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自茂
610500成都新都西橋醫院普外科
腹腔鏡手術應用于急性腹膜炎的效果分析
董自茂
610500成都新都西橋醫院普外科
目的:探討腹腔鏡手術應用于急性腹膜炎的治療效果。方法:收治急性腹膜炎患者88例,平分兩組。對照組行開腹手術治療,觀察組行腹腔鏡手術治療。比較兩組治療效果。結果:觀察組手術時間、術后排氣時間、下床時間以及引流管留置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腹腔鏡手術治療急性腹膜炎的臨床療效顯著,可有效促使患者的機體恢復。
急性腹膜炎;腹腔鏡手術;臨床療效
急性腹膜炎屬于一種急性腹膜炎性反應,導致其發生的主要原因為感染或腹腔臟器損傷[1]。急性腹膜炎在臨床外科中屬常見病和多發病,其發病急促,病情發展快,因此在疾病得到確診后,需在最短時間內為患者開展治療,從而避免病情發展引發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等而對患者的生命構成威脅[2]。目前臨床上對急性腹膜炎進行治療的手術方式包括開腹手術和腹腔鏡手術[3]。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急性腹膜炎患者88例,探討腹腔鏡手術應用于急性腹膜炎的治療效果。報告如下。
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急性腹膜炎患者88例,患者均經臨床病理學檢查確診。其中行開腹手術治療患者44例,將其設為對照組;其余行腹腔鏡手術治療患者44例,將其設為觀察組。對照組男28例,女16例;年齡24~58歲,平均(36.8±5.3)歲;其中包括急性化膿性闌尾炎患者10例,化膿性膽囊炎患者14例,宮外孕破裂患者5例,闌尾炎穿孔患者5例,胃腸穿孔患者8例,外傷患者2例;觀察組男27例,女17例;年齡22~59歲,平均(37.5±5.1)歲;其中急性化膿性闌尾炎患者9例,化膿性膽囊炎13例,宮外孕破裂4例,闌尾炎穿孔6例,胃腸穿孔9例,外傷3例。兩組基線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可比性。
研究方法:對照組行常規開腹手術治療,治療方法:行全身麻醉或腹膜外麻醉后,進行氣管插管。然后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確定切口位置:若患者接受闌尾手術,則將切口確定為麥氏切口;若患者接受胃十二指腸手術,則將切口確定為機體上腹正中切口;若患者接受小腸手術,則將切口確定為右中腹切口;若患者接受膽囊手術,則將切口確定為右側肋緣下切口;若患者接受宮外孕手術,則將切口確定為下腹正中切口。切開后,將患者的病變組織應用鈍銳結合法進行分離,手術完成后有效引流。觀察組行腹腔鏡手術治療,治療方法:經靜脈全身麻醉后,進行氣管插管,在患者機體臍部上方建立氣腹。之后開展腹腔鏡檢查,對患者的原發病部位進行確定后,再對手術的主、副操作孔位置進行確定:若患者的原發病部位位于小腸、闌尾以及子宮,則在其機體的左右下腹部建立主、副操作孔;若患者的原發病部位位于膽囊,則在其機體的劍突下及右肋緣下建立主、副操作孔;若患者的原發病部位位于胃十二指腸,則在其右肋緣下及左腹直肌上段建立主、副操作孔;若患者受到外傷,則參照其具體的機體損傷部位建立主、副操作孔。在手術的過程中,對患者的病變組織采用鉗刮、電剪、電鉤銳性結合法進行分離。手術完成后,對腹腔進行徹底清潔,同時留置有效引流。
觀察指標:觀察兩組手術時間、術后排氣時間、下床時間、引流管留置時間以及并發癥發生情況。
手術相關指標比較:觀察組手術時間、術后排氣時間、下床時間以及引流管留置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并發癥比較:治療后,對照組發生切口感染1例(2.27%),腹腔感染1例(2.27%);觀察組發生腹腔感染1例(2.27%)。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急性腹膜炎具有較高的發病率,急性腹膜炎的發生可能導致多種并發癥的出現,如腹腔膿腫、失血性休克、感染性休克、多臟器功能衰竭等,嚴重的可能對患者的生命構成威脅。因此在疾病發生后,應及時采取有效的措施開展治療。大量的臨床觀察試驗得知,對急性腹膜炎進行有效治療的關鍵在于早期診斷,采用抗菌藥物進行抗感染治療,同時根據患者的病情發展采取外科手術治療。通過長時間的臨床觀察不難發現,在對急性腹膜炎患者開展治療時,采取外科開腹手術存在著眾多的缺點,比如手術對患者造成的創傷較大,導致患者術后機體恢復慢,也提高了術后發生感染的概率,同時術后可能有多種并發癥的發生[4]。隨著腹腔鏡技術的不斷發展,其在臨床上的應用范圍不斷擴大,應用率也不斷提高。腹腔鏡技術不僅可在臨床治療中發揮作用,同時也可在疾病的臨床診斷中發揮作用,其具有較高的診斷準確率,不容易發生漏診。在對急腹癥進行治療時,腹腔鏡手術所具有的優點包括:①可起到輔助診斷的作用,從而有效地避免了剖腹探查所導致的大切口。②對患者造成的創傷小,術后恢復速度快,不容易導致感染。③術后排氣時間短,患者可盡快下床活動,從而可促使患者的胃腸道功能恢復,可有效預防粘連等多種并發癥的發生。本次研究結果也顯示,觀察組患者的術后恢復速度更佳,同時不會增加并發癥的發生率。提示腹腔鏡手術應用于急性腹膜炎治療時,可促使患者的機體恢復,這也和前人的研究結果相符[5]。
綜上所述,腹腔鏡手術治療急性腹膜炎的臨床療效顯著,可有效促使患者的機體恢復,值得在臨床上進一步推廣應用。
表1 兩組手術時間及術后恢復情況比較(±s)
組別 例數 手術時間(min) 排氣時間(h) 下床時間(h) 引流管留置時間(h)對照組 44 70.22±7.35 23.75±3.63 17.48±5.25 90.77±10.75觀察組 44 49.35±5.47 56.18±4.02 51.06±6.65 49.35±9.11t15.110 39.716 26.290 19.498P0.001 0.001 0.001 0.001
[1]周文英.老年急性腹膜炎并發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的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12,27(8):760-761.
[2]鄧佳,田李星,馬曉媛,等.胍丁胺對酵母多糖誘導急性腹膜炎炎癥損傷及中性粒細胞浸潤的影響[J].中華危重病急救醫學,2016,28(3):225-229.
[3]王哲.腹腔鏡診治急性腹膜炎528例分析[J].腹腔鏡外科雜志,2012,17(3):222-223.
[4]王培戈,彭新剛.急性腹膜炎的早期診治[J].中華胃腸外科雜志,2011,14(7):561-563.
[5]梁科展.腹腔鏡手術治療中老年急性腹膜炎240例[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4,11(16):
Analysis of the effect of laparoscopic surgery on acute peritonitis
Dong Zimao
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Xindu West Bridge Hospital of Chengdu 610500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laparoscopic surgery on acute peritonitis.Methods:88 patients with acute peritonitis were selected.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two groups on average.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by laparotomy.The observation group
laparoscopic surgery.The therapeutic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The operation time,the postoperative exhaust time,the time of getting out of bed and the indwelling time of the drainage tub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hor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between groups(P>0.05).Conclusion:Laparoscopic surgery is effective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peritonitis,and it can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recovery of the patient's body.
Acute peritonitis;Laparoscopic surgery;Clinical efficacy
10.3969/j.issn.1007-614x.2017.2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