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殿新
(水利部 水土保持司,北京 100053)
闊步走進新時代踏上水保新征程
喬殿新
(水利部 水土保持司,北京 100053)
水土保持;生態文明;新時代;新征程
黨的十九大明確提出我國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確立了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確認了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確定了新時代的目標任務和發展方略,對生態文明和水土保持提出了新的要求。新時代提出新使命,新征程期待新作為。從貫徹落實十九大要求,做好新時代水土保持生態建設的角度,進行了思索和探討。
2017年10月18日,黨的十九大隆重召開,開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紀元。十九大明確提出我國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確立了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確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確定了新時代的目標任務、發展方略和戰略布局,對生態文明建設提出了新的要求。生態文明建設作為“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有機構成,在十九大得到進一步重視和加強,定性為“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業。水土保持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迎來了新的歷史機遇。因時而變、隨事而制,踏上新征程,開創新發展,水土保持使命光榮,責任重大。
十九大擘畫了2050年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宏偉藍圖,要求到2035年“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美麗中國目標基本實現”,到2050年“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生態文明將全面提升”。發揮目標導向,踐行時代要求。水土保持要積極對接生態文明戰略目標,以“兩步走”目標為具體指導,科學確定階段目標、時間表、路線圖,著力解決好水土保持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堅守水土保持紅線,提升水土保持供給質量和數量,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謀而后定,行且堅毅。要強化目標引領,加強系統思維和戰略謀劃,增強使命擔當,瞄準目標精準施策精準發力,持之以恒向著目標邁進,為生態文明建設作出水土保持的貢獻。
十九大要求牢固樹立新時代生態文明觀,建設美麗中國?!叭伺c自然是生命共同體,人類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聆聽時代聲音,思深方益遠,謀定而后動。一系列生態文明的觀念理念,為水土保持新征程提供了指南,為水土保持新發展提供了遵循。要貫徹落實新觀念新理念,提升水土保持認識,增強辯證思維,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全方位引領指導水土保持行動。要自覺把新觀念新理念融入水土保持工作全過程,統籌考慮人與自然的關系,系統治理山水林田湖草,綜合發揮水土保持的生態、經濟、社會效益,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十九大明確“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要做好水保謀篇布局,服務生態文明大局。水土保持要以需求為導向,統籌考慮東中西發展和人民的不同需求,提供不同的水土保持優質生態產品,滿足人民對共同美好生活的向往;要積極服務扶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等戰略,助力精準脫貧和美麗鄉村建設,作出水土保持的努力和貢獻;要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水土保持生態建設,加快生態恢復和經濟發展;要積極參與長江經濟帶、京津冀協同發展和“一帶一路”等戰略,推進生態環境可持續維護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要區別考慮不同水土流失分區情況,因地制宜,分區防治,對癥下藥,分類治理,促進水土保持生態建設提質增效。
十九大明確“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建立市場化、多元化生態補償機制”。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制度引領,頂層指導。只有全面強化水土保持制度體系,筑牢水土保持持續發展根基,才能推進新時代水土流失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為此,要推動落地水土保持目標責任制,落實地方水土流失防治主體責任,加強責任追究;要積極開展《全國水土保持規劃(2015—2030年)》實施情況考核評估,全力促進水土保持生態建設;要推動建立水土保持生態補償制度,讓“綠水青山”有效變成“金山銀山”;要推進出臺省級水土保持補償費管理辦法,積極推動補償費專項或主要用于水土保持工作;要完善水土保持技術標準,增強標準的科學性和引導性;要創新發展社會參與機制,引導廣大村民和社會資本投身水土保持生態建設,增強水土保持內生動力和外部活力,提高水土保持貢獻率。
十九大明確“實施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推進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綜合治理”。物有本末,事有始終;舉網以綱,千目皆張。水土保持需要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扎深扎牢水土保持之基,織密織緊水土保持之網,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為此,要貫徹保護優先,加強依法行政,強化水土保持監督執法,督促生產建設項目履行水土保持義務,做到開發建設和生態保護同步共重,“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要加強水土流失綜合治理,把自然恢復和人工治理相結合、生態建設和綜合開發相結合,提供豐富多彩的水土保持優質生態產品;要加強監測和信息化工作,提升水土保持現代化能力和水平,準確反映水土流失動態變化和水土保持工作成效,精準監管生產建設活動和水土流失治理,為水土保持發展搭建信息化高速。
十九大明確我國要“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貢獻”“成為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參與者、貢獻者、引領者”。新時代是我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不斷為人類作出更大貢獻的時代。全球思維,世界眼光。保護好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家園,我們有能力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我國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嚴重的國家,也是水土保持歷史悠久的國家。要加大輸出力度,加強水土保持經驗技術總結凝煉,向世界提供中國技術、中國經驗、中國模式;要加強與國際和區域組織聯系,通過國際水土保持大會、世界水土保持學會等平臺,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發揮中國影響,讓地球因中國更美麗。
十九大拉開了新時代的帷幕,吹響了新征程的號角。新時代提出新使命,新使命開啟新征程,新征程呼喚新作為。藍圖已經繪就,行動成就未來。生態文明目標高高指引,水土保持發展任重道遠。不忘初心,繼續前行。水土保持工作者應牢記使命,奮力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書寫新時代水土保持的精彩篇章。
喬殿新(1970—),男,山東萊陽市人,教授級高級工程師,長期從事水土保持管理工作。
2017-10-26
(責任編輯 張培虎)
S157
C
1000-0941(2017)11-00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