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問土壤調理劑
一.什么是土壤調理劑?
土壤調理劑是指加入障礙土壤中以改善土壤物理、化學和/或生物性狀的物料,適用于改善土壤結構、降低土壤鹽堿危害、調節土壤酸堿度、改善土壤水分狀況或修復污染土壤等。
二.土壤調理劑有何作用?
1.改善土質,使酸化、鹽化、板結、施肥過度土壤恢復活力。
2.改善土壤連作障礙,提供適宜生長的土壤環境,有利于土壤良性循環。
3.提高作物產量,改善品質,減少落花落果,提高結實率,提早收及延長采摘期,增加果實營養水平。
4.預防病蟲害、病菌對植物危害,增強抗病、抗菌、抗逆能力。
5.分解土壤、植株體內肥料、農藥殘留,鈍化重金屬對環境污染。
6.提高土壤保水性,改善土壤吸附性能。
三.土壤調理劑如何分類?
目前農業部登記的土壤調理劑產品材料來源分三類:一類是以味精發酵尾液、餐廚廢棄物等為原料的有機土壤調理劑;二類是以牡蠣殼、麥飯石、鉀長石、白云石、硅藻土、菱鎂礦、磷礦等為原料的礦物源土壤調理劑;第三類是以聚酯為原料的農林保水劑。
1.根據劑型可分為粉劑、水劑、顆粒劑三種。
2.按照加工過程可分為人工合成土壤調理劑:高分子聚合物聚丙烯酰胺、免深耕土壤調理劑、生物制劑等;天然土壤調理劑:膨潤土、天然石膏、牡蠣殼、蒙脫石粉等;工農業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副產物或廢棄物:磷石膏、堿渣、脫硫廢棄物、菇渣等。
3.按照材料性質土壤調理劑可分為:
(1)合成土壤調理劑:加入土壤中用于改善其物理性質的合成的產品;
(2)無機土壤調理劑:不含有機物,也不標明氮、磷、鉀或微量元素含量的調理劑;
(3)添加肥料的無機土壤調理劑:具有土壤調理劑效果的含肥料的無機土壤調理劑;
(4)有機土壤調理劑:來源于植物或動植物的產品,用于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質和生物活性。由于有機土壤調理劑所含的主要養分總量很低,通常不足最終產品的2%,故不能歸作肥料;
(5)有機-無機土壤調理劑:其可用物質和元素來源于有機和無機物質的產品,由有機土壤調理劑和含鈣、鎂和(或)硫的土壤調理劑混合和(或)化合制成。
4.根據不同功能又可以分為:團聚分散土粒、改善土壤結構的土壤膠結劑;固定表土、防止水土流失的土壤安定劑;調節土壤酸堿度的土壤調酸劑;能增加土壤溫度的土壤增溫劑;能保持土壤水分的土壤保水劑等,保水型土壤調理劑又分為液體保水劑和固體保水劑,其中固體保水劑又包括淀粉系、共混物及復合系、蛋白質、合成樹脂系、纖維素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