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馨可
(黑龍江省嫩江縣九三管理局榮軍農場,黑河 161447)
玉米高產栽培種植技術
朱馨可
(黑龍江省嫩江縣九三管理局榮軍農場,黑河 161447)
玉米是重要的糧食作物及飼料來源,也是全世界總產量最高的糧食作物。在我國,隨著人們飲食的需要及玉米市場需求的增加,對玉米高產栽培種植技術的探究也越來越重視。基于此,文章對當前我國玉米高產栽培種植技術現狀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提高玉米栽培種植技術的對策,以供參考。
玉米 高產栽培 種植技術
玉米不僅是人們的口糧和“飼料之王”,也是重要工業原料。我國玉米工業加工迅速發展,消費的玉米大幅度增加,對我國乃至世界的玉米供求平衡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因此,應主動搞好糧食宏觀調控,保持玉米供求平衡,并不斷完善玉米高產栽培種植技術,保證玉米持續高產,這對促進我國經濟健康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土壤是玉米主要的營養汲取地,玉米通過從土壤中獲取有機物、鹽類、水分等,以供玉米生命活動所需。而目前,在種子播種前,存在著土壤處理不合理的現象。例如,沒有對上一年收割留下的玉米茬進行清除,或者處理不徹底,導致玉米茬妨礙播種或種子正常發芽生長;沒有進行土壤翻耕,導致土壤堅硬、結塊,使得耕種時挖洞費力,同時,玉米生長環境變的惡劣,適應力不夠時,就會導致出現玉米出芽率低,產率明顯下降,也違背了玉米高產栽培種植的目標;沒有進行壟臺的設定,平地直接進行玉米播種,使得玉米密度控制不好,玉米植物間陽光照射不足或過強,對玉米的生長發育很不利,致使玉米高產目標完成不好,對市場經濟的發展也產生了一定不利的影響。
玉米在生長發育時,需要更多的營養,通常進行施肥補充玉米的氮、磷等元素。目前,存在著只施用有機肥,或者只施用農家肥等現象,施肥不合理,影響養分補充不充分,容易使玉米產生幼苗枯黃等癥狀;其次,不能及時發現玉米幼苗出現的病癥,導致不能及時進行施肥、打藥等操作,使得玉米幼苗病癥越來越嚴重,玉米幼苗存活率下降,產率降低;另外,干旱時,不及時進行澆灌,幼苗缺少水分,生命活動受到限制,玉米生長發育擱置,葉片發黃,光合作用下降,長期缺水便會枯死,使得玉米高產成為一大難點。
雜草與病蟲害會威脅玉米的健康生長,目前,除草、防病蟲害普遍不到位,導致玉米很難高產。雜草與玉米是競爭關系,爭搶養分、陽光等,不及時清除,使玉米的生存環境壓力增大,導致玉米整體減產;病蟲害導致玉米出現不同程度的病癥,或葉片泛黃,出現白色斑點,或因病菌孢子產生黑色霉狀物等,使得玉米健康受到迫害,影響了高產率。
土地是玉米一直生存的環境,為保證玉米能充分吸收水分、有機物等,應提前正確的處理好耕種土壤[1]。首先,播種前一段時間,應及時清除殘留的玉米茬,為玉米種子提供播種場所,并改善玉米種子生存環境,便于玉米種子的生根發芽,使玉米的出芽率增大,從而提升玉米的高產率;其次,按時翻耕松土,通過鐵鍬等工具將深層次的土壤變得松軟,使玉米根部能正常呼吸,松土后要進行一定時間的陽光照射,減少土壤內的細菌等病害,為玉米提供良好的種植環境;此外,要按時填壟,壟臺之間要平行,盡量保持在一條直線上,便于掌控玉米種植密度,使玉米間陽光照射適當,避免玉米植株間形成競爭,減少因陽光照射問題而導致玉米減產的發生。因此,只有及時處理土壤問題,才可為玉米的高產打下良好的基礎。
玉米植株高大,吸收養分多,施肥增產效果明顯,而玉米不同生長發育階段、土壤種植基礎等對養分的要求不同,應按照時期、土壤本身進行肥料的補充。玉米出苗后,幼苗根較少,吸收養分能力弱,應選用速效性化肥,對玉米種子的發育起到良好的作用。氮素化肥可以選擇氯化銨、硫酸銨等,但要適量,避免因過量而產生不良效果;施用磷鉀化肥時,盡量選擇氯化鉀、硫酸鉀,易使玉米苗高、葉大、生長健壯;復合型化肥比單獨施用效果明顯,但施肥時,要與種子保持2~3cm的距離,或用土壤將化肥與種子隔開,避免影響玉米種子出芽。玉米達到一定株高時,要適時追肥,追肥的時間、數量、次數要把握好,兩次追肥時間不能過短或過長,次數要適當,并根據天氣及玉米生長情況,有目的性的追加肥料[2]。要定期察看玉米情況,及時補充水分,進行灌溉,保證玉米體內有充足的水分為生命活動提供動力。
種植者在玉米不同時期要定期進行除草,清理壟臺與壟溝的雜草,減少養分、陽光的競爭,為玉米提供充足的營養環境,保證玉米的高產;種子進行種衣劑、藥劑拌種等處理,既不傷害種子本身,又避免了種子時期遭受病蟲害;適時噴藥,避免玉米大面積遭受地老虎、灰斑病等病蟲害,做好玉米病蟲害防治工作,提高玉米產量,保證玉米持續高產,促進玉米市場經濟快速發展。
隨著社會的發展,玉米高產栽培種植技術也在不斷的改進與完善,但仍存在一定的技術問題,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玉米市場經濟的發展。因此要遵循玉米的生長發育規律,定期進行檢測,發現問題及時修補,正確翻耕土地,保持良好的疏松性,及時澆灌玉米,保證水分充足,逐步提高幼苗存活率,從而達到提升玉米產量及滿足市場需求的目的。
[1] 陳國平,高聚林,趙明等.近年我國玉米超高產田的分布產量構成及關鍵技術.作物學報,2012,38(01):80~85
[2] 范百成.玉米高產種植技術分析.中國農業信息,2014,(4):55.
動態資訊
發展庭院經濟 助力農民增收
近日,重慶市大足區智鳳街道八里村村民李光技一邊打理小龍蝦養殖塘,一邊感慨道,“新建的幾口蝦塘已經陸續投放蝦苗了,這還要感謝鄉親們和村里的干部們。”
李光技養殖小龍蝦有些年頭了,但規模一直不大。2017年,在當地政府鼓勵村民發展庭院經濟的背景下,李光技才擴大了養殖規模。
“2017年養殖小龍蝦的效益是最好的,每斤價格能夠達到三四十塊錢”。李光技告訴筆者,在得知自己要擴建后,村里不少村老百姓和街道、村上的干部都來幫他平塘。還有不少村民一邊幫忙,一邊討教小龍蝦養殖技術。
這個現象只是大足區智鳳街道發展庭院經濟的一個縮影。近年來,當地政府通過引導農戶圍繞“家”字做文章,大力發展具有“短、平、快”優勢的庭院經濟,使村民們房前屋后的“方寸之地”變成了創收之所。
除了養殖,不少村民還在自家房前屋后的空地上種上了經濟林木。藤梨、黃花、李子、白果等經果林應有盡有,雖然種植面積不大,但也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同時還美化了自己的居住環境,可謂是一舉兩得。
“2017年我們的藤梨收成很不錯,為了把散戶集中起來,我們還成立了專業合作社。”八里村黨委書記馮定金介紹說,專業合作社注冊了商標,并統一包裝、統一銷售,幫老百姓解決了銷路問題。
“庭院經濟以其經營靈活,管理方便,投資少,成本低,效益高的特點與優勢,成為了農民新的增收致富出路”。智鳳街道黨工委副書記、人大工委主任高才說,智鳳通過這樣的模式使得當地勞動力被充分利用,讓當地百姓足不出戶,在家門口實現增收。下一步,他們將通過引產業、搭平臺、強服務等方式推動庭院經濟發展,讓智鳳的農村靚起來、農業強起來、農民富起來。
(本刊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