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
李艷華是河北滄州人,從小喜愛讀書,尤其癡迷那些描述軍人、軍旅生活的文章。18歲那年,她的女兵夢未能實現。隨著時光流逝,這個夢像風箏一樣越飄越遠,而留在她心中的“軍人情結”卻越來越濃厚。對此,李艷華說:“小時候,我就非常喜歡軍人,后來沒當成兵,也曾夢想成為一名軍嫂,但因為那時的生活圈子里沒有軍人,所以最終這兩個愿望都沒能實現。”

幸運的是,李艷華后來遇到了和她一樣喜歡“追兵”的鄢福生。
那時,李艷華經常去滄州市圖書館,鄢福生當時在《渤海經濟報》做編輯,是當地小有名氣的作家,也經常去圖書館。兩人在圖書館相遇的次數多了,鄢福生開始留意起美麗嫻靜的李艷華。有一次,他發現李艷華竟然把他寫的一篇散文《蟬記》收集了起來,心中暗喜,心想終于有了可以和姑娘搭腔的機會,便抑制不住興奮地跟她說那是他寫的!李艷華起初不相信,直到后來鄢福生把那篇散文的獲獎證書拿給她看,她才相信,并開始對鄢福生刮目相看。
彼此熟悉以后,李艷華對鄢福生說了自己的軍人情結,鄢福生表示理解,并說自己也曾非常向往軍營生活。兩人相處時間久了,李艷華發現鄢福生不僅多才多藝,而且很博學,自己無論說什么,他都能發表一番中肯的看法。漸漸地,兩人心里都有了異樣的情愫。
1997年,李艷華和大她10歲的鄢福生舉行了簡單的婚禮。
李艷華原是河北廣播電臺駐滄州記者站記者,工作和生活中,每當聽到有人把軍人叫作“傻大兵”,她的心情就格外沉重。
李艷華萌發義務為軍人做婚戀服務的想法,是因為有一天她看到一篇描寫軍人婚戀難的紀實文章,內心受到巨大的震撼。那是發生在喜馬拉雅山腳下一個哨所的故事。某部班長周同江帶領10名戰士駐守在那片被稱為“生命禁區”的雪域高原。他已超期服役兩年,無情的雪山阻隔了丘比特之箭。或許是為了寄托一種情感,周同江用雪山最慷慨的賜予堆塑起一個“冰美人”。他視她如忠貞不渝的女友,每天“陪”她站崗,出門道別,歸來后說幾句悄悄話;每遇雪降風襲,他都及時給她做形體美容,就像替女友洗衣拂塵。然而,在一次巡邏途中,突然遇險,為救戰友,周同江與雪山永遠融為了一體。10名戰友在痛哭悼念中決定:為班長與雪姑娘舉辦一場悲愴而浪漫的婚禮,讓冰清玉潔的姑娘永遠陪伴著班長。
這個刊登在《解放軍生活》上的故事,李艷華讀一遍哭一次,不知讀了多少遍,也不知哭了多少次。軍人有血有肉,同樣需要愛。怎能讓“最可愛的人”成為最可憐的人,成為被愛情遺忘的人?她要開一個專門解決軍人婚戀問題的橄欖綠婚戀熱線,為軍營男兒搭鵲橋,讓他們與天下好姑娘成眷屬。
為辦好“熱線”,1997年10月,李艷華和丈夫鄢福生專程趕往北京,到國家民政部了解情況,搜集信息資料。隨后,他們又把剪貼、復印的資料按軍人婚戀、擁軍紀事、軍嫂報道等12類集結成冊,設計出復轉軍人和姑娘征婚檔案,按愛好、專業、年齡、地域等11項進行了分類。
從北京歸來,在丈夫的全力支持下,李艷華毅然辭去了那份令許多人羨慕的職業,正式開通了“橄欖綠婚戀熱線”。短短一個月時間,李艷華就接收到來自全國20多個省市400多名姑娘的電話、信件。緊接著,李艷華攜帶姑娘們的資料走進軍營,搞了一次“橄欖綠婚戀熱線愛獻國防擁軍萬里行”活動,從東北的白山黑水到華北的燕趙太行,她一路走一路為兵哥哥們牽線搭橋。
很快,橄欖綠熱線出名了,李艷華也越來越忙了,從早上7點到晚上10點,她的電話一直響個不停。
石家莊駐軍邱金凱將軍聞訊給李艷華寫信道:“李艷華同志,對你開辦橄欖綠婚戀熱線,愛國擁軍、情系子弟兵的真誠之舉,我甚為欽佩。部隊官兵必將由此受到鼓舞。”
聞名全國的好軍嫂韓素云得知李艷華創辦熱線的事后,激動地打來電話,說:“這可是件大好事,一定要堅持下去,我全力支持你!”
滄州電信局的領導也主動找上門來,免費為李艷華開通兩部熱線。萬象時空信息臺也免費為她開通了語音信箱和人工咨詢臺,并為“熱線”上網,24小時全程服務。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熱線開通后,除臺灣地區外,全國各省市共有1萬余名姑娘加盟熱線。至今,已有300余對情侶通過熱線走進了婚姻殿堂。
雪片似的信件和響個不停的熱線電話使李艷華忙得透不過氣來,但她樂此不疲。春風夏雨,日出日落,李艷華已給各地回信達數萬封,回電話上萬次,為綠色軍營搭起通向四面八方的鵲橋。因辭掉了工作,李艷華的生活常常出現窘境,但她從來沒想過放棄。她說,熱線就是她的魂,沒了魂,她也就沒了生活的動力。
2000年,李艷華夫婦把家從滄州搬到了石家莊。因為石家莊是個兵城,軍人更多。“橄欖綠婚戀熱線”是免費服務,在經濟上只有支出,沒有收益,因此李艷華花完家中的積蓄后,熱線就出現了難以為繼的窘境。鄢福生提議適當收取點費用,只算成本不賺錢,李艷華堅決不同意。鄢福生知道妻子的執拗,沒再堅持,只好自己想辦法。他找到一位朋友希望幫他找份工作。朋友說:“有份工作你干肯定合適,但你愿意干嗎?”朋友知道鄢福生生性清高,而他所說的工作是為形象畫冊做編輯,是個又苦又累的差事,要在以前,鄢福生肯定不會做。誰知鄢福生滿口答應,并且做得很認真。一段時間下來,當他把辛苦掙來的錢交給妻子時,李艷華又驚又喜。
為了掙錢,鄢福生想盡了辦法。臨近春節,買字畫的人特別多,他就一口氣作了十幾幅書法作品,壯起膽子拿到書畫市場去賣。一天下來,他帶去的書法作品竟然賣得還不錯。
最忙的時候,鄢福生同時做著三份工作:為一本雜志做編輯,為兩家公司做推銷。李艷華感動著丈夫的付出和理解,工作起來更加賣力了。
2010年4月,李艷華接到新疆軍區某部軍嫂蔡小紅的電話,蔡小紅說她已經辦好了隨軍手續,再過幾個月就要做媽媽了。
原來,蔡小紅能成為新疆軍區某部制氧站站長王耀軍的妻子,這里還有個動人的故事。2009年有著“擁軍紅娘”美譽的李艷華,經多方籌備,和來自全國的10多名志愿者,組織了主題為“愛獻國防萬里行”活動,蔡小紅就是志愿者隊伍中的一員。他們在北京天安門觀看升國旗儀式后就出發了。經過幾天的長途跋涉,他們到達內蒙古軍區某部時,蔡小紅因假期原因不能繼續隨隊同行了,她便請求李艷華和其他志愿者帶上她在大草原上拍的幾張照片,帶上她理解軍人的一顆心,幫她實現當軍嫂的愿望。
李艷華帶著蔡小紅的心愿經過一個多月的顛簸,輾轉來到新疆軍區駐喀什某部制氧站。經過了解,得知33歲的制氧站站長王耀軍因為忙于工作至今未婚,李艷華將蔡小紅的故事講給他聽,拿出蔡小紅的照片給他看,并道出蔡小紅非邊防軍人不嫁的特殊情結。王耀軍聽后,被蔡小紅的真情所感動,當即要求與蔡小紅通電話。初次談話,兩人隔著電話聊了20分鐘才意猶未盡地結束。此后,王耀軍和蔡小紅開始鴻雁傳情,經過一年時間的聯系交往,兩人幸福地走上了婚姻的紅地毯。
那次活動,李艷華一行從張家口直上內蒙古,然后經蘭州到北疆,再沿邊防線向最終目的地帕米爾高原進發。一路跋涉,一路為軍人牽線搭橋。到達新疆時,他們已經幫200多名軍人和各地的姑娘建立起了聯系。
行程2000公里后,李艷華夫婦帶著小分隊終于來到了新疆紅其拉甫的邊防連。在向哨所攀登的途中,李艷華因為缺氧頭痛得厲害,并劇烈嘔吐。鄢福生擔心妻子的身體,勸她別去了。李艷華卻堅定地說:“我一定要去看看可愛的邊防戰士!”鄢福生太了解妻子了,知道她想做的事情就一定要做到,于是不再勸她,而是伸出有力的臂膀支撐著妻子前行。就這樣,李艷華在丈夫的攙扶下,終于登上了海拔4600多米、被稱為“西陲第一哨”的前哨班。哨所的全體戰士荷槍列隊,向他們致敬!
打熱線的人多了,難免魚龍混雜,對此,李艷華絲毫不敢馬虎,每撮合一對,她都堅持實行證件齊全、先保密后公開的原則,經考證雙方確實可靠后,才有計劃、有針對性地給雙方進行介紹。
2010年,石家莊駐軍某部上尉李柯平,已30出頭還單身一人,在戰友的鼓動下,他慕名找到熱心的李艷華。李艷華先后為他推薦了5位姑娘,結果這5位姑娘不是嫌李柯平駐地太遠,就是嫌他工資太少,還有的甚至說他鄉音太重、臉太黑,一個都沒談成。
李柯平有些泄氣,說:“大姐,別費心了,看來這些姑娘不是真心向往軍營,我看就算了,在個人婚姻問題上我聽天由命啦!”李艷華耐心地說:“別這么不自信,你放心,我一定幫你找到一個身心健康、品行端正又有氣質的好姑娘,這事包在大姐身上啦!”后來,李艷華發現中學教師郝芹是位知書達理、善解人意的好姑娘,就把李柯平的情況告訴了她。當李艷華談到前幾位姑娘給李柯平挑的“缺點”時,郝芹眉毛一挑,笑著說:“只要是真正的軍營男子漢,遠一點沒關系;要真有緣,距離還可以產生美呢;黑一點就更不算什么了,那樣才有男子漢氣概;至于這窮一點嘛,依我看,窮不生根,富不長苗,我個人相信用自己的雙手和勤勞,能建造一個幸福溫馨的家園。大姐,你就安排我們見面吧!”果然,兩人相見恨晚,現在已經組成了一個幸福家庭。不久前,郝芹還特地給李艷華打來電話報喜:“我們有小寶寶啦!”
由于工作突出,2010年1月1日,李艷華家庭被國家民委、新華社等單位評選為“中國幸福家庭”。2010年12月,李艷華榮獲團中央“第八屆中國青年志愿者優秀個人獎”榮譽稱號。2011年11月,李艷華獲得全國首屆“軍婚十大紅娘”稱號。
2015年7月,河北省委宣傳部、河北省民政廳、河北省軍區政治部聯合授予李艷華“燕趙最美擁軍人物”榮譽稱號。
現在,在河北省石家莊市尚達家園小區李艷華的家中,依然是人來人往,熱鬧非凡。
2016年,武警某部工程兵蔣志剛,在一次建設隧道的工程中,發現洞中的一根石柱發生傾斜,10名戰士頭頂的一塊石板就要砸下來,他奮不顧身頂住了石板,戰友們逃出來了,他卻落下一級傷殘。李艷華在走訪河北省武警總隊時知道了蔣志剛的遭遇,逢年過節都會去看望他。
以前李艷華認為對傷殘軍人提婚事不恰當,可是這一次,她去看望蔣志剛時,卻為他說起了媒。蔣志剛一臉的不好意思,嘴上說著拒絕的話,可李艷華明顯感覺到了他對婚姻的渴望,這更加堅定了她要為蔣志剛找媳婦的決心。由于傷殘軍人像很多病人一樣,情緒敏感不穩定,這件事做起來其實并不輕松,但李艷華夫婦愿意去嘗試,愿意為這些傷殘的軍人帶去一絲陽光和希望。
李艷華兩口子專門為大齡軍人當紅娘、搭鵲橋的事跡,被北京駐軍某部領導了解到后,領導專門為她在北京無償提供了辦公場所、住所和通信設施等,把她的“橄欖綠婚戀熱線”延伸到了北京。如今,鄢福生就專門負責北京地區的熱線事務。兩口子一塊做這件事,都感到非常幸福。
20年來,李艷華為軍人們搭起了通往四面八方的鵲橋。她說:“我心中最美的音樂就是時時振響的電話鈴聲,最開心的事就是軍人喜結良緣,這個軍緣夢,我要一輩子做下去。”
〔編輯:潘金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