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婉霞

英國的牧師和發明家威廉·李,在1589年發明世界上第一臺織襪機。這臺機器和當今的織襪機編織原理基本相同,他的設計仍然沿用至今。不幸的是,李第一臺織襪機生產的粗羊毛襪沒有華麗的絲綢,不能手工編織。據傳,李認為機器將取代人工,而女王伊麗莎白一世拒絕李的專利并直言不諱道:李大師,你定位太高了!我倒要看看你的發明能給人民帶來什么,其結果肯定是損失和失業,工人會淪為乞丐。
傳統紡織中的霍伊克鎮
霍伊克位于蘇格蘭邊境,它以傳統編織而聞名于世。1791年,霍伊克鎮引進了12臺機器雇用了14個男工和51個女工。新技術引進米爾斯產生了一定后果,1779年英格蘭人勒德砸毀了其中兩臺織襪機。從此,其名“勒德分子”便成為反對以新技術提升工業化、減少勞力、促進生產的任何運動的代名詞。同時,英國議會頒布了《1812年反砸毀織襪機法案》,凡砸毀織布機者以殺頭論處。在新法案的保護下,1844年在蘇格蘭出現了2605臺織襪機,絕大多數在霍伊克鎮。
19世紀中葉,霍伊克公司超越長筒襪的生產,開始生產各種針織內衣。19世紀末,他們認為羊絨是更好的原材料,霍伊克因此維持了兩個世紀的“世界羊絨之都”稱號。該公司的產品應有盡有,此外,他們生產的世界上最豪華的羊絨、美利奴羊毛針織品享有世界美譽。
英國傳統紡織工業發源地當然不止霍伊克一座小鎮。事實上,霍伊克因為有了機械化生產,它成為英國紡織業的發源地。由此英國紡織業開始蔓延至整個英國,促使英國成為世界工業革命的先鋒。
約翰斯頓紡織業的轉型
最初,約翰斯頓生產亞麻、亞麻籽、燕麥和煙草。隨著紡織品的引進,非紡織品開始被淘汰。該公司率先使用彩色粗花呢,該公司被譽為蘇格蘭風格花呢。據記載,1801年埃爾金的約翰斯頓公司首次引進毛料作為公司的主要原材料。它是英國唯一一家兼加工原材料又生產成品的公司,從紡紗、染色、紡織、編織到成衣,它是蘇格蘭一面不倒的大旗!
多年來隨著業務的擴大,約翰斯頓力圖建立社區,稱其為公司最大的財富。19世紀中期以來,該公司在埃爾金一直是最大的獨立雇主。目前,約翰斯頓公司員工仍然逾1000人。
積累200多年專業紡織品制造的經驗外加最好原材料的采購,該公司引領世界豪華羊絨和毛織品,為世界提供頂級時尚奢侈品牌。他們始終認為,羊絨是最奢侈的天然纖維,面料柔軟溫暖,質地富有光澤,享有世界盛譽。無論全球氣溫怎么劇烈波動,夏季40°C以上或嚴寒的冬天,他們都能確保讓羊群產出漂亮、柔和的羊毛。羊絨纖維的自然卷曲有助于絨毛的生產織造,使羊毛紡織物細膩輕便。這就是該公司羊毛紗始終一枝獨秀的原因,運營總監說,將不同的原纖維制成奢侈產品,該地區就包括30個流程。每晚下班前,該公司都要檢查當天完成的毛紡品。公司專人每檢查一匹成品布,都要蓋上批準印章。他們好像在調和完美的威士忌。
目前,英國已很難再大量生產羊毛。約翰斯頓卻巍然屹立。它精選了來自蒙古、中國、阿富汗的羊絨混紡纖維和來自澳大利亞的羊毛,結合并優化不同質量的纖維織物,他們仍然生產集耐用、手感最佳的組合產品。
絕大多數公司的羊絨都來自近100萬頭以傳統方式畜牧的羊群。這種獨特的方式也保護了這塊脆弱的土地。放牧的牧民和農民很辛苦,因此,該公司成為可持續纖維聯盟的創始成員,促進了山羊和牧民社區項目的可持續發展。
用現代技術生產傳統服裝
20世紀70年代,霍伊克鎮仍然是世界上著名的紡織小鎮。它已發展成為集羊絨針織品和熟練工匠于一體的地方。一些全時尚化服裝的織造為一次性成形,也就是說,每一件針織衣服都在一臺賓利棉纖維織機上以最合適的形狀一次成形。棱紋的裝飾、袖口、領口、貼邊則在另一臺機器上編制而成。然后再轉到機器上編織前衫、后衫、袖子等服裝部件完成服裝。不僅如此,每件成品還要仔細洗磨,然后手工上領子,釘紐扣和打紐扣洞。
近年來,約翰斯頓投資了日本的島精機制造有限公司最先進的整體服裝設備,在當地生產包括SWG041的迷你機器和島精機馬赫2XS在內的高檔織機。這號稱世界上最先進的全成衣機,它能使勞動力密集型的紡織服裝產業轉變為技術型產業。此外英國紡織業還期望島精迷你機能應用到編織毛衣、羊絨帽、圍巾、裝飾品和手套上來。
盡管蘇格蘭已擁有最先進的技術設備,但這并未改變蘇格蘭數百年來專心致志的手工藝人的無私奉獻,有些手工藝人花費50年磨煉技能,把經驗和傳統深深植根于歷史,代代傳承,保留,這既代表著當今的永恒,也宣布著歷史的傳承。霍伊克還有一家訓練中心,即專門支持發展傳統紡織遺產,學徒們向關注傳統手工藝保護的當地人學習,公司也不遺余力地保護越來越稀有的技能。
當今時代的潮流和顏色標新立異,變幻無窮,蘇格蘭人認為,若不把每一盎司羊絨用到精心制作的時尚作品中就是犯罪。為此,約翰斯頓制定了計劃來分批處理纖維、紗線和毛邊,以重新利用和重染制作圍巾及其他產品。在他們看來每一塊材料都有其自身的價值,所以每一個產品都是獨一無二的,每一個漂亮的小禮物都值得無數小時的努力和關注。
深植于技術中的傳統
參觀蘇格蘭的紡織廠時,你會感到員工對傳統的頂禮膜拜,能傳承祖先的價值是一種祈福和驕傲。除一年一度的霍伊克全民騎馬節外,任何國家節假日,蘇格蘭的紡織廠都不停工。騎馬節源自為紀念1514年英國軍隊取得勝利的一天,即最重要的是,看誰率先搶到他們的國旗。國旗意味著:“所有的傳統,都是光榮的遺產”。
眾所周知,21世紀的科技進步不能像伊麗莎白那樣拒絕改變。紡織業在蘇格蘭傳統中已根深蒂固。正因為傳統他們才在科技上投入,保留經營多年的時尚。他們認為,蘇格蘭可以接受任何技術的挑戰,大大小小的紡織小鎮因此趨之若鶩,為體現年輕而接納和擁有最新技術,從而再造傳統。他們認為,弘揚傳統與發展技術并不矛盾。
(據美國《紡織世界》最新資料http://www.textileworld.com/textile-world/knitting-apparel/2016/09/technology-meets-tradition-in-scotl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