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期刊速覽
《經濟學與統計學評論》
(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污染信息披露是否會促進公眾的規避行為?Keskin等人發表在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上的文章針對1999年孟加拉的供水計劃,運用雙重差分模型分析在井口標識砷含量是否促進了公眾的污染規避。根據供水計劃,每升水中砷含量超過50微克的井口會被標為紅色,未超過的標為綠色,以此告知居民水井的砷污染情況。此外,孟加拉政府也通過宣傳教育的方式告知居民規避砷污染。解釋變量為是否居住在砷超標水源附近及供水計劃之前、之后的交互項,被解釋變量為居民的污染規避行為,用母乳喂養表征。研究結果顯示,1999年孟加拉的供水計劃顯著提升了母乳喂養,污染暴露增加一個標準差,平均增加0.6個月母乳喂養時間。進一步地,在模型中加入獲取清潔水源的難易程度,構建三重差分模型。研究發現母乳替代效應隨獲取清潔水的難度上升而上升。該結果表明,水污染信息公開促進了公眾的砷污染規避。
KESKIN P, SHASTRY G K, WILLIS H. Water quality awareness and breastfeeding: evidence of health behavior change in Bangladesh. 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2016, doi:10.1162/REST_a_00626.
《能源》
(Energy)
近年來,電力需求的增長速度超過了能源開發速度,電力需求的迅速增加導致電力短缺和經濟損失,除此之外,近幾年極端天氣導致的電力需求增加以及燃料價格上升和電力系統故障的劇烈變化導致的不穩定電力供應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電力短缺。Kwon等人發表在Energy上文章針對韓國的電價政策分析其對電力需求和制造業產出的影響,并做出兩個假設:(1)電價的增加會降低電力需求,但對制造產出產生不利影響;(2)區域間不同的價格變化與區域間均勻的價格變化對不同區域電力需求和制造產出的影響不同。結果表明上述兩個假設均成立,建議韓國政府提高電價的計劃應謹慎實施,并且指出韓國專家建議的區域電價仍需要進一步考慮。
KWON S, CHO S H, ROBERTS R K, et al. Effects of electricity-price policy on electricity demand and manufacturing output. Energy, 2016, 102: 324-334.
《環境經濟與管理》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作為人類歷史上第一個限制溫室氣體排放的國際法律文件——《京都議定書》,是否真的促進了發達國家的碳減排呢?Almer和Winkler近期發表在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上的文章對國際氣候變化政策的效果進行了評估。于1997年通過,并于2005年正式生效的《京都議定書》,首次以法律文件的形式規定了附件B中的締約方國家(主要為發達國家)在2008—2012年間六種溫室氣體排放較1990年水平減少5.2%。作者指出,傳統的雙重差分方法并不適用于國際氣候變化條約效果的評估。作者運用合成控制方法(Synthetic Control Method, SCM),通過給非規制國家賦予一定權重,為每一個受規制國家合成一個可比的合成控制國,使兩者滿足平行趨勢假定。研究發現,在1998—2011年間,附件B國家并沒有顯著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甚至有些國家排放了更多的二氧化碳。
ALMER C, WINKLER R. Analyz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al policies: the case of the Kyoto Protoco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2017, 82: 125-151.
《區域科學年報》
(The Annals of Regional Science)
城市的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與周圍城市是否有關?城市的經濟發展是否存在外溢效應?Zhao等人發表在The Annals of Regional Science上的文章基于中國282個城市2003—2010年經濟(城市GDP、收入、總投資)和環境(煙塵排放、二氧化硫排放)數據,使用最小二乘法(OLS)及兩階段方法(2SLS)探究城市本地經濟發展與周圍城市/上風向城市的污染物排放和經濟發展水平之間可能的多重相關性,以分析中國城市從2003年到2010年空氣污染的交互影響和經濟的溢出效應。研究結果表明,中國城市經濟發展從周邊城市的經濟溢出效應中獲益,但同時也受鄰近城市空氣污染的消極影響,當鄰近城市空氣污染嚴重時,城市從周邊城市的經濟溢出效應中獲益將大打折扣,那些被污染包圍的城市的發展可能會受到限制。
ZHAO D X, SING T F. Air pollution, economic spillovers, and urban growth in China. The annals of regional science, 2016: 1-20, doi: 10.1007/s00168-016-07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