昌 330000)
PPP項目設備招投標風險分擔問題探討
趙亮
(江西省南昌市中國瑞林工程技術有限公司,江西 南昌 330000)
為了提升我國的基礎設施水平,解決基礎設施項目融資難問題,提高公共產品的為民服務效率,在城市建設的部分層面嘗試并推廣PPP模式.在我們目前熟知的領域中,PPP模式涉及的基礎建設有高速公路、橋梁與隧道、電網鋪設、軌道交通建設、供水處理等各個領域,這種模式極大地推動了基礎設施的建設進程.而PPP模式的控制權配置決定了政府部門和私營股東在項目公司中的利潤分配及承擔風險的比例,在PPP迅速發展的同時,也存在著一些風險.
PPP模式;招投標風險;政府
從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我國引進并實施以BOT為主要形式的PPP項目.PPP指的是公私合營模式,該模式具有政府全程參與經營的特點.在PPP模式當中會將部分屬于政府的責任以特許經營權方式轉移給有條件的企業進行經營,該模式促進政府財政壓力的減輕,同時也為社會主體的投資提供較為安全的保障.目前國內對于PPP模式的應用較為廣泛的是基礎建設,如高速公路、橋梁隧道、電力能源等領域.與此同時,PPP模式在實踐應用當中,也出現一些問題,需要我們給予足夠的重視.如何更好的推進PPP模式在國內的發展,對于促進國家財政資金使用效率的提高、多種所有制經濟的共同發展、民間投資積極性的提供以及公共服務質量的提升均具有重要意義.
在城市建設熱潮中,政府主導的公共基礎設施項目占有較大的比重,一種能夠共同分擔風險、合作、互惠、共贏模式呼之欲出,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PPP模式被得以大力推廣.我們知道,城市公共基礎設施項目具有一些較為獨特的特點,如建設 周期長、資金周轉時間長、投資主體關系復雜、具有多重風險等等.大量資料顯示,在PPP模式中,招標與投標這兩個環節是整個建設項目順利開展的重要階段.招投標工作的順利開展及完整結束,對整個建設項目的順利施工起到重要的影響.
招投標工作作為PPP項目運營的前期準備階段,招標工作的開展是否有效將對PPP項目的后期工程的開展產生較大的影響.因此,需要對PPP項目展開的招投標工作各個環節進行科學合理的控制,保障PPP項目健康有序開展.
由于PPP項目大多都會涉及到一個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因此,項目不僅僅具有重要的政治意義,同時也具有重要的經濟意義,因此,PPP項目大都會受到政治形勢的影響,而PPP項目一旦固化,就等同于固定資產,無法進行轉移. PPP項目所在國一旦發生任何動蕩,比如權利的更迭、社會的動蕩,都會影響整個項目的實施,繼而影響幾個方面的投資和收益.
PPP項目有可能會受到各種社會風險的影響.所謂社會風險,筆者認為,大都存在于社會的各個領域以及各個階層,并且是以各種形式存在著,如整個社會的風俗習慣、文化行為、社會秩序等等,都會在一定層面影響PPP項目的實施,如公眾的集體反對會對PPP項目實施的過程造成影響.
PPP是通過融資完成的一種業態,任何一種新興的融資模式都伴隨著一定的經濟風險,一般來說,PPP項目的經濟風險來自于融資與運營等環節.先說政府方面,在PPP項目中,政府面臨的主要風險體現在經營不善而導致的"壞賬"風險,由于PPP項目的資金來源主要來自政府的財政補貼,如果PPP項目由于任何原因而導致停止進行,政府就會面臨為整個項目產生的壞賬而買單的風險.
無論是招標還是投標,實質上都是一種交易,都需要簽訂合同,而交易首先應該遵循的原則就是公平.也就是說,無論是招標還是投標都應該遵循《合同法》中的要求,這也是打造良性循環的市場經濟的充分而且必要的原則.由于PPP項目由政府與私營投資者共同參與,因此,風險也應該由雙方來分擔.要做到公平,建議遵循相關的法律法規來簽訂完善的合同,這樣能最大程度的保護PPP項目參與者的利益不受損害,因此,公平原則是最好的分擔風險時首先應該滿足的.
PPP模式是政府部門與社會投資者共同合作運營的項目,雙方合作的目的是提供更好的服務或產品.如果項目運營得當,就會產生一定的效益,但同時,也會伴隨一定的風險.因此,在共享利益的同時,也應該由雙方共同承擔可能存在的風險,只有這樣,才能確保整個PPP項目良性運營.
也就是說,當PPP項目融資并正式運營后,政府不能完全退出角色,諸多專家認為,PPP項目走上正軌后仍然需要政府的介入與關注,政府和私營企業主應該利益共享并且風險共同承擔,這是PPP模式良性運行的前提.例如,在關于打造某一項公共設施時,政府有制定政策的權利,同時,也應該有一個合理回報和風險分擔機制.也就是說,通過PPP模式建設的公共項目,能夠保護社會資本的投資既不受到傷害,又受到正常的約束.
作為一方的投資主體,社會投資方常常會在投標過程中,因為各種主觀或者客觀的問題而導致失去投資的絕佳機會,也就是說,由于負責人的過失,沒有按照相關的招標公告要求而失去中標的良機,這個風險應該由社會投資主體來承擔;反之,作為另一方的投資主體,一旦風險產生,也就是投標失敗,政府部門也應該承擔起相應的責任.
如果對于項目的標的不明晰,問題就會在招標的后期集中顯現出來.也就是說,當PPP項目進行到到招投標階段,主要負責人沒有對于目標的精準掌控和明確的意圖,招投標就有可能面臨失敗的風險.與此同時,即使PPP項目能夠沖破重重阻力得以實施,它能夠提供的服務也有可能無法達到公眾所要求的標準而受到公眾的排擠,從而在項目的后期埋下隱患.
作為新興業態,PPP項目在近幾年出現在許多領域各個層面的合作中.然而,我們必須看到,由于行業受限與自身固有的認知體系,PPP項目招標人有可能對于PPP運營的本質無法精準把握,導致埋下隱患.因此,為了整個項目能夠在各個細節中做到無縫銜接,并且運營起來遭遇更小的阻力,同時進一步優化現有資源,PPP項目執行中的招標人或相關機構應經常取得與政府眾多部門溝通的機會,即使會有爭執也應該正確面對,爭取雙方在溝通中達成對項目的共識.
在政府部門與社會投資主體的合作中,溝通十分重要,要表現出自己真誠的合作態度.當前階段,總會出現個別主體只顧自己的利益,而無視其他主體的利益,從而導致在某些方面出現盲目跟進,無法形成良好對接的現象,這種短視行為勢必造成社會資源的浪費,傷害PPP項目的整體運營.
隨著經濟水平的發展與城市自身各項功能的不斷提升,PPP模式會在公共基礎設施建設中不斷應用.
[1]李虹,黃丹林.PPP項目風險管理研究綜述[J].建筑經濟,2014 (C6):37-41.
[2]池運波. 工程項目招投標階段的風險分析[J].價值工程,2011(C2):245-247.
F407
A
1671-0711(2017)11(上)-017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