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 文,劉 瑩
(1.陜西省水利水電工程咨詢中心,陜西 西安 710004; 2.陜西理工大學,陜西 西安 710048)
西安市城市水土保持工作實踐與探索
任 文1,劉 瑩2
(1.陜西省水利水電工程咨詢中心,陜西 西安 710004; 2.陜西理工大學,陜西 西安 710048)
城市水土保持;房地產建設項目;監督管理指標;西安
城市水土流失降低城市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減弱城市生態系統的環境承載力,影響城市生態景觀,如果不加以遏制,還會危害城市基礎設施,威脅城市防洪安全。針對西安市最嚴重、最常見的房地產建設項目引發的水土流失,依據有關法律法規和西安市實際,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制定了《西安市房地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方案技術導則(試行)》。該導則提出并定義了西安市房地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監督管理新指標8項,還制定了4項定量檢查指標以方便監督管理。
科學技術的進步、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及人口的迅速增長,都加快了城市化的發展進程。據統計,2012年末我國城市數量為658個,城鎮化率已達到52.57%,也就是說目前有超過一半的中國人口居住在城鎮。與此同時,城市化的推進也使城市基本建設項目集中開展,對水土資源擾動造成的城市水土流失問題日益加劇[1]。而隨著我國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要求在城市建設過程中,必須同時重視城市生態文明建設,為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提供生態保障。城市水土保持不僅是建設我國現代化城市的基礎保障,也是城市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工作。但在當前, 城市水土保持生態建設仍然是一個薄弱環節, 需要我們借鑒、總結過去在小流域綜合治理和開發建設項目中的水土保持經驗,提煉適應城市發展的水土保持建設對策,多手段、多體系治理城市的水土流失,緩解城市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保護生態環境,實現城市的可持續發展[2]。
1.1 城市水土流失和城市水土保持的定義
城市水土流失指的是城市建設進程中,當城市的建設規模或開發建設活動擾動土(巖)體超越城市的管理極限或者承載力水平時,在水力、重力、風力等外營力作用下,誘發和激發的水土資源的流失和生態景觀的破壞。城市水土保持是為了防治城市開發建設引發水土流失、生態景觀遭到破壞的管理和技術措施。
1.2 城市水土流失的特征
城市水土流失成因以人為干擾活動為主,例如城市開發建設、采礦、垃圾排放、取土等, 具有形式多樣、 來勢兇猛、突發性強、危害嚴重、流失程度劇烈、涉及面廣、治理難度大等特點[3-5]。
(1)城市生活垃圾和工業固體廢棄物排放量大,處理方式單一,資源化水平較低。我國城市生活垃圾有一部分仍以露天堆放、自然溝道填埋的方式處理,未經處理的垃圾和固體廢棄堆積物,占用土地,若堆放在河道或者溝道旁,不但減小河道過流斷面,降低行洪能力,而且產生的垃圾滲濾液直接污染河道水體,對下游的生態環境產生影響。
(2)城市規劃不合理,綠地面積減少,城區植被破壞嚴重。城市中的建筑用地、工業用地、居住用地、公共設施用地大于城市綠地面積,且大部分城市建設用地已被硬化,降水無法通過土壤進行下滲,大量的地表徑流大大增加了城市排水系統的負擔,甚至引起地面塌陷,加劇洪澇災害。城市建設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將城市周邊原有的農田、林地、水域等改為建筑用地,不利于城市氣候調節,應營造綠地改善下墊面,增加植被改善人居環境。
(3)城市開發建設項目產生大量的水土流失。在城市建設過程中,大量的土地開發活動和建設活動造成地面裸露。大量的開挖和回填工程導致土壤疏松,若沒有及時采取相應的水土保持措施,建設期間形成的臨時堆土和裸露地面將在降雨徑流沖刷之下引發泥沙流失,這種水力侵蝕強度大、速度快、泥沙含量高,短時間就可造成嚴重的水土流失;在大風天氣,裸露地面受到風蝕作用,產生的沙塵還會成為城市霧霾的物質來源。
(4)部分群眾城市水土保持意識薄弱。城市水土保持相對于城市經濟開發建設易被忽視。某些開發建設項目重點關注短期效益,沒有意識到由此引發的城市生態環境問題。
(5)城市水土保持缺乏相應的監督管理體制及技術體系。目前對于城市的開發建設項目,如房地產建設項目、公路建設項目、城市地鐵建設項目、電氣水和通信管網建設項目、公園綠地廣場建設項目等,均參照我國已批準的《開發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技術規范》(GB 50433—2008)、《開發建設項目水土流失防治標準》(GB 50434—2008)等規范標準進行水土保持設計。但這些規范標準多針對山區、農村等人口相對較少,生態環境壓力相對較小的區域制定,不完全適合城市水土保持生態建設實際。
1.3 城市水土流失危害
城市水土流失降低城市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減弱城市生態系統的環境承載力,影響城市生態景觀,更重要的是,城市水土流失如果不加制止,還會危害城市中的基礎設施和城市的防洪安全[6-7]。
(1)污染破壞生態環境,導致生態失調。首先是突發性滑坡等重力侵蝕災害和洪災等導致城市生態系統功能紊亂或者降低,甚至生態系統結構破壞。其次是隨著城市發展進程的加快,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和開發建設項目對原地貌擾動加大,并破壞了原有地表植被和水系,加劇城市內澇;同時不透水地面快速增加也極大地增加了地面的熱輻射及地表徑流,加劇了城市“熱島效應”。
(2)破壞城市設施,影響城市的經濟建設,阻礙城市可持續發展。城市化進程中的開發建設項目,如城區規劃范圍內的公路、鐵路、地鐵、市政道路、開山或填海造地、機場及港口等建設項目,工業園區廠房建設及房地產開發的場地平整工程、垃圾處理廠及危險固廢填埋場等環境工程建設項目均涉及大面積的場地平整、開挖和大量的土石方運移,若產生嚴重水土流失,將對城市的市政管網、水電氣供應及通信等造成嚴重影響,阻礙城市經濟建設,影響城市市容市貌, 也影響到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1.4 城市水土保持的內涵
城市水土保持是城市生態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基礎設施和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保障,同時城市水土保持措施應滲透到城市建設的多領域、多行業和每一項建設工程中。城市水土保持的內涵, 主要包括:開發建設項目的整地方式,泥沙控制的優化方法與措施;城市規劃區內,退化劣地的生態修復及生態重建技術;建設、管理水源保護林和山地生態風景林;整治城市內的河道(排水道),改善河岸景觀;查處水土保持違法案件,搞好城市水土保持預防監督。
2.1 重點治理房地產建設項目引發的水土流失
為充分利用水土資源,減輕城市內澇及管網阻塞,有效遏制城市揚塵和霧霾,治理房地產建設活動造成的水土流失,改善人居環境,構建和諧、安全、健康、舒適的生態宜居城市,2016年初西安市針對城市水土流失最嚴重、最常見的流失形式——房地產建設項目引發的水土流失展開了專項調研,對房地產建設項目的數量、分布、規模、類型等展開了詳細調查,并對重點項目各建設階段具體的水土保持范圍、內容進行了明確,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解決方案。此后,在認真總結前期城市水土保持經驗和教訓的基礎上,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陜西省水土保持條例》等法律法規,以及國家現行有關規范和標準,借鑒國內外先進的城市生態環境保護理念,制定了《西安市房地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方案技術導則(試行)》(以下簡稱《導則》)。
2.2 明確房地產建設項目的監督管理指標,加強技術體系構建
《導則》提出并定義了西安市水土保持監督管理新指標,包括原地貌保有率、單位面積雨水滯蓄量、綜合徑流系數、臨時綠化時限等8項指標。其中:原地貌保有率是指項目建設完工后保存和恢復的原地貌區投影面積占項目區非建筑面積的百分比;單位面積雨水滯蓄量是指項目區內各種雨水滯蓄設施的容積與項目區面積的比值;綜合徑流系數是指目標地塊因下墊面性質不同而經過面積加權計算獲得的徑流系數值;臨時綠化時限是指項目施工期形成的臨時堆土和開挖面等裸露地表,超過一定時間限制(3個月)必須實施綠化措施的時限。該《導則》還制定了4項定量檢查標準,即:擾動土地整治率、林草覆蓋率、透水鋪裝率、原地貌保有率。同時鼓勵建設項目單位積極采取新的治理理念與措施,爭取在提倡性指標(如下凹式綠地率等)方面達到預期值。
在監督管理過程中,區分房地產新建項目和改建項目。對新建項目要求最大限度地依照原有地形建設,減少對原有地貌的擾動,盡可能保存原有地形及植被;對改建項目,重點關注原有建筑拆遷造成的水土流失。同時,將水土流失防治目標劃分為施工期防治目標和驗收期防治目標。施工期防治目標以保土、抑塵為重點,兼顧雨水、廢水的排放與利用,以定性指標作為監督檢查的依據;施工期控制指標為臨時苫蓋率、臨時綠化時限等。驗收期(對應于設計水平年)目標以蓄水、保土、抑塵降霾等為重點,以定量指標作為水土保持功能監督檢查的依據。
在技術體系構建方面,突破原有的工程措施、植物措施、臨時措施格局,將所有房地產項目的水土保持措施區分為永久措施和臨時措施,以方便監督管理部門的進一步管理。永久措施是指施工結束后會永久保留下來的措施,例如雨水滲蓄排工程、沉沙池、邊坡生態防護措施、永久植物措施等。臨時措施主要包括施工過程中的臨時道路、灑水降塵、車輛沖洗、棄土運輸管理措施及汛期應急措施等。
[1] 牛寶昌.城市水土保持分析[J].農業技術與裝備,2011(4):27-29.
[2] 閆勝利,高真偉,楊國利.城市水土保持與生態城市建設[J].中國水運(下半月),2009,9(4):162-163.
[3] 王銳亮,何丙輝,羅雷.城市水土保持規劃與城市可持續發展[J].水土保持應用技術,2006(1):31-32.
[4] 王金建.關于城市水土保持的思考[J].山東水利,2002(3):28.
[5] 郭志賢.試論城市水土保持[J].中國水土保持,1998(10):29-30.
[6] 張恒君,于懷良,王柱梅.城市水土流失與環境治理[J].水土保持通報,1997(6):16-20.
[7] 黃榮珍,張金池,舒洪嵐,等.國內外城市水土保持研究進展[J].南方林業科學,2005(4):30-33.
(責任編輯 張培虎)
S157
C
1000-0941(2017)09-0059-03
任文(1967—),女,陜西西安市人,工程師,從事水利水土保持工程咨詢工作。
2017-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