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廢汽車回收拆解暨危險廢物處置與成果應用大會在京召開
7月23日,由中國物資再生協會報廢汽車專業委員會主辦,以法制、創新、合作、共贏為主旋律的“報廢汽車回收拆解暨危險廢物處置與成果應用大會”在北京豐大國際大酒店召開,國家發改委、環保部、商務部、各省行業協會領導,以及科研院所專家和中國報廢汽車回收拆解企業代表300余人匯聚一堂,論壇由中國物資再生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高延莉主持。
會上高延莉透露,307號令的正式發布已指日可待,而商務部《報廢汽車回收管理辦法實施細則》也將會隨之推出,同時她強烈呼吁大家要進一步加強對新版《報廢汽車回收拆解企業技術規范》的重視。
國家發展改革委環資司綜合利用處處長楊尚寶建議,對于報廢汽車不應僅僅簡單地考慮可用資源的回收、再制造和使用回用件等,而應該從汽車整個生命周期的角度來做考慮與衡量,要放在整個資源綜合利用體系來考慮,而資源綜合利用體系也要放在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局下來考慮,并具體地對中國報廢汽車產業相關工作提出八條建議。
國家環保部固廢研究管理中心副主任胡華龍就報廢汽車拆解行業的環境保護問題以危險廢物環境管理為重點,從報廢汽車拆解產生的危險廢物及其管理,危險廢物管理制度改革,技術政策、技術規范體系建設,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四個方面做了專題發言。
武漢理工大學教授秦訓鵬從回用件標準化工作背景、回用件分類分級標準化建設、回用件分類分級標準化管理三個方面對報廢汽車回用件標準化建設與管理做了專題報告。建議應逐步將汽車回收利用率指標納入汽車產品市場準入許可管理體系,并力爭在2017年左右使在中國生產、銷售的汽車整車產品的可回收利用率與國際先進水平同步。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田書磊博士對報廢汽車拆解行業的發展現狀及其所面臨的環境問題進行了深入解析。他建議,應建立完善經濟政策、加強政府監管,加強技術創新、合理統籌布局,修訂環保規范、開展管理培訓,制訂完善再制造政策規范,提高資源轉化率。
安徽省物資再生協會戴子海與大家分享了安徽報廢汽車回收拆解行業對報廢機動車價格機制有關問題的思考與探索。他以實際案例闡述了報廢汽車回收拆解行業的價格機制原理與計算方法,通過對家用小型報廢汽車回收、拆解的精細成本核算,回應了資質企業為何不能與非資質企業在價格領域進行“市場競爭”的質疑。
再生家環境科技有限公司經理步斌介紹了“再生家”作為致力于行業發展服務窗口的互聯網信息平臺的主要功能與應用。作為中國物資再生協會面向報廢汽車回收拆解行業全產業鏈所推出的服務平臺,經過不斷研發、升級、改版和測試,再生家已推出了報廢汽車回收APP軟件、信息化企業管理系統云服務平臺以及回用件、再制造件的互聯網交易平臺,并正在逐步完善其三大全新功能:與業內企業共建虛擬庫存;危險廢棄物的全面銷售,目前已與貴研鉑業在三元催化器的處理問題上展開全方位合作,未來一年內還將打通危險廢棄物的所有網絡。通過B2B電商平臺,將逐步開展針對上下游供需貨企業的金融服務、物流服務、咨詢服務等更多延伸服務。
貴研資源(易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錕向大家分享了對報廢汽車三元催化回收利用的處置及運營思路,并提供了參照發達國家經驗的國際領先處置方案:提高管理水平,建立臺賬、依法儲存與處置,主管部門支持、行業協會牽頭,集中辦理危廢轉移,降低處置費用,與大型回收企業直接對接、依托數據平臺公開、公平、公正定價,依法最大限度的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處置和利用。
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數據資源中心回收利用部部長助理李龍輝分享了中心基于EPR的動力蓄電池回收再利用模式研究成果。他指出,動力蓄電池退役后仍具有巨大殘余價值,在其他領域進行梯級利用,可實現能量與資源的再利用。目前各國都在積極開展動力電池梯次利用方面的實驗研究和工程應用,其中日本、美國和德國等國家走得比較早,并且已經有一些成功應用的工程和商業項目。中國近年來也在推動動力蓄電池梯級利用相關示范工程,主要應用于儲能領域。國內相關企業也在積極布局梯級利用領域,并進行了大量探索。
遼寧省再生再生資源行業協會副會長張忠義對與會企業詳細介紹了報廢汽車回收拆解企業在申報環境影響評價,以及消防、社會穩定性風險評估中的審批程序、操作流程與注意事項。他強調,按照307號令、兩個《規范》以及《實施細則》修訂意見的原則與要求,未來所有報廢汽車回收拆解企業資質將需重新審定,其審核內容對環評、消防、安評等多方面提出了具體的要求。企業可能有一定時間的緩沖期但絕不能心存僥幸,而且實踐中也可能存在許多不確定因素,給認證企業的時間未必非常充裕。如不能未雨綢繆,其后果很難預想!這不僅是企業的機遇與挑戰,對各級行業協會也是一次嚴峻的考驗。
中國物資再生協會再生油專業委員會博士趙巍介紹了中國廢礦物油綜合利用行業現狀及近來發展形勢。她指出,目前并沒有一個通用的廢油再生政策,各國的政策各有差異,達到廢油循環計劃目標的途徑多種多樣,而政府的征稅情況顯著影響廢油管理水平。
(再 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