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入北極的詫異
第一次進北極,到達阿拉斯加的北極小鎮巴羅,一下飛機就鬧了一個大笑話。我看到小小的候機室里都是亞洲人的面孔,不禁吃了一驚,以為飛機搞錯了航向,飛到了亞洲某個地方。我正想找機長問個明白,一個小伙子走了過來,問我是否需要幫助,說的是地道的美國英語。我才恍然大悟,原來這些人都是愛斯基摩人。
人類的足跡
人類的老家是在非洲,東非裂谷。大約500萬年以前,非洲被大面積的熱帶雨林所覆蓋。在熱帶雨林中,生活著一種猿類,叫臘瑪古猿。后來,非洲的氣候變得干燥起來,大片的熱帶雨林消失了,變成了開闊的草原。生活在森林里的臘瑪古猿分成了兩組:其中一組臘瑪古猿哪里有森林就生活在哪里,它們到現在還是猿類,就是動物園里看到的大猩猩和黑猩猩。另外一組臘瑪古猿離開了森林,來到草原。草原非常開闊,它們一面尋找食物,一面要躲避猛獸的襲擊,經常需要在地上奔跑,因而學會了直立行走。這就是我們人類的第一步,叫作“類人猿”。
大約200萬年以前,我們的祖先學會了制作工具,叫作“原始人”。原始人第一次走出非洲,來到亞洲,進化出黃種人的祖先。我們的祖先開發了亞洲,發現了澳洲、北美洲和南美洲,首先進入了北極圈。白種人的祖先生活在歐洲,黑種人的祖先生活在非洲。所以,黃種人的祖先在人類開拓地球的過程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北極熊為什么要吃人
有一天,我從野外回來,碰到了首席科學家湯姆·奧爾布特博士,他剛處理完北極熊吃人的事。“北極熊為什么要吃人?”我不解地問,“難道它們不知道人類的厲害?”“因為肚子餓了。”湯姆聳了聳肩膀,“在北極熊眼里,人類和其他動物一樣,都是它們的食物。”他指了指桌子上被打死的北極熊的照片說:“例如這頭北極熊,已經有很長時間沒找到食物了,身體里一點脂肪也沒有,所以一見到人就撲了上去,這叫饑不擇食。”
原來,那個愛斯基摩小伙子和他的女朋友在街上走,突然躥出了一頭北極熊。他用身體護住了女朋友,從腰里拔出了刀子,卻被北極熊撲倒在地,拖走了。等他女朋友找到了獵人跟蹤追擊時,北極熊已把小伙子拖到野地吃掉了。獵人把那頭長約二米半,重達260千克的北極熊打死了。作為首席科學家,湯姆被請去處理后事。他進行了解剖,結果發現這頭北極熊瘦得皮包骨頭,幾乎連一點脂肪都找不到,可以斷定,它之所以主動向人進攻,主要是由于饑餓。
“太可怕了!”我聽得頭皮發麻,心有余悸,喃喃地說,“北極熊太可怕了!真是兇殘的動物!”作為一個生物學家,湯姆似乎不同意我的觀點,搖搖頭說:“不!北極熊只是一種動物而已,它們也有生存下去的權利。在它們眼里,人類和其他動物一樣,都是食物。你如果真想了解北極熊,不妨去拜訪海瑞的爸爸老海瑞,他會告訴你許多關于北極熊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