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濤
“華陰老腔要一聲喊,喊得那巨靈劈華山,喊得那老龍出秦川,喊得那黃河拐了彎。”2016年春節晚會上,這粗獷豪放的歌聲一唱響,全場都為之震撼,也讓人們牢牢地記住了華陰老腔這一古老的傳統劇種。
誕生于黃河、渭河、洛河交界處的華陰老腔,以三國故事為主要題材,因而又稱“英雄戲”“好漢戲”。現在又隨時代的變遷,加入了一些新劇本。表演中,演員以像秦腔那樣幾乎扯破嗓子般的力氣高歌,每人都投入了百分百的精氣神。
演出時,一群身著對襟短打的農民,扛著各種樂器,精神十足地奔上舞臺。你看,這位演員一手拿著木塊,一手提著條凳,就走到臺前來,讓條凳忽而四腳著地,忽而兩腿著地——變換著姿勢用棗木塊敲打條凳的不同位置,發出節奏鮮明、聲音清脆的聲響,讓全場觀眾都為之沸騰。
華陰老腔表演中使用的樂器眾多,月琴、板胡、大鑼、馬鑼、引鑼、戰鼓、驚木、干鼓、梆子、鐘鈴等樂器全在五個人的掌控下完成,每個人必須熟悉自己的職責,才能將一出戲完美地演奏出來。
除了舞臺表演,華陰老腔更多的是躲在幕后表演皮影戲。那激越嘹亮的唱腔、節奏鮮明的配樂,完美地詮釋了一個個感人的故事,讓人聽得蕩氣回腸,回味無窮。
華陰老腔以其剛直高亢、磅礴豪邁的氣魄,體現了鮮明的地域特色,但也因其家族的傳承性而流傳不廣。現在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了這一劇種的歷史和文化價值,相信華陰老腔會在更多的舞臺上大放異彩。