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玉敏,李麗,孫偉奇
(海軍航空工程學院青島校區,山東 青島 266041)
軍民融合式航材保障研究
史玉敏,李麗,孫偉奇
(海軍航空工程學院青島校區,山東 青島 266041)
作為航材保障部門,需要深入研究如何整合軍方和地方的資源,發展現代化的航材保障模式。
軍民融合;航材保障;戰時保障
信息化是世界發展的大趨勢,要想打贏信息化戰爭則必須加快我軍由機械化向信息化轉變的步伐,加快武器裝備和裝備保障能力的快速轉型。這就要求我們要充分發揮后發優勢,從而實現跨越式發展。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我國制定了軍民一體化戰略。總體過程要分兩步走,第一步就是軍轉民,第二步就是發展軍民兩用。
我軍航材保障理論研究起步較晚,雖然軍隊單獨保障已經出現一些弊端,但軍民融合保障機制還不夠健全,保障模式還有待進一步完善。目前我軍航材部門已經意識到這個問題,開始學習和借鑒外軍在航材保障方面軍民融合的一些具體措施。從航材籌措到航材倉儲再到航材運輸,都已初步探索軍民融合模式,理論體系逐步健全,編制體制逐步完善。
多年來沿用的航材籌措模式就是除個別消耗五金件及勞保用品從市場采購。地方企業若想加入部隊采購環節較難,目前,地方企業加入軍工生產,申請資質困難,由于政策不健全,流程不統一,溝通起來有困難。我們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研究優化航材籌措渠道。
1.1 加快政策建設,優化合作條件
首先,盡快建設配套完善的軍民融合制度。建設有關法律法規、規章制度,規范軍民融合的流程,規定雙方的權責利關系,達到雙贏。讓雙方合作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并在稅收、技術創新、經費支持等方面給予軍民融合企業一定的優惠政策,從而吸引水平較高的企業參與投標,從而提高軍民融合的整體水平。其次,加強溝通協調,確保一致。軍民融合關系確立后,應定期召開會議,交流建設進度及合作問題,從而確保信息一致、意見一致、建設一致。
1.2 建立資質認證制度,嚴格準入機制
首先,建立資質認證制度。按照國家和軍隊有關規定,只有符合資格審查和許可條件的企業才能進入航材保障領域,形成一套嚴格的資格審查制度,規定各要素和緩解,對應不同的航材工作環節要求嚴格審查,建立合格供方名單。其次,實行航材保障項目的招投標制度。遇到需要軍民融合的項目可以采用招投標的方式,公開招標、公平競爭,根據項目需求確定最佳民間企業。再次,實行動態管理。合格供方名單建立后不是一成不變的,要采用動態管理,定期審核企業的資質及工程建設質量、合作完成情況等,對于審核不合格的企業實行推出機制,同時邀請資質更好的企業進入,這樣才能保證合格供方的先進性與工程建設的合格率。這樣可以吸引更多符合要求的企業進入航材保障領域,使承保企業時刻感到不進則退的競爭壓力。
1.3 建立退出機制,確保維護軍方合法權益
軍隊根據軍民融合合作的各個環節及建設工程進度、質量等建立一定的考評機制,對于考評不合格的企業,應責令退出合格企業名單。同時加大退出監管力度,企業若想單方退出合作領域,首先要注銷其軍民合作資質,經許可后方可退出。對其航材保障科研、器材供應和維修保障能力進行剝離,使軍方的核心能力得到保留。為確保航材保障領域工作的按時完成或戰時的急需合作,可以給予適當的補貼,延緩或反對其退出。
經過近幾年的不斷研究和完善,航材倉儲管理水平已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但在信息技術和手段飛速發展的當代,我們的航材倉儲管理模式和水平還滿足不了信息化戰爭的需求,我們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重點建設。
2.1 完善標準體系制度
航材倉儲的物資分類及編碼標準目前和地方倉儲企業不太一致,若實行軍民融合則必須要建立統一的標準體系制度。規范業務流程和器材存儲要求,嚴格器材的進出管理及倉庫的日常管理,確保統一管理,統一調配。
2.2 建立軍民融合的航材儲備體系
航材可以分為專用航材和通用航材,專用航材可以由部隊航材倉庫專門倉庫,通用航材則可以由社會倉庫來存放。目前地方很多單位實行“零庫存”,也就是要減少儲備成本,加快從生產到使用的速度。但部隊在戰時會面臨大量物資的消耗,臨時生產使用會造成供不應求,因此可以跟地方倉儲單位合作,建立軍民融合的航材儲備體系。在地方儲備系統重點儲備應對作戰和突發公共事件急需的戰略物資,對于需求量大、社會生產能力弱的物資器材則需重點儲備。
2.3 以民補軍,完善儲備設施
與地方儲備設施相結合,實行軍民共建,軍民共用的原則。在建設之初與地方單位達成協議,軍用的某些設施可以提供民用,民用的設施可以提供軍用,軍民也可以共建需要的設施,但在戰時或緊急情況下,則以優先完成軍事任務為原則。
航材運輸是航材保障工作的重要環節,美國二戰之所以取得戰爭的勝利與良好的后勤運輸機制是分不開的,在隨后的一系列戰爭中,美國不斷總結經驗優化運輸機制,目前已建立了非常完善的物資運輸系統。我軍應當借鑒其先進的經驗,優化航材運輸機制。
3.1 借民為軍,提高物流水平
借用地方的基礎設施和保障裝備,充分開展軍地合作,如地方的倉庫、鐵路、公路、站臺、設備等,都可以借來使用,適當給予補償或開展互用合作,來滿足軍方不足或戰時急需。
3.2 優化布局,加強儲備能力
合理規劃布局,將地方倉庫、單位充分利用,統籌考慮,滿足戰時快速機動的要求,在布局儲備地點時,應當考慮各種戰略規劃的需要,要根據航材的消耗和應急搶修的需要,尤其是部隊跨地區作戰時,保障機型不同但不便于攜行大量航材的情況。
3.3 集中優勢,保障重點任務
在遇到需要重點保障或急需保障的任務環節,應當集中軍對運輸和地方運輸的大部分力量進行保障,保障重點在武器裝備、武器彈藥、維修器材等裝備物資能在最短的時間供上。
3.4 各軍種協同作戰,實現聯合保障
將軍隊運輸保障力量、地方軍工企業,以及民兵技術支前力量,統一編組、統一指揮、統一部署,從全局著眼綜合考慮應急物流保障需求,科學合理的制定物流保障規劃,摸清軍民保障力量,在戰時統一組織,按照平時簽訂的合同要求進行分工,發揮各自的優勢,在軍隊領導統一指揮下,打破軍民界限,目標一致,力量集中,減少不必要的審批和報告環節,精簡重疊的物流保障機構,提高物流保障的統一性和時效性。
堅持軍地雙方優勢互補,以全面提高信息化條件下航材保障能力為目標,突出軍方在謀劃、決策、協調、指導軍民一體化航材保障中的主導作用,動員、吸納、引導地方保障力量積極參與軍隊航材保障活動,確保軍隊始終掌握軍民一體化航材保障主動權。
[1]肖杰 王凱 孫萬國 構建軍民一體化裝備保障體系的幾點思考[J],國防技術基礎,2010,5:3-6.
[2]蔡揚明 占群峰 毛才善,軍民融合式裝備保障方法淺析,海軍裝備維修[J],2012.10,36-37.
[3]吳亞男 李雄 王樹禮 信息化條件下作戰軍民一體化應急物流保障研究[J],物流科技,2012,6:20-23.
[4]李環林 軍民融合裝備保障[M]. 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9:8-11.
TB48
A
1671-0711(2017)04(下)-016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