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自芬,毛振斌
(1.南鄭縣農技中心,陜西漢中 723100;2.漢臺區農技中心,陜西漢中 723000)
漢中市位于陜西省西南部,地處東經105。30′~108。16′,北緯32。03′~33。53′,是陜西的水稻主產區,常年種植水稻9萬hm2左右,總產60萬~85萬t,在漢中農業生產上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1]。為探討適合當地的水稻良種良法高產栽培配套措施,2012年南鄭縣農技中心開始示范種植水稻新品種川優6203,2014年開始作為重點水稻新品種示范推廣,2016年進行大面積推廣。5年來,川優6203在該市種植表現突出,呈現出了良好的豐產性和廣適性,適宜在陜南海拔650 m以下的平川、丘陵地區種植。現將該品種特征特性及高產栽培技術總結如下。
川優6203是四川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用川106A×成恢3203選育的秈型三系雜交水稻品種,2011年通過四川省審定(川審稻2011002),2014年通過國家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國審稻2014016)。川優6203在漢中市2012~2017年的水稻高產創建和全程水稻機械化生產示范推廣中,均表現出了良好的豐產性和穩產性。2012~2017年水稻高產創建示范品種對比試驗田最高產量分別為698.6、673.2、718.0、690.5、698.1、712.6 kg/667 m2,高產創建示范田平均產量670.1 kg/667 m2,比當地主推品種內香8518增產50.1 kg增產8.1%。在參加2014年漢中市水稻機插秧高產競賽中,南鄭縣、漢臺區川優6203機插秧示范片平均產量591.2 kg/667 m2。2015年、2016年南鄭縣機插秧示范片平均產量623.5 kg/667 m2。2017年參加陜南水稻機插秧高產競賽,南鄭縣川優6203機插最高產量709.3 kg/667 m2,機插秧示范片平均產量641.7 kg/667 m2。
連續5年的示范推廣種植顯示,川優6203全生育期155 d左右,平均株高119.0 cm,每667 m2有效穗17.6萬,穗總粒200.8粒,穗實粒167.9粒,穗長27.0 cm,千粒重27.5 g,成穗率73.6%,結實率83.6%。株型適中,劍葉直立,分蘗力中等,抽穗整齊,后期轉色好,易脫粒,綜合性狀好,適應性廣。
抗病性鑒定為稻瘟病綜合指數2.4,稻瘟病損失率最高級5級,白葉枯病7級,中感稻瘟病,感白葉枯病[2]。在連續5年示范推廣種植中,未發生稻瘟病、白葉枯病;紋枯病、稻曲病發生較輕,抗倒伏,綜合抗性好。
該品種谷粒細長,外觀品質優,中等直鏈淀粉含量,適口性好。經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檢測:出糙率79.1%,整精米率54.4%,粒長7.9 mm,長寬比3.6,堊白粒率20%,堊白度2.5%,膠稠度61 mm,直鏈淀粉含量18.1%、蛋白質含量10.8%,米質達國頒二級優質米標準[3]。
采用兩段育秧、薄膜育秧和機械育秧,每667 m2備種1~1.5 kg。兩段育秧和薄膜育秧4月5日左右播種,機械育秧4月5~10日播種。播種前搶晴天曬種2~3 d,藥劑浸種預防水稻惡苗病。浸種時先用清水浸種24 h,再用稀釋“500倍”強氯精藥液浸種24 h,然后將藥液沖洗干凈后再繼續浸種24 h。川優6203適宜中溫催芽,催芽溫度不宜超過32℃。秧母田施好斷奶肥、分蘗肥和送嫁肥。堅持淺水灌溉,如遇持續強降溫天氣應及時灌水護苗、覆膜防凍等保溫措施,寒潮過后要及時噴施多菌靈等殺菌助長藥劑。3~4葉期每667 m2噴15%多效唑30~40 g,矮化培育多蘗壯秧。插秧前2~3 d普遍防治二化螟、稻蝗及苗稻瘟,防止病蟲帶入大田。
手插秧5月15~30日搶時早插,插植密度以33.3 cm×16.7 cm或(33.3+19.8)cm×19.8 cm為宜,每667 m2插1.2萬~1.3萬穴,穴插7~8苗,每667 m2插基本苗9萬~10萬。機械化插秧5月5日至20日搶時早插,機插密度30 cm×16 cm為宜,每667 m2插1.38萬穴,穴插3~4苗,每667 m2插基本苗4萬~5萬。把秧插在高產期,搶時早插,插夠插足基本苗。手插秧采取寬行窄株或寬窄行方式插植,機械化插秧采取機插每2~3幅留60 cm通風道的方法插植,增強田間通風透光性,提高水稻抗逆性,以減少病蟲害的發生,為早分蘗,早夠苗,爭足穗,攻大穗打好基礎。
在施肥上堅持有機肥與無機肥相結合,大力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堅持控氮、穩磷、增鉀、配微,保證營養平衡。中等以上肥力田塊大田施肥總量為每667 m2施(N)10~12 kg,磷(P2O5)5~6 kg,鉀(K2O)6~8 kg,硫酸鋅1~2 kg。在水稻插秧前犁耙大田時將農家肥、磷肥全部做底肥施入,鉀肥為底肥∶穗肥=6∶4。手插秧氮肥為底肥∶分蘗肥∶穗肥=6∶3∶1;機械化插秧氮肥為底肥∶分蘗肥1∶分蘗肥2∶穗肥=2∶3∶2.5∶2.5。后期看苗施肥,出穗前葉面噴施禾枯靈、磷酸二氫鉀,防早衰,增粒重,奪高產。
大田水分管理上手插秧應淺水插秧,深水“換衣”,寸水促蘗;機械化插秧應薄水插秧,淺水活棵,寸水促蘗。苗夠或時間到及時曬田,一般在6月20~25日或每667 m2總莖數達到16萬以上時,及時退水曬田,做到“苗到不等時、時到不等苗”。7月10日左右及時復水。孕穗期及抽穗揚花期田間保持淺水層,勾頭散籽后采取干干濕濕灌溉,一般于收割前7 d左右排水落干,斷水不宜過早,養好老稻[4]。
遵循“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方針,根據病蟲預測預報,運用農業防治與科學合理的化學藥劑防治相結合,確保水稻高產高效。農業防治上,通過整田深翻,打撈浪渣,徹底清理田坎及溝邊上的雜草等健身栽培農藝措施,減少有害病蟲菌的傳播。化學防治上,提倡統防統治,提高防治效果。重點抓秧母田病蟲普防,保證秧苗帶藥下田;大田階段把握好病蟲發生危害期,選準關鍵時段用藥防治,控制用藥次數,降低病蟲發生危害。插秧后7~10 d,結合追肥,進行化學除草和二化螟防治;6月20~30日分蘗盛期預防急性葉稻瘟和紋枯病;抽穗前5~7 d(7月底至8月初)重點預防穗頸稻瘟、稻曲病、稻管薊馬和紋枯病;齊穗后對葉色濃綠貪青晚熟田塊做好稻苞蟲防治。齊穗后停止一切藥肥施用,確保食用稻米安全和品質[5]。
當90%以上稻谷籽粒黃熟時適時收獲,過早、過遲收獲均會影響米質;實行優質稻谷與普通稻谷分收、分曬,禁止在公路、瀝青路面上脫粒、曬谷。
[1] 徐玉華,張萬春,等.漢中市萬畝水稻示范片超高產集成技術.陜西農業科學.2010,56(4):211~212
[2] 黎官軍,黃正強,等.雜交稻新品種川優6203高產栽培技術.陜西農業科學.2015,61(6):121~122
[3] 劉春蓉,徐慶軒,等.優質稻川優6203機插高產配套栽培技術.基層農技推廣.2017,5(8):121~122
[4] 葛紅心,張萬春,等.漢中稻油一體化生產技術.陜西農業科學.2010,56(4):208~210
[5] 徐玉華,張萬春。等.漢中市萬畝水稻示范片超高產集成技術.陜西農業科學.2010,56(4):21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