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華平
(聞喜縣水務局,山西 聞喜 043800)
以溝壩地治理為突破口打贏精準扶貧攻堅戰
王華平
(聞喜縣水務局,山西 聞喜 043800)
溝壩地;經果林;示范園;精準扶貧;三交溝小流域;聞喜縣
聞喜縣三交溝小流域屬黃土丘陵階地區,耕地主要分布在溝道和丘嶺,溝地地塊破碎,坡耕地多,土地利用率低;溝渠不分,耕作不便,產量無保障;嶺地無灌溉條件,干旱瘠薄,糧食產量低;作物品種單一,以糧為主,經濟作物少;交通不便,群眾居住分散,信息閉塞。通過實施壩灘聯合整治工程、調整產業結構、建立示范園和建設生態清潔小流域等一系列措施后,流域內群眾生產條件明顯改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提前摘掉了貧困帽子。
聞喜縣三交溝小流域地勢西北高、東南低,流域最長處有7.5 km,最寬處有4 km,主溝三交溝是涑水河的一級支流,涑水河又是黃河的一級支流。三交溝上游有下白溝(工廠企業占用)、東白溝和干慶溝三條較大支溝,其中:東白溝上游有朱家山溝、余家河溝和桑林莊溝三條較大毛溝;干慶溝上游有東干慶溝(工廠企業用地)和西干慶溝兩條毛溝。三交溝小流域下游是聞喜縣的經濟重鎮——東鎮,山西省最大的民營企業——海鑫鋼鐵集團有限公司就在該鎮。
該流域屬黃土丘陵階地區,水土流失較為嚴重,流域總面積27.33 km2,其中東白溝和干慶溝流域面積之和為20.12 km2,溝壑密度為1.83 km/km2,溝道縱比降在3.47%~7.52%之間,溝道屬于寬淺型,深度20~100 m,寬度20~200 m,地表為較厚黃土層覆蓋,土壤侵蝕模數達4 500 t/(km2·a)。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冬季寒冷干燥,春季溫暖多風沙,夏季炎熱而雨量集中,秋季涼爽而短促。年平均氣溫13 ℃,年均降水量490 mm,年最大降水量1 078.5 mm,年最小降水量260.3 mm,7—9月份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80%左右。流域內現有余家河、干慶溝兩座中型淤地壩,均建于20世紀90年代。
三交溝小流域除被工廠企業占用的下白溝外,剩余的東白溝和干慶溝分別涉及東鎮的東白村、黨家莊村、三交村和西溝村4個行政村2 020人。2010年東白村人均收入2 210 元,黨家莊村人均收入2 180元,三交村人均收入2 190元,西溝村人均收入2 100元,均屬貧困村。
2.1 找出貧困癥結
長期以來,群眾收入明顯低于周圍村莊。主要原因是:地理條件差,耕地主要分布在溝道和丘嶺,溝地高低不平,地塊破碎,坡耕地多,土地利用率低;溝渠不分,耕作不便,豐收無保障;嶺地無灌溉條件,干旱瘠薄,糧食產量低;種植作物單一,流域內各村還是以種植小麥為主,有少量玉米,經濟作物很少;交通不便,農業機械化程度低;群眾居住分散,像東白村就由東白、朱家山、余家河和桑林莊四個自然村組成,生產生活都非常不便;信息閉塞,群眾思想觀念保守,農業生產技術落后,群眾文化水平較低,和外界交流較少等。
2.2 選準致富突破口
根據流域特點,結合群眾長期貧困的癥結所在,找準突破口,引導群眾走上致富路。
(1)實施壩灘聯合整治工程。從2010年開始,在該流域主溝道內余家河淤地壩和干慶溝淤地壩的下游,先后實施了西溝溝壩地治理工程、三交溝溝壩地治理工程和干慶溝溝壩地治理工程;在支溝先后實施了余家河壩灘聯合整治工程、桑林莊壩灘聯合整治工程和朱家山壩灘聯合整治工程;在余家河、桑林莊和朱家山三條毛溝共修筑小型淤地壩4座。主溝支溝整治溝地76.96 hm2,其中新增溝壩地42.33 hm2,修筑田間道路6.54 km,開挖排洪渠8.31 km,使溝道內荒坡地得到了開發,坡耕地得到了治理,小田塊得到了合并,最大的田塊面積達6.7 hm2,道路得到了開通和整修,溝道內全部開挖了排洪渠,做到了人有人路、機有機路、水有水路,做到了上有攔(淤地壩攔蓄洪水)下有保(保護溝壩地),做到了田面平整,使“三跑田”變成了“三保田”。東白村的余家河居民組,自從上游修了高速路后,溝道內洪水加大,常沖毀道路和農田,群眾怨聲載道,多次到縣政府上訪,得知情況后,縣水務局及時安排實施了余家河壩灘聯合整治工程,建了淤地壩,平整修復了溝地,及時化解了矛盾。溝壩地和壩灘聯合整治工程的實施使該流域人均溝壩地達到0.04 hm2。
(2) 調整產業結構。溝壩地整治后糧食產量有了保證,大部分嶺地、坡地就可以退耕還林。通過水利、林業部門的支持,流域內的4個行政村到目前共發展雙季槐53 hm2、核桃49.34 hm2、棗13.34 hm2、山楂44 hm2;特別是該流域的西溝村人均達到0.08 hm2經果林,黨家莊村人均達到0.1 hm2經果林。同時中藥材種植、蔬菜種植也得到了大面積發展,養豬、養雞、養羊等養殖業也應運而生,使農、林、牧業協調發展。
(3)拓寬群眾視野。我們每年都要組織流域內的群眾到外地參觀學習1~2次,參加人數已達100余人次。比如我們組織群眾先后參觀了號稱“天下槐米第一村”的稷山縣上廉村的雙季槐,陜西省大荔縣井村的青皮核桃高產示范園,還有本縣郭家莊鄉七里坡村的萬畝山楂種植基地,以及本縣的荒山荒坡綠化先進典型河底鎮大尾溝村的荒山造林等。同時還邀請了全國造林模范、夏縣原縣委書記陳天源,陜西核桃高產專家李興武,雙季槐管理專家薛合龍等到流域現場指導,手把手地教群眾管理果樹。
(4) 建設示范園。通過引進果樹新品種,建立示范園,給群眾引路。先后引進了三季桑(每年春、夏、秋三季均產桑果)、短枝核桃香玲和葡萄新品種A17等,建立了2個葡萄示范園、1個三季桑示范園、1個核桃示范園、1個櫻桃示范園和1個冬棗示范園,讓群眾親眼看到新品種的引進、親眼看到新品種如何管理、親眼看到新品種產生的效益,達到主動引進、主動種植、主動學習,逐步實現優良、優質、高效、低耗農業生產。
(5)建設生態清潔小流域。積極引導群眾轉變思想觀念,走出傳統農業管理模式,向生態清潔小流域方向發展。幾年來,流域內新打水井3眼,鋪設地下輸水管道2.5萬m,建蓄水池10座,可灌溉面積達200 hm2;整修田間道路15 km,硬化村莊道路10 km,處理路邊垃圾,路旁栽綠化美化苗木16 000株,路邊建旱井9座;建老年活動場2處、小型花園1處;建窯洞式冷庫1座。
通過實施壩灘聯合整治工程等一系列措施,流域內群眾的生產條件得到了明顯改善,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流域內的4個行政村2016年人均收入達到了6 500元,而其周邊的上白村、西干慶村和東干慶村都還是縣政府確定的貧困村;生態環境明顯改善,路邊是樹,坡上是樹,嶺上是樹,一嶺連一嶺,一溝接一溝,綠樹成蔭;村容村貌得到了較大改善,昔日垃圾亂堆亂放亂倒等問題得到了徹底解決;路上的雨水集流到旱井,做到了集蓄利用,路旁有示范園、采摘園、小型花園,流域內農業正在向高效農業、清潔農業、生態農業、旅游觀光農業快速發展。現在該流域內群眾的精神面貌和從前不一樣了,以前是玩耍的多、打麻將的多、曬太陽的多,而現在是上地里干活的人多了、外出打工的人多了、每天早上起來鍛煉的人多了、長壽的人也多了,流域內的黨家莊村,全村人口八九百人,現在80歲以上的老人有30~40人,90歲以上的老人有10多人,真是人壽年豐,國泰民安!
(責任編輯 張培虎)
S157.2
C
1000-0941(2017)07-0014-02
王華平(1969—),女,山西聞喜縣人,工程師,主要從事水土保持建設與管理工作。
2017-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