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玉玲
024000內蒙古赤峰學院附屬醫院神經外科
神經外科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心理特點及護理
沈玉玲
024000內蒙古赤峰學院附屬醫院神經外科
目的:探討神經外科老年患者的心理特點及護理。方法:收治神經外科老年患者60例,分析患者的心理特點,采取針對性護理措施,觀察護理效果。結果:對60例患者精心護理,增加了其安全感、親切感和信任感,使患者積極、主動地配合治療和護理。結論:在護理老年患者時,要針對其心理特點給予針對性護理措施,從而提高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
神經外科;慢性病老年人;心理特點;護理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醫療技術也取得了飛速的發展,使得人們的平均壽命得以大大延長,我國老年人口所占的比例不斷提高,已正式進入老齡化社會。隨著年齡的增大,機體的各項機能均顯著降低,各種慢性疾病的發病率不斷升高,已成為嚴重威脅老年人群健康和生活的重要因素。在對老年慢性疾病患者進行治療和護理時,不僅要做到完善的關于軀體和疾病方面的護理,更應該關注他們的心理健康問題,順應老年人的心理特點,有針對性地制定護理措施,使其早日脫離疾病的痛苦,健康、愉快地生活。
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老年慢性病患者60例,男35例,女25例;年齡60~90歲,平均75歲。
護理方法:首先護理人員要詳細了解患者的一般資料和病情特點,在完成平時的有關疾病日常護理工作的同時,根據每個患者的病情特點和心理狀況,制定有針對性的護理措施和健康宣教計劃。
60例老年人經過護理人員的精心護理,都能積極、主動地配合治療與護理,使患者從身心疾病的痛苦中解脫出來,恢復健康。
老年人的心理變化特點:①機體逐漸衰老:隨著年齡的增長,各種生理功能減退,臟器功能衰退、體力及抵抗力下降、行動遲緩、記憶力減退、理解能力及適應能力減退等,易產生憂郁、孤僻等。②感情脆弱:隨著年齡的增長,社會地位的變化,婚姻、家庭與人際關系的變化,以及一生的經歷境遇不同而出現不同心理落差,如以前一呼百應,而現在孤家寡人。由于長期生病,行動遲緩,有時一句微不足道的話就能引起激動或抑郁。③孤獨寂寞: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長,常常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但卻不服老,認為自己還像以前一樣有能力,不能被社會及家庭理解和認可。子女各自有家庭和工作,老年人常感到孤獨寂寞,心里空虛,渴望被認可[1]。④猜疑心理:老年人心理防衛及應對能力隨年齡增高而逐漸減退,容易發生情緒變化,特別是長期患病的老人,更容易發生情緒變化,社會適應能力減弱,對周圍的一切都敏感,如聽不清醫護人員的交談時,便猜疑自己的病情加重,從而產生悲觀情緒;子女忙于工作,便認為其厭煩自己。⑤恐懼心理:進入老年期,每個人都要面臨生老病死,老年人機體功能下降,易患各種慢性疾病,對生活留戀,恐懼死亡,所以希望自己的病某一天會出現奇跡,對疾病的治愈率期望值非常高。但慢性病病程緩慢,反復發作,從而使得他們在面對疾病時常有悲觀和恐懼的心理。⑥依賴心理:表現為對藥物的依賴,對家屬及醫務人員的依賴,對周圍環境的依賴。
護理:老年人對周圍環境敏感,要一方面由家屬給予心理、精神支持;另一方面建立好護患關系,通過進行有效的溝通、問候、交談、誘導,使老年人愿意向你訴說。根據老年人的心理特點,向家屬進行有效的宣教,并給予心理及精神上的鼓勵。基礎護理:①根據醫囑合理安排護理操作順序,正確調節輸液滴速,準確記錄24 h出入量。因老年人心肺功能差,過快進入體內液體及體內液體過多時,容易加重心臟負荷,易發生急性肺水腫。②老年人多有慢性心肺疾病,護士應指導患者掌握正確的排痰方法,定時給予翻身叩背,刺激咳痰。對于長期臥床者,床頭抬30°~50°,每2 h更換臥位1次,防止壓瘡的發生。健側臥位,有利于痰液的引流[2]。③二便失禁是老年患者最常見的并發癥,發生此種情況后,患者會出現抑郁等現象。此時護理人員應采取啟發、開導等方式消除患者的顧慮,使其積極配合治療及護理。對于四肢活動不靈患者應給予肢體功能鍛煉,配合按摩等預防肌肉萎縮,促進恢復戰勝疾病的信心。保持室內空氣清潔,應每天開窗通風,或用動態紫外線消毒劑消毒。開窗通風時,加強保暖,預防感冒。④對老年患者進行操作時,一定要熟練、動作輕,盡量減少患者的痛苦,增加信任感。患者的信任建立在護士舉手投足之間,如果你遇事手忙腳亂,靜脈穿刺不成功,會給患者帶來不必要的痛苦,延誤搶救時機,引起不必要的醫患糾紛。所以護士應操作技術嫻熟,迅速實施各種治療措施,取得患者及家屬的信任。⑤加強老年患者恢復期的自由活動,飲食起居有規律,加強營養,保持二便通暢,補充蛋白質及微量元素,提高免疫力。
心理護理:在對老年慢性病患者進行治療和護理時,要采取適當的語言,態度要和藹、親切,維護老年人的自尊。①在向患者介紹病情時,應該做到通俗易懂,語言要親切,并做到耐心仔細。②要尊重老人的人格,保護其隱私。在焦慮患者前,表情輕松自如、大方;在痛苦不堪的患者面前,表現出溫和、慈祥;在搶救患者時,面部表情要嚴肅。③護士的微笑面容、同情和關心的態度,可以穩定患者的情緒,使其產生溫暖、安全、親切感,從而主動配合醫療和護理。④通過親切的觸摸對老年患者進行良好的心理護理,這也是護患交往的一種技巧,為不能自理的老人進行翻身、叩背、按摩,可使患者產生溫暖、親切、安全感。⑤護士規范的儀表給患者以信任感,是非語言溝通的重要方式。雅致的端莊儀表會使患者產生安全感和信任感,如果濃妝濃抹、佩戴首飾、工作服不潔或缺少扣子,會引起患者的反感,影響治療與護理效果。
總之,護理人員要不斷加強自身修養,不僅要有嫻熟的護理操作技術,還要加強對新知識的學習,要有心理學、倫理學方面的知識,加強護患溝通的技巧,對患者關心、尊重、同情、信任,理解老人的感受,全心全意護理每一位老人,及時發現問題,最大限度地滿足其安全、自尊、愛與歸屬感的需要。
[1]文平.淺談老年護理領域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3,13(8):4699.
[2]趙榮萍.老年護理新觀念及老年人排泄障礙的護理[J].實用醫技雜志,2006,13(24):4418.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nursing care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chronic diseases in 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
Shen Yuling
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Hospital Affiliated to Chifeng College,Inner Mongolia 024000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nursing care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chronic diseases in 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Methods:60 elderly patients in 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 were selected.We analyzed the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atients,and then they were given targeted nursing measures,and we observed the nursing effect.Results:After careful care,60 patients increased their sense of security,intimacy and trust,these made them actively cooperate with the treatment and care.Conclusion:In the care of the elderly,we should give targeted care measures for their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so as to improve the clinical treatment effect of patients.
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Elderly patients with chronic diseases;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Nursing care
10.3969/j.issn.1007-614x.2017.3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