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潔,陳 新
(深圳市廣匯源水利勘測設計有限公司,廣東 深圳 518000)
深圳市水情特點及水情教育的現狀和不足
楊 潔,陳 新
(深圳市廣匯源水利勘測設計有限公司,廣東 深圳 518000)
水情教育;水土保持;深圳
水是生命之源、生產之要、生態之基,水生態文明建設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創造“深圳質量”,打造“深圳標準”的基礎支撐。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深圳特區水環境污染、水資源短缺、水生態損害等問題愈發嚴重,迫切需要科學有序、系統深入、持續有效地開展水情教育。針對深圳市水情特點和水情教育的現狀,以深圳市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園為例指出了水情教育的不足,對未來的水情教育進行了展望。
2015年6月,水利部、中宣部、教育部、共青團中央聯合印發的《全國水情教育規劃(2015—2020年)》提出,要依托已有的各類教育場所和具水情教育功能的水利設施等,建立一批水情教育基地。
深圳市河流眾多,分布較廣,流域面積超過1 km2的河流有310條,其中:流域面積超過5 km2的有112條;超過10 km2的有64條;流域面積在50~100 km2之間的有4條,分別為大沙河、布吉河、丁山河、南約河;流域面積超過100 km2的有6條,分別為觀瀾河、茅洲河、龍崗河、坪山河、深圳河和西鄉河。按河流水系可將深圳市分為茅洲河流域、觀瀾河流域、龍崗河流域、坪山河流域、深圳河流域、深圳灣流域、東部海灣水系流域、珠江口水系流域。
近年來,深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治水工作,全市治水興水步伐不斷加快,水環境質量不斷提升。但是,受生態空間有限、水環境容量微薄、海灣和感潮河流水動力差等先天因素和城市高速發展、相關設施建設相對滯后等現實因素影響,深圳市治水工作仍然存在不少問題,加之水環境治理的長期性、艱巨性和復雜性特點突出,因此急需統籌謀劃,重點突破,舉全市之力,打一場“治水提質”攻堅戰,服務深圳新一輪發展。基于此,深圳市出臺了《深圳市治水提質工作計劃(2015—2020年)》,將國家海綿城市建設理念作為城市建設規劃跨越式發展的重要戰略之一,并于2004年開始引入低影響開發理念,在政府投資項目中推廣。近年來,先后在深圳大運中心、東部華僑城、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園、萬科中心、建科大樓、南山商業文化中心、光明新區門戶區市政道路等示范項目中,因地制宜地采用了綠色屋頂、可滲透路面、生物滯留池(雨水花園)、植被草溝及自然排水系統等低影響開發雨水綜合利用設施,取得了良好的環境、生態、節水、教育效果。
2.1 水少——本地水資源匱乏
深圳市境內無大江、大河、大湖、大庫,本地水資源供給嚴重不足,蓄滯洪能力差。目前,全市共有21家供水企業,52座自來水廠,設計供水能力674.5萬m3/d,全年供水總量16.41億m3。人均水資源擁有量低于世界水危機標準,全市現狀水資源儲備量僅能滿足20天左右的應急需要,深圳因此成為全國嚴重缺水城市之一。
2.2 水多——臺風暴雨頻繁
深圳市降水時空分布不均,年均受臺風影響4~5次;城市化進程在一定程度上破壞了自然水系,全市約有一半河流未得到治理,加上現有防洪排澇基礎設施建設標準不高,局部區域排澇設施不夠完善,受洪澇災害的威脅較大。2015年深圳市共有全市性暴雨8場,局部暴雨20場,全年1 h滑動雨量超過100 mm以上的站次數為5次,為近5年最多。年降水量1 500.8 mm,年蒸發量1 147.5 mm,年雨日123 d。2015年全年積澇200多次,最深1 m,造成直接經濟損失3 000萬元。
2.3 水臟——河流污染比較嚴重
深圳市絕大多數河流呈明顯的雨源型河流特征,旱季是溝,雨季成河。城市污染負荷超出本地水環境承載力,城區的河流普遍受到污染,水環境治理壓力巨大。近年來,深圳市強力推進污水處理設施及管網建設,全面實施了河流污染綜合治理。“十二五”以來,深圳市水環境治理累計投入128.3億元,基本完成了污水處理廠規劃布局。目前,深圳市共有31座污水處理廠(設計規模479.5萬m3/d)、9處水質改善工程、7處人工濕地、5處快滲系統,污水處理總規模552萬m3/d。2014年,污水處理總量為15.28億m3。但是,觀瀾河、龍崗河、坪山河等跨界河流水質目標要求高,限期達標難度大,急需提標整治;茅洲河等界河治理需市外協同,還需加大推進力度;前海等片區水環境質量令人堪憂,急需系統提升;原特區外大量支流河道黑臭嚴重、內澇多發頻發重發,急需加快達標治理。
2.4 水渾——水土流失加劇
深圳市開發建設強度大,人口高度密集、產業高速發展,易造成水土流失,2014年全市水土流失面積為32.45 km2,占深圳市總面積的1.625%;深圳市大小河流的雨源性特點突出,自凈納污能力極其有限,河道污染嚴重,盡管已全面加快了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和河流綜合整治步伐,建成并運行了一大批治污設施,相應的管理也不斷加強,但仍然難以全面有效地應對污染排放壓力。隨著城市更新和片區開發,原有治污系統壓力更大。
2016年5月11日,深圳市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園(以下簡稱“示范園”)正式成為國家首批水情教育基地。示范園位于南山區西麗街道沙河西路東側,瀕臨西麗水庫一級水源保護區,規劃用地面積50 hm2,其中:一期工程占地22 hm2,2009年10月正式對外開放;二期工程占地28 hm2,現已開工建設。示范園是第二批“水利部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園”之一,被教育部與水利部聯合命名為“全國中小學水土保持教育社會實踐基地”,是全國水土保持監測網絡和信息系統建設(二期)工程廣東省水土流失監測點,也是多所大學的教學實踐基地。市委、市政府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效能管理的原則,力爭把示范園建設成為特色鮮明、具有顯著教育功能和示范引領作用的國家水情教育基地,成為全市人民學習水情知識的戶外平臺。截至目前,示范園內已開展的水情教育活動情況如下。
3.1 專題宣傳活動
為加強水情教育宣傳,形成全民關注水資源的良好氛圍,以示范園為依托,先后面向中小學生、學生小記者團等不同層面的公眾開展了“真情守護,愛我水土”“愛水護土你我有責,親林護綠點滴做起”“青春在行動,水美獻鵬城”等專題活動。
(1)2012年12月至2013年3月,結合來園參觀學習,深圳市水務局聯合深圳市教育局、深圳晚報社、大運網,以網絡知識競賽和現場知識擂臺賽的方式舉辦了“美麗深圳·生態文明·從我做起”深圳市中學生水土保持知識競賽,吸引了近20所中學的3 000多名中學生積極參賽,使水土保持理念不斷深入人心。
(2)2014年5月,深圳市水務局、深圳市教育局和深圳晚報社共同舉辦的“愛水護土你我有責,親林護綠點滴做起”深圳市水土保持科普季活動在示范園舉行啟動儀式。至當年7月,全市有50余所中學的師生參加了這次活動舉辦的征文比賽和演講比賽,他們對“愛水護土你我有責,親林護綠點滴做起”這個環保主題有了清醒的認識和明確的理解,水土保持意識和理念進一步深化,為水土保持進學校營造了良好的氛圍。
(3)2014年10月19日,來自深圳大學、南方科技大學、深圳市職業技術學院、深圳市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及清華、北大、哈工大研究生院的節水志愿者和育才小學等7所中小學的節水小記者代表及家長等150余人,在示范園開展了以“青春在行動,水美獻鵬城”為主題的2014年深圳市青少年“探源之旅”節水實踐活動。
3.2 常規宣傳活動
示范園在節假日及周末也舉辦相關宣傳活動,比較著名的有“童顏繪色,春綠人間”“為祖國慶生”“慶元旦,賀新年——走進市水保示范園”“垃圾零落地”等活動,擴大了宣傳的教育輻射面。
(1)2015年3月28日,以“童顏繪色,春綠人間”為主題的綠色生態環保主題活動在示范園舉行,該活動以親子游的形式,攜手社會愛心企業,組織家長帶上小寶寶,學習水土保持和環境保護相關的知識。
(2)2015年10月1日,在示范園舉辦了歡慶祖國66周歲生日活動,與市民共度國慶。示范園管理人員在現場為游覽市民免費派發科普教育讀本、宣傳禮品,免費開放多媒體影院,提升市民保護自然的生態意識。
(3)2016年元旦,為恭賀新年,示范園舉辦了“慶元旦,賀新年——走進市水保示范園”系列活動,與市民共度元旦。活動包括“集環保小貼紙,爭當環保小衛士”“免費觀影——水保總動員”“免費領取宣傳教育讀本,共同學習自然生態知識”等。
(4)示范園瀕臨西麗水庫一級水源保護區,為積極響應市政府做好垃圾分類宣傳教育的號召,創建美麗深圳、美麗水保示范園,保護水源地,2016年12月,園區舉辦了“垃圾零落地”活動,倡導市民保護環境、保護水源,得到廣大市民的積極響應。
3.3 開設意見箱
為進一步提高中小學水土保持教育的針對性和有效性,示范園內設置意見箱,收集學生、老師及廣大市民對活動開展情況的反饋意見,以不斷完善教育活動方案,提高科普教育的趣味性和社會各界參與的積極性。
基地內現設有水情教育宣傳冊、讀本讀物、音視頻、圖片等資料,以及有關媒體對基地進行宣傳推廣的報道,后期將結合《全國水情教育規劃(2015—2020年)》重點開展主題教育活動,重點建設基地展示工程、交互傳播工程、讀物工程、音頻工程及相關示范性工程。
長期以來,我國水患不斷,治水之路艱難曲折,嚴重制約了經濟社會發展,這與長期的水利科技落后、人才匱乏和水情教育的滯后有很大關聯。改革開放以來,深圳的水情教育有了長足的發展進步,教育范圍和內容不斷拓展,教育形式也更加豐富,教育手段日新月異,教育對象遍及全市,在科學治水、興利除害、生態保護中發揮了重要的輿論宣傳、教育引導和文化傳播作用,功不可沒。但是,和一些發達國家相比,深圳的水情教育現狀還相對滯后,與時代要求不相適應。主要體現在:
(1)水情教育體系和機制不健全。深圳市還未設置水情教育專門機構,加之專項經費受限,無法正常開展工作,沒有形成上下聯動、協調、有效的水情教育體系。
(2)水情教育基礎設施匱乏。截至目前,深圳市水情教育基地只有示范園一處,輻射面較窄,傳播效率不高,水情教育的各類設施設備不全,無法大面積開展水情教育活動。
(3)水情教育普及率不高。2011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把水情教育納入國民素質教育體系和中小學教育課程體系,作為各級領導干部和公務員教育培訓的重要內容。但這項要求至今沒有得到明顯推進和有效落實。
(4)水情教育宣傳手段無法滿足“智慧深圳”建設的要求。目前開展水情教育主要依賴各類媒體,或組織一些簡單的公益活動、做些公益廣告等,缺乏自己的宣傳教育互聯網平臺,互聯網宣傳力度不夠,無法滿足“智慧深圳”建設的要求。
目前,深圳市正在開展水情教育方案編制工作,將以《全國水情教育規劃(2015—2020年)》為指導,認真貫徹中央決策部署,針對深圳市水情特點,結合深圳市民水安全、水憂患、水道德意識,增加具有深圳特色的水情教育手段,有效增進全社會對水情的認知,提高公眾參與水資源節約、保護和應對水旱災害的能力,促進人水和諧社會秩序的形成。
(責任編輯 張培虎)
S157
C
1000-0941(2017)07-0066-03
楊潔(1986—),女,吉林長春市人,工程師,學士,主要從事水土保持及水利工程設計、管理工作。
2016-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