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如鵬
反腐敗斗爭壓倒性態勢已經形成的判斷,不僅是對近年來反腐敗成就和紀檢監察機關的高度肯定,也意味著紀檢工作下一步的重心將從反腐向防腐轉變。
1月8日,為期3天的中共十八屆中央紀委第七次全會在京落下帷幕。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講話中對當前反腐敗形勢作出了新的重大判斷。他說,經過4年的努力,反腐敗斗爭壓倒性態勢已經形成。
對比2016年年初“反腐敗斗爭壓倒性態勢正在形成”的表述,輿論認為,這一判斷具有重大的意義,不僅是對近年來反腐敗成就和紀檢監察機關的高度肯定,也意味著紀檢工作下一步的重心將從反腐向防腐轉變。
除了對2016年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進行總結外,此次全會還對2017年的工作進行了部署。公報提出,今年仍將保持反腐高壓態勢,力度不減、節奏不變。公報強調,民心是最大的政治,要把管黨治黨政治責任落實到基層,厚植黨執政的政治基礎。
此外,全會還通過了《中國共產黨紀律檢查機關監督執紀工作規則(試行)》,選舉出了新的中紀委副書記,并對兩名中紀委委員作出了處分決定。
習近平在會議第一天的講話中,對十八大以來的反腐形勢作了系統總結。他說,經過全黨共同努力,黨的紀律建設全面加強,腐敗蔓延勢頭得到有效遏制。反腐敗斗爭壓倒性態勢已經形成,不敢腐的目標初步實現,不能腐的制度日益完善,不想腐的堤壩正在構筑,黨內政治生活呈現新的氣象。
“反腐敗斗爭壓倒性態勢已經形成”,被認為是中共對當前反腐敗形勢作出的新判斷。
2015年年初,中共對反腐形勢的判斷是“腐敗和反腐敗呈膠著狀態,我們在實現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上還沒有取得壓倒性勝利”;2016年年初,中共的判斷是“反腐敗斗爭壓倒性態勢正在形成”;如今,則是“反腐敗斗爭壓倒性態勢已經形成”。
輿論認為,從“正在形成”到“已經形成”,雖然只有兩字之差,但卻是量變到質變的累積,意味著中共對反腐敗成就和紀檢監察機關的高度肯定。
什么叫壓倒性態勢?監察部副部長肖培在全會閉幕后第二天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所謂壓倒性態勢,就是在黨心民心上的壓倒性態勢,是在政治上的壓倒,是在正氣上的壓倒,扶正祛邪,正氣上揚。
據肖培介紹,2016年與2015年相比,接到的檢舉控告類信訪舉報下降了17.5%,中共十八大以來首次出現回落。與此同時,從2012年到2016年在黨員基數不斷增長背景下,黨員受處分率由1.8‰上升到4.3‰。
他還透露,去年一年,在強有力的反腐敗高壓態勢震懾下,有5.7萬名黨員主動向組織交待了自己的問題。
中共十八大以來,中央紀委共立案審查中管干部240人,給予紀律處分223人;全國紀檢監察機關共立案116.2萬件,給予紀律處分119.9萬人;全國共處分鄉科級及以下黨員、干部114.3萬人,處分農村黨員、干部55.4萬人。2014年以來,共追回外逃人員2566名,“百名紅通”人員已有37人落網,追贓金額86.4億元。
據國家統計局開展的全國黨風廉政建設民意調查數據顯示,中共十八大召開前,人民群眾對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的滿意度是75%,2013年是81%,2014年是88.4%,2015年是91.5%,2016年是92.9%,逐年走高。
1月4日,中國社會科學院發布了第六部《反腐倡廉藍皮書》。書中的問卷調查顯示,超九成官員和超七成城鄉居民對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有信心”和“比較有信心”,比2012年分別提高9.9%和10.2%。
“反腐敗斗爭壓倒性態勢已經形成”的判斷,也被認為是反腐工作的轉折點,意味著紀檢工作下一步的重心將從反腐向防腐轉變。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李拓對《中國新聞周刊》表示,當前反腐敗斗爭的壓倒性態勢已經形成,腐敗存量大大下降,要從反腐向防腐轉變,在不敢腐、不能腐體系相對完善的基礎上,在思想層面建立不想腐的“堤壩”。
除了總結2016年工作外,全會還對2017年的工作進行了部署。這些部署包括,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強化黨內監督,嚴明換屆紀律;加強作風建設;強化問責,督促各級黨組織履行全面從嚴治黨責任;扎實推進監察體制改革,完善黨和國家自我監督;鞏固反腐敗斗爭壓倒性態勢;完成紀檢體制改革任務和加強紀檢干部隊伍建設。

2017年1月6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七次全體會議上發表重要講話。
與一年前的中紀委六次全會相比,2017年的工作部署增加了嚴明換屆紀律和推進監察體制改革的內容。分析認為,這與今年即將召開十九大、監察體制改革試點正在推進有著密切關系,值得關注。
此次全會的一個重要議程,是審議通過了《中國共產黨紀律檢查機關監督執紀工作規則(試行)》(以下簡稱《規則》),強化對紀委自身的監督。
中央紀委副書記吳玉良在1月9日的新聞發布會上說,制定《規則》的目的,是要防止“燈下黑”。
他說,“全面從嚴治黨,紀檢機關必須把自己擺進去,從嚴管好自己,信任不能代替監督,監督別人的人首先要自覺接受監督,所以我們就針對紀檢機關最核心的監督執紀權力,專門制定了規則,提出了更嚴格的要求,扎緊制度的籠子。”
據吳玉良透露,中共十八大以來,中央紀委機關談話函詢218人、組織調整21人、立案查處17人,全國紀檢監察系統共談話函詢5800人次、組織處理2500人、處分7900人,做到了鐵面無私。
《規則》是一部針對紀委系統的監督文件,詳細規范了紀委執紀監督辦案的流程,可謂是監督紀委的“緊箍咒”。
北京大學廉政建設研究中心副主任莊德水對《中國新聞周刊》說:“《規則》的主要目的,是約束紀檢監察干部和機關,在各個環節對執紀者的監督提出具體要求,破解監督者自身需要被監督的問題。”
據悉,《規則》將查找各環節的風險點,明確請示報告、線索處置、審查審理、涉案款物管理工作規程,建立審查過程全程錄音錄像、打聽案情和說情干預登記備案等制度。
2016年12月5日至6日,王岐山在江蘇調研時曾明確表示,《規則》要向全社會公布,昭示對執紀者有更為嚴格的紀律要求,表明監督者必須接受監督。
十八大以來,中共高度重視紀檢干部隊伍建設。習近平曾在十八屆中央紀委二次全會上提出要解決“誰來監督紀委”的問題,三次全會上他又提出要解決好“燈下黑”的問題。
吳玉良在1月9日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十八大以來,紀檢機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強隊伍建設。
“比如我們清理會員卡,首先在我們紀檢系統內部率先開展,另外,堅守八項規定精神,凡是紀檢干部違反的一律曝光。中央紀委機關和省區市紀委設立了紀檢監察干部監督機構,以堅決的態度‘清理門戶。大家再看前不久公布的黨內監督條例的第34條,就是加強對紀律檢查機關的監督。”他說。
全會召開前,1月3日至5日,中央電視臺連續三天播出了由中共中央紀委、中央電視臺聯合制作的專題電視片《打鐵還需自身硬》,為1月6日至8日舉行的十八屆中央紀委第七次全會營造輿論氛圍。
這是繼2016年10月大型電視專題片《永遠在路上》八集播出之后,中紀委推出的第二部反腐專題片。
《打鐵還需自身硬》專題片共分三篇:上篇《信任不能代替監督》,中篇《嚴防“燈下黑”》,下篇《以擔當詮釋忠誠》。專題片從加強紀檢干部隊伍建設角度,講述中共十八大以來紀委系統是怎么防止“燈下黑”,以及如何“清理門戶”。
十八大以來,中紀委一直在不斷深化改革,完善工作流程。問題線索管理權已從紀檢監察室分離出來,改由案件監督管理室統一掌握。并要求調取問題線索必須經過嚴格的報批程序,不能讓個人意志左右處置結論。
按照改革設想,下一步,地市級以上紀委還將探索把日常監督的職能分離出來,成立專門的部門負責,紀檢監察室專司執紀審查,也不固定聯系某一地區和部門,以避免長期接觸帶來利益瓜葛。
此次全會還增選原北京市委常委、紀委書記李書磊為中央紀委副書記。從李書磊的履歷可以發現,他的早期工作經歷主要在中央黨校,2014年起任福建省委常委、宣傳部長,2015年12月調任北京市委常委、紀委書記,此次是他三年內職務發生的第三次變動。
李書磊生于1964年,碩士、博士均就讀于北京大學中文系,對中國古典文學和傳統文化富于研究,著作超百萬字,包括《重讀古典》《我觀世音》《雜覽主義》等。
大學畢業后,李書磊曾在中央黨校工作長達近30年,歷任文史教研部主任、培訓部主任、教務部主任、校務委員會委員。2008年,年僅44歲的李書磊晉升中央黨校副校長,躋身副部級干部行列。李書磊被外界認為是高層智囊和“筆桿子”,參與過不少中央文件及高層講話的起草。
2012年,李書磊當選為中央紀委委員,2014年初外調福建,任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2015年12月回京,擔任北京市委常委、紀委書記。
中共十八大以來,中央紀委領導人員的構成發生了較大的變化。2012年11月15日,中央紀委一次全會選出的領導層共有趙洪祝、黃樹賢、李玉賦、杜金才、吳玉良、張軍、陳文清、王偉等8名副書記。4年來,陸續有4人調任其他職務,不再擔任中央紀委副書記。
2013年,王偉調任國務院三峽辦副主任;2014年,李玉賦調任全國總工會黨組書記、副主席、書記處第一書記;2015年,陳文清調任國家安全部黨委書記(2016年11月任部長);2016年,黃樹賢調任民政部部長。
與之對應,中央紀委陸續增選了3名新副書記。2014年1月,中央紀委三次全會增選原上海市委常委、紀委書記楊曉渡為中央紀委副書記。2014年10月,中央紀委四次全會增選原公安部黨委副書記、副部長劉金國為中央紀委副書記。此次,中央紀委第七次全會又增選李書磊為中央紀委副書記。
此次全會另一個值得關注的人事變化,是對王仲田、李建波兩名中央紀委委員作出處分的決定。
這并非本屆中央紀委首次對中央紀委委員作出處分。2015年的中央紀委五次全會上,審議并通過了關于申維辰、梁濱嚴重違紀問題的審查報告,確認中央紀委常委會此前作出的給予二人開除黨籍處分的決定。
而這次全會作出處分的兩名中央紀委委員,并沒有被開除黨籍,王仲田是被撤銷黨內職務,也就是被撤銷了中央紀委委員的身份;李建波則是受到黨內嚴重警告處分、責令其辭去中央紀委委員。
查看王仲田和李建波的履歷可以發現,二人都曾在中共中央辦公廳工作過,其違紀問題是否發生在此期間,目前尚未得到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